分享更多
字体:

昆明富民县农业综合开发结硕果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0 08:26 来源: 商务部网站

  富民县山多平坝少,河谷和盆地面积仅占总面积的12.5%,是传统的雨养旱作农业县,农业基础薄弱,生态脆弱,成为制约富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现在,通过大力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半山区、山区农业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民收益大幅增加。

  缺水,一直是富民山区、半山区农民的老大难问题。

  罗免镇糯枝村就深受缺水的困扰。因为地势高,村里数千亩的农田全靠山泉水顺着土沟流淌下来浇灌,“土沟年久失修,山上的水在流下来的过程中一路‘跑冒滴漏’,到田里的时候几乎就没有多少了,因此只能种些耐旱的包谷。”村委会主任汪生说,糯枝村是典型的“雷响田”,全靠看天吃饭,勉强能维持温饱。

  其实,村子下面还有条河,叫青山河,每到雨季,河水上涨,河边的田地就不断地被吞噬着,这些年来,已经有10多亩良田被摧毁了。上面缺水,下面淹水,糯枝村的日子,苦啊。

  “现在不同了,我们终于尝到了农业综合开发带来的甜头”,汪生指着田里那条像巨蟒一样贯穿而过的沟渠说,这条糯枝大沟长2876米,去年动工,今年大春生产前竣工立即就派上了用场,从青山坝塘引来的清水潺潺入沟,流入田地。

  有了这条糯枝大沟,糯枝村不用再把种包谷当做主要营生了,今年种上了稻谷和烤烟,因为水源有保证,还破天荒地比往年提前了一个月进行插秧。

  上有沟渠灌溉,下面的大河则修建了4座拦沙坝,再也不用担心良田被淹了。“不仅如此,农业综合开发还给我们带来了项目,种植了500亩的泡核桃,对500亩荒地进行了植树造林。”现在,糯枝村农户渴望的美好生活终于有了盼头。

  在同一片小流域范围内,麦家营村也是曾经的受害者、现在的受益者。沿着村头小路走进去,在一大片稻田地边,新修的麦家官沟极为醒目,沟里水流清澈,“以前基本上看不到沟渠,年年发作的山体滑坡不仅掩盖了沟渠,还吞掉了许多庄稼。用水浇地的时候只能接水管,现在泡田的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二。”同样,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麦家营修沟建坝,当年投资当年见效。“老百姓多年的愿望实现了,全村人都积极地投工投劳”,村委会主任朱伟说起这些来依然激动,修沟占用了村民王友家100多平方米的水田,为了大家的利益,王友二话不说,将地让出。

  糯枝村和麦家营村的变化,只是富民农业综合开发的一个缩影。富民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负责人汪绍华介绍,在“十一五”期间,富民累计投入资金2907万元,完成中低产田改造3.57万亩。其中投资1283万元,相继在东村、散旦、罗免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3期,治理小流域面积1.58万亩,建成衬砌渠道6条全长21.7公里,拦沙坝34座。完成封山育林1.4万亩,新建成沼气池500口;引进推广种植泡核桃1000亩,培训农民8000余人次。

  3期小流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的成功实施,使项目区农业水利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农产品生产能力增加。糯枝村的汪生算了一笔账:从以前种包谷到现在种水稻和烤烟,每户收入至少翻一番。同时家家户户都有泡核桃,丰产期亩产可达200公斤,产值可增加至2000元,这又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在农业综合开发的进程中,富民县更趟出了一条新路子,不再如从前那样见子撒子,遍地开花,这个村修条路,那个村建条沟,而是立足县情和农业产业特点,从单纯遵循技术规范,控制水土流失、提高森林覆盖率,向突出经济、社会和生态多重效益方面转变。以小流域生态综合治理为重点,兼顾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建设。通过实施以淤沟地坝为主导的沟道治理工程,以乔木类水保林为主导的荒地、沟坡治理工程,使小流域治理项目区内,达到了从山顶到沟坡的层层防护。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