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20秒说出你的好想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1 01:42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英国建筑师马克·戴萨姆开创的“Pecha Kucha 20×20”,用20张PPT、每张不超过20秒的闲聊式讲解法,最快速地展示想法、灵感与创意,“这样才是真正面对面的社交网络”

  周舒

  “我们在日本的情人节那天,去了福岛的一个建筑师咖啡馆,那里也是重建的指挥部。作为建筑师,看到这片土地上的建筑全部被夷为平地,感觉尤其难过。当地人其实都知道,每250年海啸就会重来一次,但他们还是选择居住在那片土地上。他们一直有在高地修建神社,指引人们海啸来时朝那里躲的传统。但是后来人们忘记了。现在,他们又恢复了这个传统,计划修建更高的高地——虽然他们知道250年后可能还会有一次这么大的海啸,但建筑师选择面向未来。”用20张照片做的PPT,每张照片讲解时间不超过20秒,英国建筑师马克·戴萨姆(Mark Dytham)完成了他的Pecha Kucha 20×20——这是他和自己的同事阿斯特丽德·克莱恩(Astrid Klein)开创的一种分享展示灵感和创意的方式。

  11月7日,是Pecha Kucha在中国的第一站,之后还会前往上海、广州和香港。

  Pecha Kucha这个难以翻译的名字来自日语的“闲聊”,戴萨姆和克莱恩的事务所KDa也设在日本东京,他们为Sony、谷歌、优衣库等等知名品牌设计概念旗舰店和办公室,他所设计的婚礼用的“树叶礼堂”,让一个濒临倒闭的酒店重获新生。尽管已经在日本工作22年,他仍然把自己称为英国设计师,“我想我承认自己受到东京的影响,但我仍然以我的英国式建筑观念来做设计。”

  20多年前,还是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研究生的戴萨姆前往日本。“那时只是拿了一笔奖学金,想去日本看现代主义建筑。奖学金很少,我们最初觉得,大概能撑过三个星期就了不起了。”

  他认为日本的传统建筑本身就充满现代主义的美感,“有自然的极简主义的风格”。而那时他对自己在英国发展的未来也充满迷茫,“在英国,我想设计的东西很难修建,但在上世纪80年代末的日本,正是泡沫经济的巅峰期,好像你修什么都可以。”

  日本建筑界的自由氛围让戴萨姆留了下来,并加入日本著名建筑师伊东丰雄的工作室,1992年就接到了客户的合约,“但是因为地震以及其他原因,工程都进入工地阶段了,最后还是被取消。”之后,日本开始漫长的经济衰退,他反而在日本立稳了脚跟,“我们在衰退里努力前进”。

  他的成名作是充气的工地围栏,“我们用了制作热气球的材料。关键在于好的想法,好的想法比你用什么材料更重要。”和他的“师傅”伊东丰雄那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庞大建筑不同,他的项目大多玲珑别致,“我们并不在乎外形有多大,更在意建筑的整体,我们的项目通常是从内到外一起设计。比如树叶礼堂,里面的椅子也是我们设计的。”

  树叶礼堂为富士山脚下的一个旅馆而设计,“那个旅馆是在泡沫经济时期建造的,后来濒临破产,关闭了3年,之前每天可能最多只有一场婚礼,有了新的礼堂之后,旅馆每天能接到10场婚礼预订,尤其是夜间的婚礼,非常抢手。于是这个旅馆也彻底活了过来。”他们设计的灵感来自新娘的面纱,“我们做了一个1吨重的穹顶,会随着新娘面纱揭开的时刻一起揭开,穹顶上装了4700盏LED灯,非常梦幻。”

  日本人对于新东西的狂热与迷恋给他留下深刻印象,“比如说在英国,KitKat的口味50年都没有改变过,但是在日本,几乎每个月都会推出新口味。”这种对新鲜事物的喜好,也为他带来截然不同的工作经历,“有什么新材料,日本人会很兴奋地说,那我们来试试看!但是英国人可能就会很犹豫。”

  虽在日本生活了20多年,戴萨姆仍以一个外国人的眼光去发现日本,“总会有些不同的地方,这也是设计师工作的起点:观察。”但他并不愿意去模仿日本的设计,“复制日本,反而会失败,我们不是日本设计事务所。”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