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风险信息分析评估预警体系建设的思考及建议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1 07:57 来源: 中国质量新闻网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预防
——推进风险信息分析评估预警体系建设的思考及建议
提 要
用科学的手段对正在发生的或潜在的风险信息实施有效的收集、分析、研判、预警、监控,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预防”,形成一套科学、有序的风险应对评估预警体系,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已经成为质监部门当前应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山西省阳泉市质监局稽查分局把建设风险信息分析评估预警体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建立了行政执法专家人才库,加强了12365信息整理收集,形成了案件分析机制,进一步完善了风险预警体系。他们的这些做法对推进风险信息分析评估预警体系的建设颇具参考和借鉴意义。
□ 赵俊如
近年来,三聚氰胺、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不仅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健康,还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因此,用科学的手段对正在发生的或潜在的风险信息实施有效的收集、分析、研判、预警、监控,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预防”,变“消防式执法”为“预警式执法”,形成一套科学、有序的风险应对评估预警体系,最大限度地规避执法风险,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已经迫在眉睫。
去年以来,我们山西省阳泉市质监局稽查分局把建设风险信息分析评估预警体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进行了案件质量分析,建立了行政执法专家人才库,拓宽了风险信息源;今年加强了12365信息整理收集,形成了案件分析机制,进一步完善风险预警体系,建立了4项工作流程。这些工作对推进风险信息分析评估预警体系的建设具有一定的作用。
多点布防布控,建立健全信息收集渠道。
信息收集工作是建立风险评估体系的基础。我们重点依靠4个渠道保证信息收集工作。一是依靠专业检验检测机构建立产品质量信息网络。专业检验检测机构因承担了大量的行业普查或产品质量抽查任务,有许多还参与了相应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熟悉相关行业生产状况,了解风险隐患所在。因此,和不同区域的专业检测机构建立联系,对重点产品进行重点监控,可以及时发现近期该产品、该行业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应将其作为风险防范的一个重要信息来源。二是依靠企业和行业专家完善产品安全信息网络。行业专家、重点产品企业从业人员熟悉原料采购、生产、储运、流通等领域,熟悉产品标准,了解行业性的“潜规则”,收集行业性风险信息具有针对性和可靠性。因此,选择和动员对质量安全预警工作有积极性的、在一线工作的企业技术人员和行业专家担任信息员,通过日常工作收集相关质量安全信息,对完善风险信息收集网络具有重要的作用。三是依靠基层执法人员和12365举报投诉电话建立案件收集网络。基层执法人员经验丰富,业务针对性强,日常巡查可以主动获取信息,在信息价值上有专业性强、准确率高、成本低等特点;12365举报投诉电话作为联系群众和社会的纽带,其信息极具参考价值,如能对12365举报投诉信息加以科学分析、合理利用,并密切跟踪重点信息动态变化,将是很有效的信息收集手段。四是依靠新闻媒体、政府机关和网络媒介建立舆情信息网络。应设置专门人员时时关注政府机关、各种媒体和社会质量安全相关信息,一方面应实时关注权威媒体发布的动态信息,及时采集各类信息,提高信息反应灵敏度。另一方面收集舆论中心、论坛热点关注的执法检查、监督抽查、投诉举报、检验检测等第一手信息,对以上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发现相关的风险信息,及时报告,做到“早发现、早分析、早计划、早预防”。
分类分级管理,建立健全风险分析评估机制。
风险分析评估机制是指通过对获取的信息确认、归纳、分类整理,建立完善动态综合分类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定量定性分析,依据各类重点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来源、产生原因、影响力度和风险程度等,从中发现存在的风险漏洞和薄弱环节,为科学预测重点产品违法犯罪行为的重大苗头和动向提供依据。主要步骤如下:一是科室一线人员初步分析。获取各类风险信息后,科室一线人员通过日常执法要对大量信息进行初加工,用网络检索、现场核实等方式初步了解信息的真假、影响范围和风险产生原因,并初步判断信息风险影响程度,确定后转入专职人员分类比对。二是专职人员分类比对。要设立专职人员进行行业分类、区域分类,在分类基础上对初步分析后信息的真实性进一步做对比分析,在更多、更全、更高的信息层面确立风险的行业性、区域性状况,建立数据模型定量分析信息风险程度,为信息分析评估提供数据基础。三是全面评估、确立等级。我们拟建立的风险分析评估体系中将以风险信息影响层面作为评估依据进行量化分析,从而确立风险等级。风险预警系统防范的重点是两个安全及重点产品行业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可确定为重大风险信息的依据包括:涉案人数众多、对社会造成重大或恶劣影响、可能存在不稳定因素、容易引起连锁反应、能够归纳出规律或共性的某类信息、有组织有计划的涉诉信息以及上级有关部门督办的案件等。
确立警戒级别,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
我们实施的风险预警机制包括预警级别评估发布和报告级别评估发布两部分。预警级别评估的核心内容是分级界定及警告处置。根据风险信息涉及范围及危害程度等数据,将风险信息分为红、橙、黄3级进行警戒。报告级别评估是主要分析评估可能出现的各级风险问题,确立报告级别,报告包括以下内容:我们怎么确定化解的对策措施、是否需要作出“不实施”的决定、是否有相应的预警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能否将风险妥善控制在预测范围或可控范围,并根据风险级别建议选择处理问题企业、监控风险项目、加强现场检查以及跟踪风险动态等分类处置方法。
归入日常管理,建立健全风险应对机制。
风险防范和应对,既要针对现实风险,又要着眼于未来风险。对现实风险要使风险的损失尽可能最小化,并提出合理化建议,防止类似风险的再次发生;对未来风险要通过各种应对机制,使风险尽可能在最小的范围内发生。
此外,通过探索实践,笔者认为:
建立风险信息分析评估预警体系要有高度。要体现在科学性上,即通过建立科学的分级标准来实现,如两个安全和重要产品分级标准、风险信息分级标准、行业分类分级标准等,应按照当地实际,结合区域产品特色,确立科学实际的等级,杜绝简单套用国家或行业标准,要以利于风险信息的定量分析评估和科学预警应对为根本。
建立风险信息分析评估预警体系要有深度。要体现在全面细致上,即一是要数据真实、可靠、覆盖面有效、典型意义强;二是要考虑周全,风险信息分析评估要综合所有因素,如季节、环境、人员、生产条件等各种因素;三是要切合地方实际,结合系统实际,符合当地实际。
建立风险信息分析评估预警体系要可操作性强,不增加过多的负担。建立风险信息分析评估预警体系要易于执行,要力求不给执法工作人员增加过多的负担,力求达到利用手头工具、现有人员、现有能力和水平,通过简单引导和较少培训就能实现体系的建立。
建立风险信息分析评估预警体系要注重协调配合,能够融入上级(市局)和各级部门的预警体系中。
另外,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还要明确有关层级责任、部门和个人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保障风险管理日常化、制度化。要强化上下配合、实行优势互补,增强风险管理的合力。在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时,主管部门要发挥信息多、技术力量强等优势,对风险级别评定进行总体把握和深度分析,组织和参与重大风险的应对;基层单位则要发挥掌握实际情况和实践经验的优势,及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提高风险评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并做好日常风险应对工作。
(作者为山西省阳泉市质监局稽查分局局长)《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