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涉险:郭广昌的巴菲特构想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1 18:35 来源: 英才文|本刊记者 王瀛 出处|《英才》杂志2011年11月刊
如果郭广昌在时尚圈,一定不会有与人撞衫的担忧。因为颠覆传统、不走寻常路的行事风格,不是他的作风。
近日,复星集团和保德信共同宣布已获保监会批复在上海合资成立一家寿险公司,起始注册资金5亿元人民币,而这也是中国第一家民营资本与外资合资的寿险公司。
更与众不同的是,合资寿险公司采用的是保德信保险公司与复星各自出资50%,“五五开”让业界对其未来的管理模式更加好奇。
一年前,精明的郭广昌跟《英才》记者算过一笔账:金融危机,巴菲特账上有250亿美元的现金,李嘉诚则有1000亿-2000亿人民币的现金,而复星只有100多亿人民币的现金。差距让这位外表看似瘦弱的浙江商人马上有了一个惊人的构想,未来将巴菲特模式嫁接到复星,即向产业+投资+保险模式靠近。
“未来复星的发展模型还会更多的像巴菲特模型靠近,也就是说未来我们对于保险这一块的投资还会加大。目前我们已经有了财险和新成立的寿险两块,虽然复星并没有做寿险的经验,但我们选择了一个强大的合作伙伴。”郭广昌这样对《英才》记者阐述这场联姻。
美国保德信保险公司是美国最大的寿险公司之一,目前管理着约为8830亿美元资产,这比中国所有保险公司加起来管理资产的规模还要庞大,保德信的经验是郭广昌与之合作的自信所在。
这场复星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有限合伙人投入与保德信135年历史中最大规模的第三方资产管理委托,不难看出双方对合资寿险公司均极度重视。
然而今年以来,受宏观经济形势以及银保新规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寿险行业整体受到冲击,增长放缓。
从另一方面中国合资类寿险公司的发展来看,去年25家合资寿险公司盈利的只有7家,有七成公司亏损,更有甚者清盘出局。而从合资类寿险公司的盈利年限来看,最快的需要8年。
作为一个理性的投资高手,没有把握固然不会出手。如果从投资角度来看复星进入寿险行业,不同于其他企业家,投资人身份的郭广昌对于寿险合资公司如此漫长的投入期是否会耐得住寂寞?进军保险板块,复星多元化投资的逻辑何在?
正式“下水”
“有很多行业都赚钱,但是很多人都没有区分,这些钱哪些是我们凭自己真本事赚的,哪些是行业繁荣帮你赚的。”
听郭广昌的上述言论,大概能捕捉到复星系投资的几点脉络。提前判断繁荣、借势投资是他的准则。
“复星在不同时期有不同阶段的变化,成长率也不相同。近年复星不断提升轻资产所占比重,是因为我们看到金融消费未来的发展,或者说其他消费和消费升级崛起以及国家监管的变化给我们带来的机会。”
在郭广昌眼里,除了行业带动式的投资外,复星的投资能力,以及投资项目所带来利润贡献在整个复星集团板块中的配比也是考虑的范围。
复星的收入目前分三块:产业利润,主要是医药、钢铁、房地产、矿业四大公司合并报表的利润;投资收益,这个属于表外,但在利润中是可以看到的;资产管理收益,在此方面,复星上半年有很强劲的增长。
毫无疑问,通过这样的组合可以保证复星集团稳定的收益。而寿险作为一个投入期较长的项目也自然被郭广昌计算在内。“我们已经做好了长期投资准备,培养的过程可能是五年或者十年。”
保险公司成功很重要的是投资能力,而如何在中国做投资、包括利用中国的优势在全球做投资,郭广昌很清楚复星做保险的“本”。
“复星现在投资寿险也好、投资财险也好,向保险公司投资,其实我们很大目的是把复星已经建立起的能力嫁接到所投资的保险公司里,然后提升它的价值,这是复星作为一个投资公司定位里面必须要做的事情。”
巴菲特曾经说过,对于一只股票,“如果可能,我愿意一辈子持有”。郭广昌的转变无疑走向了渐进的巴菲特式,忠于判断、长期投资。
今年上半年,国内寿险保费收入相比去年出现了增速跳水,受政策以及通胀、加息、宏观调控等影响,让寿险公司的保险产品遭遇了惨重打击,而未来经济的不确定因素,又为寿险行业的发展带来一丝不确定因素。
复星集团首席执行官梁信军无疑对中国保险市场的未来充满信心,这也是不同于东方系、希望系偏爱银行的投资风格。
“保险讲的是负债与投资,银行是存的成本与还贷的收益,关键是管理风险。所以两者有本质的区别。”梁信军向《英才》记者笑言,从管控风险、成本计算和投资回报来看,还是后者更适应复星的风格。
梁信军说未来十年将是金融行业高增长并逐步形成世界规模的阶段。相对于复星的其他板块而言,复星的金融板块扩张最慢但也是最为谨慎的一环。
先前投资永安财险的“试水温”,让复星在金融领域里“学习了4年,才总算知道保险是怎么玩的。”即便如此,梁信军说复星依然会保持谨慎,“金融板块的扩充我们还是先以保险为主。未来银行领域复星也会找机会进入,但是要有一个学习的过程,一个行业需要学习的时间,以前投矿,也是用了三年半的时间。”
“对半”的联姻
刚相亲见面就讨论“离婚”的可能性以及婚后双方享有同样的地位与话语权。复星与保德信坦诚相见的“异地恋”,源于一顿意外的早餐。
当时梁信军正在美国准备公司上市路演,偶然一次机会与保德信金融集团副董事长马克。格瑞尔一起吃了早饭。
“我的心态感觉是不该做的,当时谈论最多的就是中国有很多合资寿险公司,最多的结果就是失败,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做?”梁信军觉得此事不靠谱,但让他惊讶的是,马克-格瑞尔这个外国人竟然比他更加了解中国合资寿险公司目前的状况与遇到的问题。
此后,郭广昌又亲自飞往纽约,双方的谈判,包括风险的预估、合作模式的商谈整整持续了两年,最终尘埃落定。双方各占50%的股份,合资公司人员安排不是双方委派,而是面向市场重新招聘。
其实,复星与保德信的结合并非偶然。
让复星在保险行业中赚到第一笔利润的,是永安财险。在经历了2008年的大幅亏损后,第二年复星投资就获得了一边千万级正收益,此后2010年又净赚2.9亿元。
永安的变化让梁信军看到,保险公司的综合保险成本率与投资管理是一个公司能否盈利的两大主要因素。
于是,对于梁信军口中这个保险门外汉,找更专业的人合作成了必然。复星价值投资理念与保德信对于保险产品的设计与风险管控的能力让两者一拍即合。马克-格瑞尔告诉《英才》记者,保德信需要专业的团队帮助保德信在中国市场赢得一席之地,而复星无疑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包括他们在中国广阔的资源与人脉,相对于国企,与民营企业的合作机制会更加自由。
“保险公司的核心能力有两点:产品设计能力和投资能力。复星在产品设计上有所缺陷,而如何在中国做投资、把复星投资团队的价值观复制到合资公司,是保德信需要的,两者可以补全。”
其实,说服郭广昌的,是保德信在日本与索尼公司的合作案例。索尼与保德信合作之后,在很短时间内成为日本市场寿险排名前五的公司。保德信产品设计的能力与营销服务体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由于日本政府准许外商独资,后来虽然两家分开,但保德信将所有的团队留给了索尼,留下了很好的口碑。这才促使得郭广昌同意将股权分为对半,将这种合作变为现实。
梁信军说“相爱容易,相处难”这个词形容的很好,因为现在复星与保德信考虑的都是合资公司利益的最大化,虽然这对于任何一方都可能意味着需要有所放弃,但是不放弃,就“什么也得不到”。
复星的野心
这场合作的深远影响已经渗透到了复星的未来。
如梁信军所说:“相比于其他公司来说,保险公司如果自己看作是一个投资公司,那么它的资金成本将是最低的。”
如果以此点来审视复星进军保险业的战略来看,复星对于保险的投入都将是长期规划与布局。
“复星现在的定位,很明确的就是成为一个以中国动力为核心的全球投资集团。”郭广昌所带领的复星国际化早见于2009年,但如何对接,依然缺乏一个有力的外援。直到保德信这个美国最老牌LP的出现。
“我们看到很多海外投资,也会征求保德信的意见,因为他在全世界都有资产。现在,我们和保德信在讨论成立一个美元基金。”梁信军说。
与保德信的合作,复星的图谋何止是为保险。
“现在是危机的第二轮,由于欧美市场增长受限,导致一些优秀的品牌和企业成长率很低,估值也很便宜。这样的企业,如果在中国大陆会非常有市场。”当世界消费类品牌的第一、第二大股东,通过中国消费升级的成长带动其在全球的成长,才是复星真正的野心。
梁信军认为人民币海外升值已成必然,复星从规避与对冲风险的考虑,海外募集资金绝对是个划算的生意。
“比如买欧元资产,我们将欧洲的品牌带进中国,通过中国的市场帮助带动它全球性的增长,恢复估值。然后,我买欧元资产用的资金是欧元基金,欧元债务或者募集的欧元股本基金,这样我大部分的增长利润来源于人民币,还可以变向享受人民币对欧元升值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