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撕开有背景的标签:父辈冠名之后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3 13:33 来源: 英才

  主持|本刊记者 修思禹      出处|《英才》杂志2011年10月刊

  嘉宾|中国互动媒体集团总裁 洪晃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 长康震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 宗馥莉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总经理 茅忠群

  在描写特洛伊战争的英雄史诗《伊利亚特》中,英雄人物出场时,作者都会在其名字前冠之以“某某之子”。譬如,阿喀琉斯是“珀佩琉斯之子”,阿伽门农则是“阿特柔斯之子”。以英雄的父辈冠名,并不是一种炫耀,而是代表一种荣耀。它背后的潜台词是:人不能玷污父辈的名誉。

  在中国古代也是一样。所谓“将门虎子”,不单是指老子英雄儿好汉,更让后辈承担起不辱门庭的使命。

  然而,历史的时针指向现代,一切似乎被推到了另一个极端。“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只要身上背负了不同于常人的特殊符号,就会被推到公众的对立面,一言一行备受社会道德、公众好恶的评判。甚至,被毫无道理的错误逻辑所桎梏。

  众生平等吗?显然不是。至少在公众的眼中,有背景的“二代”在竞争中的条件一定更优越。而那些真正的二代们,则有着自己不为人知的苦楚与厌烦。

  有背景的二代

  主持人:当意识到你的家庭背景跟别人不一样时,你是否会有优越感?

  洪晃:优越感我是有的,但另一种意识更强——要控制这种优越感的恶性泛滥,尽量把这种感觉变成一种良性的、对社会有贡献的责任心。优越感好比水,是自然的东西,没有褒贬之分。不能一棍子把所有有优越感的人都打死。

  宗馥莉:我并没有优越感。但父亲的影响的确给我提供了一些便利条件。因为有他提供的平台,我能做很多别人想做却做不到的事情。初到娃哈哈,我就跟别人不一样。大家都知道我是老板的女儿,对我肯定会有关照。我没想刻意隐瞒自己的身份。我并不觉得这是优越感,只是抱着一种顺其自然的心态。

  茅忠群:准确的说我是创二代。方太是我跟父亲共同打造的。虽然父亲以前那家公司办的非常好,也希望我接他的班,但是考虑到那个行业本身市场不够大,且有成功的父亲在先,所以我并没有承袭那个公司。我想有新的人马,开创新的业务。其实,白手起家会非常困难,好在父亲帮我投入了一些资源,这也是我的先天优势。所以我会有一点优越感,但不强烈。

  主持人:是否因为家庭背景享受过特权?或者因特殊背景而不能做某些事?

  洪晃:大家都知道我这个人口无遮拦,经常发牢骚。但就算我发再多的牢骚和不满,也从来不会抱怨社会或抱怨别人欠了我什么。因为我知道,自己得到的已经大大超过一个普通老百姓能够得到的。从小时候出国留学到现在写东西出名,我真的没什么权力去抱怨得到的少。如果这算是特权,我承认享受过。

  但是,我的家庭背景没能阻止我去做我想做的事。现在已经不是《雷雨》那个年代了,没有人能够把自己的错误抉择归咎到家庭背景上去。凭良心说,有背景的人得到的机会的确比普通人要多,但这也要看个人的所为和所不为。

  宗馥莉:我的家庭不过是做企业的,并没有什么特权可享。而且从初二开始,我就到了美国上学。当时在美国我一个亲戚、朋友也没有,父亲也很少能去看我。我的性格很独立,选择中很少受别人影响。所以在我身上不存在这些问题。

  其实现在我的管理理念跟父亲有很大分歧。我是西方管理思想,一切按制度办;他是东方管理思想,喜欢讲人情。但是面对我的固执,他并没有强迫我马上改变,而是让我慢慢学习怎么样把中西方文化相结合。

  茅忠群:我没有因为家庭原因有特权可享,或者不能做某些事的经验。我跟父亲的分工很明确:他负责社会关系、政府关系以及员工政治思想工作,我负责具体业务。业务上的事情,我尽量自己解决,但一些外部关系则更多由父亲解决。所以我们父子的关系很融洽。

  主持人:如果再选择一次,你还会选择有现在这样背景的家庭吗?

  洪晃:我还会。因为我的父母和外祖父给了我良好的教养。例如,我外公曾是上海滩黑手党的律师,他的底线是不给日本人干活儿。等汪精卫来了,他就跑到重庆去了。他们教会我怎么做人,什么是底线。

  宗馥莉:出于责任,我必须选择这个舞台,毕竟还有几万员工依靠娃哈哈生存。可是,如果真能自己选择,我宁愿选择生在一个普通家庭。这样就能做我自己喜欢的事,比如做个小生意,少一点负担。

  茅忠群:我的压力来自于自己。不过能创业并成功,跟我的家庭背景是有关系的。如果生在一个父辈没有创业的家庭,可能我也不会选择创业。

  特权阶层的选择

  主持人:近几年,关于“官二代”、“富二代”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这种敏感与不满仅仅是仇官、仇富吗?

  康震:其实,“二代”并不是一个贬义词,有人类繁衍就会有二代。中国三千年历史,也一直是官二代继承父辈权力的过程。这是客观事实。

  而且,任何背景的人都会有好人和坏人,只不过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了背景好的坏人身上。例如,前段时间某歌唱家的儿子打人事件,社会发出了诸多质问。但实际上,这件事跟大街常常发生的混混打架有区别吗?至少从法律角度讲没有区别。

  “二代”之所以成为时下的焦点话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群众对权贵阶层的质疑与不满,特别是随着社会财富、阶层分化日益严重,很多人产生了对立的情绪,喜欢把一切事情都对立化,这是没占有足够资源的人发现社会不完美、制度不透明、法律不健全后的愤怒情绪,这些人是想引起社会的警觉和当政者的注意。

  洪晃:富人和官人是有区别的。官员是有义务给社会做出榜样的,因为他们是管理这个社会的人,要以身作则。现在官员对儿女的教育真的太差了。而富人就没必要非要比一般人做得更好。至于没做好受到社会谴责,这有点活该。因为富人占有更多社会资源、财富资源,似乎没借口让自己孩子变成社会公害。官不为民,富不济贫,当然会变成社会仇恨的对象。

  现在,一些不择手段先富裕起来的人,毫不留情地把不择手段的价值观传给了他们的下一代,让这些孩子的优越感像病毒一样泛滥。这么看,把焦点放在出身上是错误的,应该放在一个人的教养上。

  主持人:那么,有背景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康震:小布什当总统是不是因为有老子撑腰?我想,全世界都没有人这样质疑吧?在中国,就会有这样的质疑。但是反过来想,凭什么处长的儿子就不能当处长?富人的孩子就不能享受好的社会资源?我是大学老师,我的儿子平时接触的肯定是我圈子里的人。将来他考研究生,如果够优秀,我怎么就不能推荐导师呢?同理,省长的儿子就不能跟官员打交道了?就非得下放到乡下才是正确的吗?中国有句俗话叫“举贤不避亲”,天然的资源优势是不可避免的,只要不犯法,不使用潜规则,就没有理由要求人家浪费自己拥有的资源。

  洪晃:在21世纪,特权阶层的选择决定了他们什么时候灭亡。中国有句话叫“富不过三”,可为什么欧洲家族多有第六代传人?这就是教养和文化的区别。欧洲人有教育特权阶层的传统和规矩,比如要当兵,要做慈善,要有所为,做有用的人。在欧洲,很多特权阶层的下一代都从事研究和文化工作。

  而美国人的意识是:我是个大商人,我儿子就应该是总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也是中国人的理念。这就很容易让社会固化。

  社会机制的问题

  主持人:对于社会财富流动和阶层的固化,你怎么看?

  康震:中国古代有“门荫”和“任子”制度。功臣和高官的子弟可以凭借祖上的功绩、地位,得以遁例担任官职。

  社会资源是有限的,不可能像儿歌中说的“排排坐,分果果”,什么都平均分配。人的能力有高低,获得的社会资源也就不一样。但这并不代表财富和阶层就是固化的。我们之所以会有固化的感觉,是社会资源的匮乏,且其中一部分还被垄断了。

  另外,现在中国社会处在转型阶段。社会资源正在重新组合、分配。当初在同一起跑线的人,有人可能成了富翁,有人还在打工。这就产生了不公平心态。但这是社会的进步:对财富有更大的渴望,就会有更大创造财富的欲望。不可以把负面情绪当成正义的标志,要靠法律和科学分配机制来实现社会基本的公平。社会的共识应该是:穷人肯努力就不会越来越穷,富人不上进也不会越来越富。

  洪晃:中国社会的固化导致了近代中国的落后和贫困。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是否允许中国社会再次固化。如果允许,其结果就是我们现在的繁荣富强不过是昙花一现,不能维持。所以,我们必须接着改革,为社会提供流动性,防止固化。茅忠群:固化现象是存在的,有必要改变或者优化。但这是国家的事,可以通过产业调整来优化。比如,参考欧洲状态,首先抬高工薪阶层地位,然后在社会福利保障上照顾到大部分的群体。

  主持人:如果让你给有背景或没背景的二代们一些建议,你想说什么?

  康震:该惩罚的没惩罚,该表彰的没表彰,这是社会机制的问题。但早晚,机制会变得更科学。所以贫二代或没有背景的二代,不要迷信什么都要靠背景才能成功,也不要只看到别人成功后的享受。成功的人一定是付出了相应的努力。至少,他们在享受特权的同时,肯定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至于那些有背景的二代,我建议你们公平、公正地使用自己的背景。因为背景是一时,不是一世的。

  洪晃:到现在我也没搞清楚自己属于哪个阶层。首先我不是很富有,但也算过得舒服。第二,我办时尚杂志是干商业,但又跟文化搞在一起。商人不像商人,文化人不像文化人。所以,以自己为例,我觉得我这样的人应该少抱怨,多行动。与其天天抱怨,不如做点什么。

  但是对于某些人的某些行为,我们都应该发出自己的声音。中国缺乏对政府的监督,有的官员又不自觉,所以我会继续关注他们。至于富人,他们太有料了。比如有人喝高兴了就向社会撒点碎银子,有人还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低碳等等。我喜欢写讽刺类文章,碰见这种素材我是一点自律都没有的。

  宗馥莉:不管是哪种“二代”,都要脚踏实,这也是我常对自己说的话。

  智慧支持CCTV财经频道《高朋满座》节目组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