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基金公司的首只产品最好?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2 01:22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新基金公司的第一只基金都是股票型或混合型基金,通常首发规模较大,户均持有量较高, 基金公司也会倾注更多心血,但缺乏历史业绩参考

  刘田

  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是会有风险的。

  继国金通用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获批之后,今年已经有5家新基金公司获准设立。4月份获批的富安达基金、5月份获批的财通基金、6月份获批的方正富邦基金和8月获批的长安基金。去年新成立的仅3家——平安大华基金、纽银梅隆西部基金和浙商基金。随之,各家新基金公司的首款产品也陆续登场。

  对于新基金公司而言,首只产品无疑倾注了最多的心血。但对于投资者而言,面对一家无历史管理业绩可参考的新基金公司的第一只产品,究竟值不值得投资呢?

  

  首发“偏股型”

  根据记者统计,在去年和今年成立的8家新基金公司中,浙商基金、纽银梅隆西部、平安大华和富安达4家基金公司均已成立自己的第一只基金产品。其他4家基金公司除刚刚获批的国金通用基金外,各家的第一只产品也在发行或酝酿出炉之中。财通基金的财通价值动量混合目前正在发行期,方正富邦基金的方正富邦创新动力股票将于本月底发行,长安基金已于9月底提交了第一只产品长安宏观策略股票的申请。

  值得注意的是,各家基金公司均把自己的第一只产品设立为股票型或混合型基金。“一般来说,新基金公司发行的第一只产品都是股票型或者混合型。”国金证券基金研究总监张剑辉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财商》采访时表示,新基金公司更需要考虑效益因素,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的管理费相对更高。

  “在国内一直比较看重偏股型基金。”好买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曾令华对记者表示,中国债券型基金是从2003年开始出现,而且债券市场一直不发达、规模相对较小,整个市场投资者仍然是以股市为投资对象。“另一方面,市场投机氛围浓,股票型基金收益率相对更高,投资者对高风险产品的需求更大。”

  除了第一只基金产品是偏股型基金外,不少新基金公司的后续产品也都以偏股型为主。如纽银梅隆西部基金今年8月成立了第二只基金纽银新动向混合基金并申报了第三只产品纽银事件驱动股票基金;平安大华7月18日申报了旗下的第二只产品平安大华深证300指数增强型基金、9月22日申报了旗下的第三只产品平安大华策略先锋混合型基金;富安达基金近期提交了第二只产品富安达事件驱动股票的申请。

  

  拼首发规模

  作为新基金公司打响市场的“第一炮”,新基金公司却动用各种资源力争将第一只基金的首发规模做大。

  今年以来,股市行情不佳和新基金发行过于密集导致新发基金规模过低。根据Wind统计,截至11月8日,今年下半年以来共成立新基金66只,合计募资资金556.52亿元,平均单只基金募资8.43亿元,远低于上半年16.64亿元的平均发行规模。

  而新基金公司的第一只产品的首发规模均在10亿元以上,其中9月20日成立的平安大华行业先锋股票的首发规模更是高达31.97亿元,成为下半年股票型基金首募冠军,并跻身今年以来发行的80余只股票型基金的首募规模前五位。基金业内人士透露,此前业内都预计平安大华基金会倾“平安系”全力发行这第一只产品,业内都尽量避开它的发行期。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新基金公司的第一只产品首发规模虽然很大,但户均持有量也较高。如平安大华行业先锋首发份额31.97亿份,有效认购户数52226户,户均持有量为61215份;富安达优势成长首发份额10.53亿份,有效认购户数仅8214户,户均持有量为12.8万份。

  “这两只产品的户均持有量比较高,不排除有帮忙资金参与的可能。”曾令华表示,但在结束建仓期后,“帮忙资金”通常就会退出,那么份额缩水就会比较严重。

  以纽银梅隆西部基金今年1月成立的首只产品纽银策略优选为例,其首发规模为10.63亿份,有效认购户数为10206户,户均持有量为10.4万份。但此后基金份额不断缩水,一季度末为9.7亿份,二季度末为8.64亿份,三季度末为8.19亿份。从成立到三季度末基金份额缩水了22.9%。其旗下的第二只产品纽银新动向首发规模仅为3.4亿份,与第一只基金相差甚远。

  

  要不要“吃螃蟹”?

  那么,对于投资者来说,新基金公司的第一只产品究竟值不值得投资呢?张剑辉指出,新基金公司的劣势在于没有过往历史业绩可以查询,投资者在选择时可能会比较困惑。“但其产品的基金经理、公司的投资团队可能会有相关管理经验和历史业绩,投资者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曾令华也表示,如果新基金公司的投研团队有相关管理经验的话,投资者可以去看看其过往业绩如何,投资风格是什么,可能适合于什么样的市场风格。“如果没有相关经验和业绩可循的话,我建议投资者可以暂时不用关注,可以再等等看。”

  当然,和老基金公司的老产品不同,投资者对新基金公司的第一只产品寄予的希望可能会使基金公司全力将其打造成品牌产品,毕竟还要依靠第一只产品的历史业绩继续发行产品。

  “对于一家新基金公司来说,第一只产品也是唯一的产品肯定会全力以赴。如果业绩好的话,今后的发展不会输于老基金公司。”张剑辉表示,但这只是一种主观愿望,究竟能不能达成还有待市场考验。

  “这就像‘我要考第一’一样,打品牌不能单单依靠决心,有待市场检验。”曾令华指出。

  那么,老基金公司的第一只产品业绩表现如何呢?是否能在基金公司旗下众多产品中遥遥领先呢?记者统计了59家老基金公司旗下所有产品自成立以来的年化收益率,将第一只基金产品和旗下其他产品比较发现,59家基金公司中有26家基金公司的第一只产品年化收益率位于基金公司内部首位,占比达44%,而且大多数第一只基金的排名都在所在公司所有产品中居于前列,并未出现垫底的情况。从这个角度说,第一只基金仍有一定“标杆效应”。

  不过,也有部分基金公司的第二只基金或第三只基金业绩表现更佳。毕竟,新基金公司在管理第一只基金时投研经验尚不足。“这无法得出统一的结论,毕竟每个基金公司的情况并不相同,投资者还是应该具体产品具体分析。”张剑辉指出。摄影记者/高育文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