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樊纲:综合配套改革旨在先行先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2 11:56 来源: 中国经营报

  佚名

  作为一个老工业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试点创举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而沈阳凭借先行先试的改革精神为其发展独得先机。

  目前中国的改革试验区有六十多个,一方面说明中国之大,地方政府竞争激烈,另一方面也说明各个地方发展的欲望非常强烈,而且都希望抢一个先机,希望能够先行先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尽管将来可能会出现协调上的问题,但我个人比较赞赏这种区域竞争所产生的活力。

  纵观中国经济,如果没有地方的竞争,地方主动的发展,特别是试验区的创新,就不会有这么大的活力。很多改革是地方创造的,是从地方试验开始的,这是中国改革的重要经验。当你对某些东西不确定的时候,先搞一些特区,获得一些经验,得到一些教训,知道它运作的时候会产生哪些问题,需要怎样去调整等,应该说这是一个渐进改革成功的经验,而且地方之间的竞争,为了能够抢得先机,能够有更好的发展,率先进行的一些改革、试验,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增长。

  所以,试验区对推动老工业区,尤其是对东北工业发展将提供一个先机,使得这些工业区能够利用新的政策做得更好,为中国经济创造一个新的增长点。

  同时,我们需要研究改革中面临的诸多问题。

  如何使中国社会体制在改革中变得更好、更有效率,实现可持续增长,使市场不断扩大,人民生活越来越好,最基本的方法只能靠经济发展,因为经济上不强大什么都强大不起来。

  但是也必须看到,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逐渐暴露,收入差距、城市化、教育、医疗等问题随之而来。以城市化进程来说,在中国14亿人口中有近8亿劳动力,实施劳动力转移政策后,以前占人口80%的农民剩下了35%~40%,尽管进程很快,但离工业化完成还要有20%的劳动力需要转移,这就意味着我们还得创造1.5亿个岗位,因此,只要有过剩劳动生产力存在,低端收入的增长就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如何进行社会改革,包括对收入分配、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等一系列问题的改革是现代工业区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

  目前阶段,中国的城市化应该说方兴未艾,怎么把它和城市发展、经济发展联系得更好,更合理的分配这块蛋糕,同时又不打断经济增长的过程,不打断就业创造的过程,是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此外还要从环境,资源角度综合思考城市发展的问题。

  环境、资源的瓶颈,在发展水平低的阶段并不显现,但是现在中国的经济体已经很大了,如果忽视这方面,最后就是灾难,特别是在新兴工业化的进程中,如何做到资源的节约,环境的保护,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关于资源,我个人属于乐观派,我相信人类的技术进步总能克服资源的瓶颈,而且从世界整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大家应该一起节约资源。虽然目前阶段,发展的成本会因为资源价格越来越贵而越来越高,但是搞工业化、城市化,必须看到长远的目标,这个过程中要把节能减排放在重要位置。

  讲综合配套的试验,关键点就在于效率。资源总是稀缺的,人类利用资源真正的差异不在于有没有资源,不在于国家掌握不掌握资源,关键在于对资源利用得是否有效率。

  提高效率最初的时候可能要多花点工夫,多花点成本,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是值得的。综合配套,需要一个发展过程,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很多挑战,每天都能看到这些挑战,如果更多的地方、地区能够在这些挑战中找到缓解的办法,不一定是彻底解决问题,但是能够缓解它所带来的冲突,进而在全国进行推广,就是对中国的重大贡献,是对中国经济增长、发展和改革的重大贡献。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