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日贸易从互补走向竞争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2 12:47 来源: 中国经营报

  十年,贸易结构已发生变化

  (李艳洁)

  尽管贸易额的绝对值一直在增长,但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交往并不一帆风顺。

  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后,日本曾对中国的农产品实行紧急进口限制措施并征收惩罚性关税,中国也做出了对日本汽车、手机和空调实施100%的惩罚性关税。2006年,日本实行了更为严格的进口标准,中国多种出口商品均受影响。2011年,日本调整针对发展中国家商品的贸易“普惠制”,从目前规定每个发展中国家可利用的上限为20%降至10%~15%。中国是日本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国,400多种出口商品受波及。

  加入世贸组织十年后,中日两国贸易趋势将呈现怎样的变化,让中国人一直盼望的技术转移是否有望?日本国驻中国大使馆经济部参赞饭田博文、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北京代表处副所长箱崎大就以上问题接受了《中国经营报》记者的采访。

  中日贸易结构正在变化

  《中国经营报》:自从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中日之间的贸易绝对额一直在迅速增长,但增长率却经历了21世纪初几年的迅速增长到后几年的增长率逐年下降。中国的出口从低端农产品居多到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品居多,日本出口中国的产品从工业制成品居多到工业机械居多,你如何看待这十年来中日贸易结构的变化?

  饭田博文:这十年中,中日贸易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对美国欧盟是贸易顺差,对日本、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是逆差,这一点十年来没有什么变化,说明中国仍然从后者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加工后出口到前者。21世纪前五年,日本很多企业来中国投资,将部分产业链转移到中国,这导致日本直接对欧美出口减少,在中国加工后再出口到两国的情形增多。1999年,日本直接出口到美国和欧盟的贸易额为944.4亿美元和507.1亿美元,到了2009年,这两个数字变为511.4亿美元和443.3亿美元。中国作为供应链中一环的地位在加强。同时,由于中国的发展水平,很多机械、零部件可以自己生产了,日资企业在中国的采购率也在年年增加。

  日本出口中国的主要是生产性材料,如机床、器械、建筑器材等。一般消费者所购买的消费品虽然也有所增加,但是比例很小。日本从中国进口的食品、衣料比例在降低,机器的比例在增加。中国是个制造业大国。2010年,日本从中国进口的电子产品增多了很多,中国生产的液晶电视和手机大量出口到日本。

  箱崎大:日中贸易的一个特点是从贸易额扩大的时候开始,贸易的中心就是机械。举例来说,因为中国加工贸易的份额比较大,所以前一阶段最典型的日中贸易方式就是从日本进口零部件到中国组装或生产成最终产品,再出口到日本或其他国家。像这样的贸易方式是非常常见的。在这种贸易方式中,最经常用到的商品就是机械类的商品。现在,中国生产机械的技术提高了,以前从日本进口的零部件现在在中国国内也可以买到,但还没有因为这个导致日中贸易发生很大变化,只是说从这个角度来看,中日两国贸易的结构确实正在发生变化。

  《中国经营报》:你认为中日之间贸易发展前景和发展趋势如何?在哪些领域的贸易将会增多,哪些将会减少?

  箱崎大: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中日双方确实在一些产业存在相当的竞争关系。日企需要考虑什么产品适合中国的需求。例如,日本虽然可以生产质量非常好的汽车,但价格很高,那么中国的消费者可不可以接受,如果中国消费者接受不了,这样的产品同样在中国是没有市场的。中国的大部分消费者看重的是价格,中国产品的价格比较低,日本的产品比较重视品质。两国的产品某些方面确实已经存在竞争关系。

  比较简单的解决办法是日本企业进一步进行技术开发,保持中日之间的技术差,但是中国的追赶速度很快,对日本企业来说保持技术领先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现阶段,日本已经从中国进口大量的家电产品,现在在日本很难找到不是中国制造的家电产品。

  中国政府现在的政策是尽量减少对日贸易顺差,今后会加强进口,日本出口到中国的消费品预计会增加,这对双方都是有好处的。

  技术转移仍然艰难

  《中国经营报》:技术合作和转移是中日两国都很关心的问题,中国一直热切希望日本的一些高科技产业转移到中国,但是目前来看并不乐观。你认为这种转移将来有可能实现吗?

  饭田博文:技术合作和转移要取决于日本企业。现在还不太合适评判地震的影响。曼谷的洪水对日本在当地的工厂也产生了影响。企业肯定会在应急对应的基础上考虑如何重建产业链。也许,将来日企对中国的投资会有所增加,但现在还难以预测。

  箱崎大:对于受灾企业来说,他们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会考虑将产业转移到日本其他没有受灾的地区。中国和日本虽然作为邻国距离很近,但如果在中国设立新工厂,工厂之间需要合作或者调配东西会花很多时间和成本,如果在日本没有受灾的地区设立工厂,成本会节约很多。在地震之前,日本企业就一直在考虑哪些部件要在国内生产哪些部件要在海外生产。一些大企业一般还是趋向于将高端技术留在国内,这也是出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目的。

  日本企业一直将中国看做一个生产加工基地,但是近年来中国从工厂向一个很大的市场转变,对于日本制造业来说,怎样保证生产和维持市场份额是很重要的。另一方面,日本的制造业企业几乎都在中国有投资,服务业企业却不多,今后来中国投资的服务业企业也许会逐步增加,比如物流、金融行业的企业。从中国的政策来说,最先开放的是制造业,之后才是非制造业。

  《中国经营报》:现在,中国去日本投资的企业也不少。日本更注重中国投资的哪些因素?中日两国间的政治关系在何种程度上影响了中日之间的经贸关系?

  饭田博文:日本也是中国非常重要的投资对象国。从2005年到2010年,中国对日投资从13亿日元增长到276亿日元。2010年,中国对外投资中,按地区排名,日本排在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之后。今年日本升到第三位。但是,中国对日投资的量还不是很大。日本对中国在本国投资没有特别的导向政策。合作的日本企业更注重中国企业自身的经营资源,如对中国市场的了解,这将成为日本企业走向亚洲市场的一个窗口。

  箱崎大:从商务部的统计来看,今年上半年日本对中国的投资增长了60%。在中日关系不是很好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去日本投资的可能性会降低,日方会将其看成有其他目的的行为。个人感觉,很久以前中国企业去日本投资,日本媒体的报道会让日本人感到很有危机感,现在随着中国企业投资的增多,这种报道少了。如果政治关系能处理好,对经济发展还是很有利的。一般来讲,中国企业应该做好市场分析研究再进入日本,如何满足日本市场的需求是最重要的。

  数据

  2001年~2010年中日贸易数据

  2001年 877.5亿美元

  2002年 1019.1亿美元

  2003年 1335.76亿美元

  2004年 1680亿美元

  2005年 1884.88亿美元

  2006年 2073.6亿美元

  2007年 2371.2亿美元

  2008年 2686.3亿美元

  2009年 2320.9亿美元

  2010年 3030.6亿美元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