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国产业竞争力让世界吃惊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2 12:48 来源: 中国经营报

  —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

  (王佳)

  “中国入世后产业的高速发展让国外吃惊,这让他们不适应,由此他们也要通过反倾销补贴制造壁垒。”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说。

  “狼来了”带来的则是产业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的发展壮大,势头超过当初的想象。张文魁认为,要引起注意的是贸易摩擦越来越频繁。“不过,中国企业的应对能力已经越来越娴熟。”

  张文魁认为,调整经济结构与入世下一个十年关系密切。在制造业外迁的势头下,中国应保有忧患意识。在不放弃制造业的前提下,加大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产业发展成入世成绩考核指标

  《中国经营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前,国内有两种声音,一种认为这是中国的巨大机会,一种认为将给中国经济和产业带来巨大冲击。当时“狼来了”的悲观看法比较盛行。从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效看,你觉得中国入世这十年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受益最大的是哪些行业?

  张文魁:中国企业入世十年来,产业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的发展壮大势头超过我们当初的想象。十年前中国入世时,很多学者都做过研究,大家普遍认为入世对中国是短痛,尤其对产业冲击比较大。而长期来看益处更多,但也只是个憧憬。

  比如拿制造业和汽车产业来说,大家认为一定会冲击的非常厉害,如果开放,中国的企业一定倒掉。但现在来看,汽车产业一定是受益于WTO最大的行业之一。中国的本土汽车企业几乎是和加入WTO同步崛起的。

  其次就是农业。十年前大家认为入世对农业冲击会很大,包括养殖种植和农产品加工。但现在来看中国的农业产业不但没有被打击,反而强大起来。比如农产品出口、苹果、柑橘等产业发展的都非常好。从受益的原因来讲,中国企业应对竞争压力的能力比学者、官员想象得要高。

  最后是WTO带来的副产品,即中国产业在对外开放的同时,也促进了对内开放。比如很多重要的产业对国内的民间资本、民营企业开放。原来很多民营企业就说,我们都能对外资企业提供国民待遇,为什么不能对民营企业开放?加入WTO后,给民营企业找到了很好的理由。

  《中国经营报》:市场开放程度、获得市场认可通常是人们衡量中国入世成绩的几大指标。你的看法呢?

  张文魁:考核指标很多。但既然十年前,包括外经贸部等各方担心最多的就是对产业的影响。那么现在来考核成就,产业是否发展一定是重要考量因素。再往下细分,比如产业规模,那时候一年产量产值多少。比如那时候汽车产量在100万到200万辆,现在则接近2000万辆。产业规模已经有了9倍到10倍增长。

  其次看产业国际竞争力,比如出口数字的变化。那时候国内汽车出口10万辆以内,现在出口已经达到70~80万辆,比那时候至少增长10倍。

  政府隐形补贴授人以柄

  《中国经营报》:2011年10月4日,美国国会参议院程序通过“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拟对造成汇率失衡国家的输美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矛头直指中国。当即有人提出,虽然中国对外贸易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增长的速度和规模是否可持续仍有不确定性。你怎么看?

  张文魁:我跟其他人观点不同,我认为是可持续的,而且还会持续两位数增长。根据过去十年的观察,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是越竞争越强。未来两位数增长完全可以实现。以后中国的出口量会适度增长,出口附加值在提高,价格也会提高。在2009年中国出口曾经下滑很快,但全球贸易份额却在提高。我们下滑快,别人更快。

  但是我也想对中国政府提出几点意见。中国企业产业的竞争力不仅超过中国人的预料,同时也大大超过外国人的预料。未来几年世界经济将面临欧债危机和美国经济复苏缓慢的影响。而在中国出口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欧洲市场、美国市场对中国企业出口的产品贸易摩擦会越来越剧烈。中国政府应该有思想准备。这也逼着我们政府行为要越来越规范,尤其是很多地方政府目前对某些领域有隐性补贴,这就会被国外抓住把柄,阻挠你成为市场经济国家。

  《中国经营报》:经济危机以来,世界贸易主义似有抬头之势,你如何看待类似的贸易纠纷或者说贸易争议问题?

  张文魁:加入WTO之后,对中国产业的好处就是关税壁垒减低,但是同时也要承受一些反补贴、反倾销调查快速上升的压力。这是两个方面的,因为你的关税降低了,就理应承担起WTO规定的反补贴倾销义务,中国的绝大部分产业都是如此。

  另一方面,中国入世后产业的高速发展让国外吃惊,这给他们带来不适应,由此他们也要通过反倾销补贴制造壁垒。这对中国企业来说是新的国际竞争环境的考验,五金、打火机、家具这几年都经历了反倾销补贴的调查,中国企业的应对能力已经越来越娴熟。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要更多地学会怎么应对事情。未来的贸易摩擦会越来越多,企业应该习以为常,应该有相应的手段机制和专门的律师队伍来做这个事情。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需要调整

  《中国经营报》: 你认为中国应如何处理其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与入世下一个10年的关系呢?

  张文魁:当前,中国面临着急迫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未来几年世界经济将面临欧债危机和美国经济复苏缓慢的情况,外部市场同时又出现萎缩。以后几年中国有一批劳动密集型产业应该向别的国家转移。比如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印度、巴基斯坦等。这个过程有明显的趋势。特别是纺织行业,向东南亚国家转移趋势明显。就像当年纺织、玩具、服装从日本、中国台湾及香港向大陆转移一样。这是正常的,对中国也有好处。现在我们的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上升这么快,转移不一定是坏事,还能帮助别的国家发展,享受全球化的利益。

  这几年如耐克等国际企业出现了外迁的举动,在越南的产量已经超过中国。不仅它们,中国的本土企业也会外迁。我们要有正常的态度对待,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但我们的产业不能空心化,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在加强。这些与中国入世第二个十年的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经营报》:我们谈企业转型,很多人都直接将它和产业升级等同。从近来很多温州、浙江的企业遇到的危机来看,政府也出台了一些新兴产业规划指导,但是受益者寥寥无几。

  张文魁:对于面临困境的中小企业来说,未来的路肯定是三转一退,第一是转移,第二是转业,第三是转型。转移就是地域上的转移,从过去沿海地区成本高的地区,往内地成本低的地区去转移,甚至往国外去转移。转业是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因为制造业现在很拥挤,但是服务业在中国有很大的空缺,第三是转型,这个转型不是做研发和自主品牌,而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制造的精度,使产品变得更牢靠和更耐用。

  但肯定会有一批中小企业实现不了“三转”,那就要“一退”,主动退出市场,这个其实很重要,倒闭是一种被动,退出是主动的。看到中小企业退出潮你不要大惊小怪,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现象。政府这时候要帮扶,帮它们顺利的转移、转业、转型,顺利退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