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广州全力推进一批文化产业平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3 05:15 来源: 大洋网-广州日报

  记者 任朝亮

  骨干企业发力 文化改革闯关

  广州文化体制改革任务基本全面完成 正全力推进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平台

  乘借十七届六中全会东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全力推进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平台,是推动广州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战略决策。

  广州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文化产业发展也呈繁荣之势,文化体制改革更在快速推进,34家文化类单位已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广州文化体制改革任务基本全面完成。2010年,广州文化产业占全市GDP的比重达8.03%,文化产业已成为广州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和经济新增长极。

  在改革过程中,广州开展了国际媒体港建设、粤传媒重组、文投集团筹建等一批重大骨干项目,为文化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重点项目

  粤传媒重组:

  打造百亿产业集团

  十七届六中全会闭幕后的第二天,也就是10月19日,上市公司粤传媒发布公告,确认其重大资产重组获证监会有条件通过。广州日报社将通过广州传媒控股有限公司,将下属传媒类优质经营性资产整体注入其控制的上市公司粤传媒,实现广州日报社传媒类主营业务的上市。

  粤传媒的实际控制人广州日报社是华南第一大报、华南地区的报业龙头,也是全国经济规模最大,经济效益最好的报业集团之一,广告收入连续多年在国内地方报纸中列第一。

  “要继续支持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做强做大,实现由媒体经营向文化传媒领域战略投资者的‘靓丽’转身,努力把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打造成为‘百亿’文化产业集团。”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晓玲的一番话体现了广州市继续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和广州日报发展的决心。

  国际媒体港:

  媒体融合跨越发展

  广州新城市中轴线上、城市新地标广州塔旁,一座宏伟建筑正在紧张建设中。这座北临珠江、南邻广州领馆区的建筑便是广州国际媒体港,项目建设规模32万平方米,投入超过40亿元人民币,预计2012年底可建成投入试运行。

  广州国际媒体港是广州市属广电媒体的总部基地,也是广州市重点扶持发展的广电文化产业综合项目。它的建成将进一步推动广州媒体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成为华南地区重要的广电、影视产业生产、交易与服务的综合性支撑平台。

  广州国际媒体港项目定位于聚合型高端广播电视媒体枢纽港,将涵盖现代广电制作播出传输总部基地、国内外媒体驻广州总部、媒体服务中心、影视展示演播中心、学术交流中心、高级媒体商务酒店等专业功能。另外,该项目还规划建设网游、动漫制作园区,延伸广电影视产业链。

  文投集团:

  变散为强加快转型

  10月8日下午,广州市文化投资经营集团宣告筹备成立,这标志着广东省第一家国有文化投资集团正式亮相。王晓玲在成立现场表示,组建广州市文投集团是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市、培育世界文化名城的重要体现,也是转变广州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要求。

  广州对文投集团的定位,是使其成为全市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运作平台,成为全市文化资源整合平台,成为全市文化产业的投融资平台,成为全市文化产业交易和服务平台等“四大平台”。市文投集团成立后,将承担全市文化产业重大项目的开发、建设、引资等任务,前期要首先盘活文化创意中心、广州文学艺术创作中心、广州文化中心等项目,让文化产业项目成为拉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文化改制亮点

  改革任务基本完成

  2007年来,广州市按照中央、省的部署和要求,努力推进文化领域改革与发展,先后出台了《关于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出台了30多项实施方案,统筹推进涉及70个单位、14800多人的全市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截至目前,广州文化体制改革任务基本全面完成。广州出版社等26家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和广州杂技团等8家文艺院团全部转制为企业,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2009年,广州获得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的荣誉称号。

  院团改制营收翻番

  文艺院团的体制改革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广州市原有8家市属文艺院团,从业人员近800人,离退休人员332人。在制定政策时,有关部门充分尊重和听取文艺工作者的意见,妥善解决转企改制中的人员安置问题。

  改革之初,广州市财政、编办、人事等部门联合出台《市属文艺院团经费综合定额包干管理办法》,财政在5年过渡期内每年定额向原8家院团核拨经费,并优先采购转制院团的文艺产品,对转制院团加以扶持。

  广州还成立了艺术基金会,吸引社会资金支持院团发展,募集资金1900万元。改制后的文艺院团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上,重塑市场主体,认真探索建立股份制、签约制、制作人制等新型艺术生产机制。2010年7家院团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000万元,比2009年增长了97.7%。

  农民同享文化盛宴

  在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广州坚决落实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增幅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的要求,先后投入100多亿元新建、改造一批文化基础设施,逐步将农村地区有条件的姓氏祠堂改造为综合文化活动室,全市文化站建站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率均达100%。

  广州创新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运行机制,实行以聘用制为核心的用人制度和岗位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改革文化事业单位投入方式和拨款制度,对文化事业单位的一般投入逐步转为对文化项目的投入。此外广州还大力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全市建成“农家书屋”1615家。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