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读“邓选”的劳尔唐学鹏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4 08:55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读“邓选”的劳尔唐学鹏

  本报评论员唐学鹏

  劳尔·卡斯特罗被称之为“古巴的邓小平”,他本人似乎也不反对。

  他是古巴传奇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的接班人和胞弟,跟菲德尔一起打江山坐江山,他是菲德尔最大的亲信,“菲德尔的拳头”。在战争时代,他的贡献没有格瓦拉或者西恩富戈斯那么突出,在夺取政权后,他做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处决那些效忠旧政府的军人。他一直在军方任职,替菲德尔拿着枪杆子。

  在很长时间,劳尔的面目一直是含糊不清的,人们不知道他真正想些什么。只有到了2006年,古巴的统治者菲德尔·卡斯特罗因为身体不适暂时放弃权力,劳尔作为接手者才展现自己。

  从临时到接班,劳尔开始了前所未有力度的改革。菲德尔在苏联崩溃之后,也做了一些改革,但后来又收回去了。劳尔则比哥哥走得更远,土地私人承包、解禁DVD,电脑、电饭煲、微波炉、手机和汽车等一系列商品的自由交易、裁减国有企业员工、精简官僚机构人员。在今年4月份,劳尔提出了一项包含300项内容的全面改革计划,据说是参考中国经验: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让居民家庭最重要的资产——房地产进行交易(过去是“屋屋交换”)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

  阅读邓选的劳尔,有一个显著的语言特征,就是将邓的话用古巴的方式说一遍。比如邓说“两手都要硬”,劳尔则说,“芸豆和大炮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邓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劳尔则说,“社会主义不是定量供应,不是四家分一个南瓜,定量供应本使用了40多年,不能永远使用下去。”

  定量供应的古巴一直处于饥饿状态,饥饿的不仅仅因为食物匮乏、因为胃口,也因为期望。古巴是一个由免费和补贴构成的国家,食物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免费、住房免费……过去菲德尔·卡斯特罗自豪极了,“这是社会主义平等的标志”。但现在劳尔说,“古巴不应该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不劳动也可生活下去的国家”。

  从1962年开始,古巴就采取食品配给制度,70%的人口都是1962年以后出生的,这意味着他们一出生就纳入了规定的口粮系统。每个家庭共用一个定量供应本。现在更糟糕了,大约比1962年的基本口粮标准少了30%,那么减少的部分,古巴人必须去自由市场或者黑市用CUC购买食品,CUC就是外汇券,这有点像中国1980年代早期,老百姓拿着外汇券去涉外商店购买物品。古巴政府发行的“土比索”只能在配给清单上使用,而CUC则可以买到一切,连菲德尔都不得不承认,“它不属于社会主义,但更像是一种真正的货币”。

  读“邓选”的劳尔

  古巴80%的食品都需要进口,劳尔说,“每年我们要借债,花十几亿去填饱肚子”。过去是前苏联撑着古巴,随后中国和委内瑞拉也“拉一把”,但总的来说,古巴不像过去那样被“养”起来,古巴要靠自己。古巴挨饿的原因,古巴人自己都清楚。一些国外调查公司发问卷,古巴人回答:古巴生产得太少了,我们缺少新生产者,没有生产就不能买到足够多的东西。

  那为什么古巴缺少生产者呢?

  这是劳尔·卡斯特罗的思考全部。劳尔让国有部门百万人下岗,效仿中国“减员增效”,同时给这些下岗的人发经营许可证(个体户),但是这些人从免费的国家系统“脱身”后,他们却没有受到鼓励,因为菲德尔·卡斯特罗觉得这些人会造成贫富差距。天啊,当个体户还没有开始劳动变富裕的时候,统治者已经考虑贫富差距的问题了。这些自己谋生的人要承受较高的个人所得税、销售额、公共服务税……结果,个体户又回去吃公共食堂了。

  劳尔说,“社会主义意味着社会正义和平等,是权利平等和机遇平等,而不是收入平等”,这是不是意味着劳尔要给古巴提供真正的激励。要知道,给农民闲置土地承包,但不准随意按市价出售农产品,农民不会用心生产;让工人下岗转型,已经造成焦虑感和风险性,若不降低税负和管制,那么没人愿意拼命努力。劳尔让人民可以买卖和出租住房,但不给予长期的承诺,则租售市场低迷,资本无法参与;劳尔结束了“旅游种族隔离制”,涉外宾馆不能仅仅对外国游客赚取外汇,也要向全社会开放,但如果古巴人不能成为满足市场需求的真正生产者,赚不到足够的钱,那么这种“隔离制”解除也没多大意义。

  也许劳尔应当记得邓小平的一句名言:“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