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2012俄罗斯:给普京20年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5 01:28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钱平广

  此前被热炒的2012年俄罗斯大选话题在9月24日突然陷入冷淡。

  谜底在当天几乎已经被完全揭开——现任俄总理普京将参加明年的总统大选,这意味着,不出重大意外,普京将重回克里姆林宫,而现任总统梅德韦杰夫将出任下届俄政府总理,“梅普组合”将成功转换为“普梅组合”。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的关注焦点开始转向普京上台后俄罗斯未来的内政外交,经过4年“过渡”后的普京将重新带领俄罗斯走向何方?而中俄作为世界上重要的大国,两国未来关系将如何发展,又将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王车易位”是4年前的安排

  9月24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统一俄罗斯”(下称“统俄”)党代会上宣布,提议总理普京作为“统俄”党总统候选人参加2012年3月举行的总统大选。而普京则称如他成功当选,梅德韦杰夫将出任政府总理。10月16日,“统俄”党正式推举普京作为该党候选人参加总统大选。

  尽管自梅德韦杰夫于2008年就任俄总统后,关于“梅普组合”关系的猜测就从未中断过,关于谁将成为2012年克里姆林宫主人的分析也一直见诸报端,但人们未曾料想到的是,这一“王车易位”安排其实早在4年前就已经商定。

  在10月中旬接受俄三家联邦级电视频道联合采访时,普京坦承,他与梅德韦杰夫早在4年前就已经商定了“王车易位”,现在只是把这个事情公布于众。

  “我们不是把这个作为一个决定公布出来的。我和梅德韦杰夫商定好的事情,但是我们国家的公民还没有对此作决定。我们建议这种布局,但国家公民在投票站将展示,是否同意这一建议。选举决定一切。”普京在采访中说。

  尽管普京称明年“王车易位”是4年前的安排,但人们似乎不应该忘记,在多年前,普京就曾借用俄“沙皇”彼得大帝的话来暗示说:“给我20年,还给你一个奇迹般的俄罗斯。”

  普京曾于2000年至2008年担任俄总统,鉴于俄宪法的制约,普京2008年不能再继续参选总统。2007年12月10日,普京提名时任第一副总理的老乡兼校友梅德韦杰夫参加次年俄总统大选,此举在当时被广泛认为是普京“钦点”梅德韦杰夫为下届俄总统,这在2008年大选中也被成功证实。而从总统职位上退下后,普京2008年开始了4年的总理任期。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12月30日,当年在普京支持下顺利当选俄总统的梅德韦杰夫正式签署通过俄联邦宪法修正案——下届俄总统的任期将由目前的4年延长至6年。

  算一下,如果普京从2012年开始再次连任两届俄总统,时间是12年,加上之前的8年,不多不少,正好是20年。如果算上2008年至2012年的总理任期,普京执掌俄罗斯政权的时间将达到24年之久。

  从任期上来说,普京极有可能实现自己的“20年”,但一个“奇迹般的俄罗斯”能否实现,则仍有待时间来证实。

  “强硬对手”与“内敛”外交

  普京被梅德韦杰夫提名参选明年的俄总统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西方国家更是忧心忡忡。因为在未来十多年里,他们又将被迫面对被认为是“强硬对手”的普京,特别是现在的美俄关系重启进程一旦因普京上台或美国总统奥巴马下台而中断,俄欧关系将与俄美关系一道出现新的障碍。

  “2012年上台后的普京,在经过此前8年总统生涯和4年总理任期的历练,将愈加成熟和老到,特别是在与西方国家打交道方面,由于普京也吃过不少苦头,因此,会更有谋略和技巧,也更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教授汪宁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而普京于10月4日在俄《消息报》上撰文,提出建立“欧亚联盟”的构想,则被西方解读为是俄地缘政治传统中“帝国野心”的复活。即便是俄罗斯国内,也有分析认为,这表明普京当局终于意识到俄罗斯重新崛起的挑战之所在并正在采取有实质意义的应对举措。

  普京表示,“欧亚联盟”将是一个类似欧盟的超国家实体,其作用主要是“协调成员国的经济和货币政策”,周边国家也可申请加入。他同时强调,“欧亚联盟”不会成为新的苏联或取代独立国家联合体。“试图恢复或者复制过去的一些东西是幼稚的。然而,建立在新政治和新经济基础上的更强劲一体化和新价值观体系是我们时代的责任。”

  汪宁认为,在与西方国家关系方面,普京将不会再轻易重蹈覆辙,同时也不会放弃与西方继续打交道的路线,只是会更谨慎,也会更多地将目光转向东方。

  一些分析人士也指出,实行东西方兼顾、以国家发展为中心的外交政策可能更符合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也符合普京一贯坚持的“实用主义”理念,而建立切实有效的“欧亚联盟”将是普京外交政策的努力方向。

  普京2012年若回归克里姆林宫,首先要面对的仍是俄国内的社会经济发展难题以及世界性经济危机给俄罗斯带来的巨大压力,这也决定了俄未来的外交仍将比较“内敛”。

  与2000年甚至2004年普京担任俄总统时相比,俄罗斯当前亟须解决的不再是寡头专政、地方分离主义、恐怖主义、混乱的政局等问题,而是效率低下的政府机构、腐败与官僚主义沉疴、经济现代化、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

  “这些事情将如何运作需要观察。但我坦诚地说,不会发生革命性的改变。”他认为,梅德韦杰夫成功地将2020年前俄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原则理论转化为实践,主要是实现国家经济多元化和现代化。

  在国内政治体制建设方面,可以预料的是,普京建立的威权主义与民主混合的治理模式仍将延续,并会随着时间和形势的变化而不断予以修正,毕竟,在建立民主框架方面,俄罗斯是经过流血和付出惨痛代价换来的,走回头路的可能性已不大。

  俄罗斯媒体近日报道称,在2012年3月大选前,普京将专注于国内事务,不再安排重大的外出访问。这一方面意味着普京对明年大选的重视程度,将集中精力确保顺利当选,另一方面也凸显了10月普京对中国访问的重要意义。

  有分析人士曾指出,普京的10月访华将奠定未来6年甚至更久时间内中俄关系的基调。

  对于未来的中俄关系,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和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冯绍雷表示,特别是今后的6年,俄罗斯一方面没有太大的内部政治压力,同时也没有过于严峻的外部挑战与威胁,这是普京实现治国抱负的大好机会,也是推动中俄合作走向更大更高水平发展的一个时段。

  而中俄作为世界上重要的大国,两国关系的发展不仅会影响到地区也会影响到世界。

  不少评论也认为,普京2012年继续执掌俄罗斯后,不仅有利于中俄关系稳定发展,也有利于中俄联手抵御西方霸权,这对于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无疑是个不小的贡献。

  但必须清醒认识到,中俄良好的合作关系与必然的国家间竞争关系仍然并存。普京提出的“欧亚联盟”对中国来说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能形成应对中国强势发展的一个组织,也可能与上海合作组织一起,构建一个全新的稳定与合作的地区新秩序局面。

  就目前中俄关系来看,除了政治关系与经济关系的不对称外,真正意义上的相互信任仍需要找到更多的利益契合点。

  尽管从数字上看,中国已然成为俄第一大贸易伙伴,但从两国目前双边贸易的状况来看,俄罗斯输入中国的产品,超过70%以上为能源、木材等原材料,工业制造产品仅占5%。这无疑不利于中俄两国贸易保持较高水平并不断增长的前景,因此中俄必须继续挖掘贸易增长的潜力。

  在冯绍雷看来,俄经济发展的前景显然不能过多地依赖传统的能源资源出口模式,但是,(梅德韦杰夫主导的)“斯考尔科瓦”式的创新性经济短期内也不太可能主导俄庞大的经济机体。因此,如何能够在资源优势与创新经济潜能互相匹配及合作的新兴发展模式形成之前,找到一种替代性的经济部门,或者是见效相对较快的经济战略,自然就会联想到农业和西伯利亚远东的开放。无论是农业可能的发展,还是西伯利亚远东可能的进一步开发,既是一个内部经济调整过程,又是俄罗斯与东亚邻国可能发生紧密合作关系的互补过程。

  “这就是当前中俄经济合作的最大潜能之所在,也是中俄发展机遇的历史性交叉和相逢。” 冯绍雷说。(作者系本报记者、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常务理事)

  Preview 进程

  2011年10月16日,统一俄罗斯党正式推举总理普京作为该党候选人参加总统大选

  2011年12月4日议会选举

  2012年3月大选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