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金砖国家看上去真的很美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5 01:29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马鑫

  深秋时节,美丽的海滨小城戛纳,二十国峰会前的例行碰头会上,“金砖五国”代表正在就是否援助欧洲交换看法,最后巴西、俄罗斯明确表明将援助欧洲。而以“金砖五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是否救助欧洲一直是近期媒体关注的焦点。由于这些国家拥有大量的外汇储备,拯救欧债危机的希望被寄托在他们身上。欧洲央行新任行长德拉吉上任后的首次讲话强调,虽然欧洲经济下滑风险已经开始显现,但是欧元区的经济活动将从新兴市场持续积极的表现中受益。

  对于美国不断扩大的债务赤字,美国最大的债主中国以及印度对其债务问题提出警示。而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近一次的份额改革中,新兴大国和发展中国家总共新增了6%的份额。虽然没有动摇美国在IMF的绝对优势,但这也是新兴国家参与国际治理的重要进步。一些西方的智库媒体甚至表示,世界的未来属于中国等“金砖国家”。

  在世界经济一片哀鸿遍野的景象下,“金砖国家”似乎风景独好,它们以一种群体性崛起的姿态,日益融入到国际治理安排中,成为国际博弈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经济主力军

  在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实力不断上升、世界金融危机和西方实力相对衰落的大背景下,金砖国家正在向更多的发展中大国争取国际话语权和法则制定权。

  金砖国家天然禀赋较好,它们的经济体系大,人口众多,面积广大,资源丰富。过去十多年间,很多国家逐步发展市场经济,扩大与发达国家的交往,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而金砖国家之间的合作也是潜力巨大,中国的制造业、俄罗斯的能源行业、巴西的矿业和印度的信息技术产业之间存在较强的互补性。由于他们的经济和金融体系不完全开放,各自的内部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具有一定的抗危机能力。他们逐渐成为以欧美为主导的传统世界经济体系外一支不断壮大的力量,由此,多元化的国际经济格局初步显现。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欧美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为金砖国家进一步登上国际舞台创造了机遇。危机中,美国大举救市,凭借美元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大肆印钞,推出了两次量化宽松,使持有巨额美元储备的国家遭受严重损失,而外汇储备占世界75%的金砖国家更是首当其冲。在此时,中国站出来挑战美元霸权,随后得到其他金砖国家的响应。此后,金砖国家很快发现了更多的共同诉求,改革货币体系、改变经济结构以及增强新兴市场地位等。

  2011年4月,金砖国家共同发表的《三亚宣言》称,支持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以建立能提供稳定性和确定性的拥有广泛基础的国际货币储备体系。外界普遍认为,这一说法显然表明“金砖五国”支持削弱美元作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

  此外,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成员还签署了《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金融合作框架协议》,将稳步扩大本币结算和贷款的业务规模,服务金砖国家间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金砖国家之间推动本币结算,不仅符合各方的共同利益,也可以减少五国因为美元利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就人民币而言,目前只是在周边国家进行贸易结算,五国推进本币结算之后,将使人民币结算不仅在周边国家而且在巴西等距离较远的国家,不仅在小国而且在“金砖五国”等大国之间的贸易进行结算,使得人民币进入正规贸易的结算系统中,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早于2010年,中国就开始尝试与俄罗斯之间进行本币结算。这也是金砖国家试图摆脱美元霸权的尝试,这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有一个群体性的新兴大国向货币霸权提出挑战。

  金砖国家不仅加强相互合作,他们正在学会凭借自身的实力向旧经济秩序发出自己的声音,以增强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

  今年5月的IMF总裁选举,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就此回答记者提问时说,“IMF高级管理层的构成应该更好地反映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和新兴市场的代表性”,随后,“金砖五国”发表了一个联合声明,呼吁放弃这样一种陈腐的不成文的惯例——IMF总裁必须来自欧洲地区,称对于这样一个国际性的IMF组织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来讲,应当有适当比例的新兴市场代表,这一点非常重要。

  愈演愈烈的欧洲债务危机中,7国集团意大利就曾向巴西、俄罗斯求援。最近,金砖国家提出可以向欧元区提供资金援助,不过前提是必须通过IMF,希望IMF尽快深化改革,增加新兴经济体在IMF内更大的话语权。

  角色影响力

  除了经济议题,新兴经济体在全球政治上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由于富裕国家自顾不暇,金砖国家正在日益影响着更贫困国家的发展前景。“南南合作”的愿景从未如此名副其实。《经济学家》杂志认为,金砖国家的援助对贫困国家的重要性等同于柏林墙的倒塌对东欧的重要性。

  数据显示,2008~2009年金融危机最为严重的时候,非洲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下降了约三分之一,但是来自中国的投资飙升了80%。从贸易上看,贫困国家向发达国家出口降幅远远大于向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降幅。实际上,金砖国家的经济结构与贫困国家的经济互补性更强。1998~2008年,非洲贸易增长30%,速度远超过任何一个发展中地区。

  据一家英国智库“海外开发协会”研究显示,在所关注的贫困国家中,有四分之三的国家增加了同中等收入国家的贸易。2010年,金砖国家与低收入国家的贸易占60%,过去十年中,金砖国家与低收入国家双边贸易以25%的速度增长。虽然,美国与欧洲仍然是贫困国家的主要贸易对象,但是份额已经由1980年的60%下降到2009年的45%。

  由于贸易量的急剧增长,金砖国家都成为非洲大陆具有影响力的角色。正如南非标准银行认为,正是金砖国家而非发达国家,重新定义了非洲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即商业需求和利益分享。

  除了经贸关系,金砖国家积极发展同非洲等贫困国家的关系。去年3月,斯里兰卡从中国获得2.9亿美元兴建国际机场,同时从印度获得6700万美元改进铁路。当苏丹无法偿还340亿美元外债的时候,选择向中国、印度和海湾区域发展基金求助。印度在中国之后向坦桑尼亚提供农业信贷来帮助金融机构走出困境。

  中国对非洲的基础设施投资非常重要。历史上,中国对非洲的援助就是从基础设施开始。至今,已经有35个非洲国家同中国签有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协议。从2005~2009年,中国对非洲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保持在每年50亿美元左右,相当于中国五年内对非洲全部投资的54%。根据南非标准银行的报告,截至2015年,总价值大约1000亿美元中至少40%的中非贸易将由人民币结算。

  印度也在积极对非洲投资,包括对非洲油田、金矿、铜矿等,也包括基础设施和服务投资。从2000年到2008年,印度对非洲的直接投资从2.43亿美元增加到24亿美元。印度进口石油的15%,来自对利比亚和尼日利亚投资的油田。仅在埃及,印度就投资了40个项目,总额为8.5亿美元。

  除了中国和印度对非洲等贫困国家大量投资外,从2009年开始,金砖国家同非洲达成了大量的协议。巴西自卢拉上台后,在非洲大陆投资总计100亿美元,增加了33个驻非洲使馆,加强与非洲的关系。金砖国家正在改变国际发达国家在非洲等更贫困地区的援助模式,影响着更贫困国家与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关系格局。

  与发达国家经济导向投资不同,金砖国家对贫困地区的投资和贸易更倾向于外交政策导向,并承诺为贫困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多的帮助。他们从金砖国家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中受益。比如,今年5月的“印度-非洲论坛”上,印度继续承诺向非洲国家提供大量援助。

  金砖国家对贫困地区的援助经常受到发达国家的诟病,被称为“无赖捐助者”,经常面对种种猜疑和评论。新兴经济体纷纷积极主动建立对非经济关系的努力,无疑给贫困地区带来新的希望。南非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的Sanusha Naidu教授提出,非洲不再是绝望的大陆,而是增长和充满希望的大陆,在国际金融组织中,非洲的声音得到更多的重视。非洲正在通过金砖国家的帮助实现经济增长,在未来还可以利用新资源外交构建起有效的制衡。毫无疑问,新兴经济体促进了非洲大陆的发展。

  在诸如气候变化等领域,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也开始表达自身的诉求。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印度和中国虽然在许多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完全站在一起,承认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坚持《京都议定书》的规定,共同打掉了发达国家准备强加给发展中国家的一些过高的标准和要求。

  紧密合作待解

  目前,金砖国家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的中心,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加强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成为美国和欧洲主导的国际体系的挑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从各项数据来看,金砖国家尽管金光闪烁,但是冷静看一下正在路上的金砖国家,光荣与梦想似乎和现实还存在着差距。

  很多专家认为,金砖国家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注意。首先,与发达国家相比,“金砖五国”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值得思考,面临一些共同的难题,尤其是它们都不是很成熟的工业化国家,发展的质量短期内难以同发达国家媲美,实现产业升级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其次,金砖国家的利益难以协调。“金砖五国”中有两个资源进口大国,三个出口大国。以铁矿石价格为例,当价格上涨时,中国钢铁行业一年上千亿利润就打了水漂;而对资源出口国的巴西、印度而言,则是获利颇丰。因此,利益平衡阻碍着金砖机制的落实。

  还有值得注意的是,金砖国家都对发达国家有一定程度的依赖。它们都过于重视与美国的关系,不愿意牺牲对美的政策来深入发展金砖之间的合作。以中国对美贸易为例,2010年中美贸易3814亿美元,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2.96%,中国与其他四个国家的贸易总额加起来仅有1928.2亿美元,仅为中美贸易额的50%。

  除了经济上的差异,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思潮室副主任、教授秦治来认为,金砖国家在地缘政治上也存在难题。

  从地理位置来看,只有中国、俄罗斯、印度地理相邻,南非和巴西在另外两个大洲,合作起来会面临一些实际困难,特别是这五个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历史等各个方面差异性很大。

  “合作才是金砖国家最大的难题”。为什么合作?合作的目标是什么?而五国全部缺少战略目标,战略互信也有待加强。秦治来认为,就目前国际合作的经验来看,国际合作面临最大的困难就在于大家不知道为什么要合作,若干年之后,所在国的老百姓或者政治领袖都会对此产生严重的审美疲劳。

  此外,金砖国家还需要解决在关键领域政策方面的技术性分歧,例如农业补贴方面,中国、印度和巴西的立场就不一样,巴西希望农业贸易完全自由化,中国和印度倾向于保护国内市场。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韩华副教授提出,“金砖国家的确在经济上取得高速发展和重大成就,但并未结成政治联盟,而且也没有能力和意愿挑战现有的国际体系,但是金砖国家可以对全球秩序起到软制衡作用”,并成为一种新的博弈力量站到世界舞台。她进一步阐述了“软制衡”的方式:(1)通过在现有体制之内修改某些规则、法律进行间接地制衡,不是直接拒绝体制或者在体制之外行动;(2)通过非军事性的协调和承诺在全球经济中发挥作用。总之,金砖国家要设法协调现存体系中的压力,而非直接挑战秩序。但是可以起到为当前的全球秩序起到软制衡的作用”。

  总之,对于金砖国家来说,在处理全球经济治理建构的过程当中,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怎样把它从一个权宜的各取所需的对话机制变成一个可能长久运作的、落实到实质性建构的机制上来。制图/张逸俊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