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宁夏财政大力支持民生纪实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5 09:32 来源: 财政部网站

  依托不断完善的市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宁夏回族自治区已基本实现了“保工资、保运转”的目标,近年来将市县基本财力重点转向“保民生、促发展”。

  “一方面,民生支出涉及农业、教育、文化、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科学技术、计划生育、环境保护、保障性住房和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等项目支出,涉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理应根据财力状况予以重点保障;另一方面,随着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的加大,宁夏有更多的财力用于民生支出。”宁夏回族自治区财政厅厅长王和山说,近年来自治区财政加大了对市县专项转移支付力度,重点保障新农合、新农保、城乡低保等民生支出。同时,根据区情加大对生态移民、城乡基础建设等民生项目的投入,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让贫困地区群众拔掉穷根

  对地处宁夏南部山区和中部干旱区的群众来说,“移民”成了他们改变生存条件、过上幸福生活的一条捷径。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宁夏在30年时间里已经移民近84万人。今年开始的新一轮移民,瞄准了不适宜居住、不适宜发展环境里的极贫群众以及生态失衡、环境恶劣、出行困难、信息闭塞、务工不便的山区35万人。

  今年77岁的樊世秀老人,就是这35万人中的一员,老人是9月搬到固原市原州区三营镇团结村的。

  “原来住在土窑里,出门就要爬山,路特别难走。村里没水吃,要用毛驴到几十里外驮水。遇上下雨天,土窑就渗水,倒塌的土围墙还把自家养的猪压死了。”樊世秀对我们说,虽说家里分有40亩地,但干旱缺水,种的粮食勉强够吃饱。

  受益于生态移民工程,樊世秀被安置到三营镇鸭儿沟移民安置点。当记者问她愿不愿意从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搬出来时,老人激动地说,“咋个不愿意搬!在这里住着新家,走着平坦的柏油路,还可以在家门口种菜。”说完后,老人带我们参观了她家的新房。

  “按照规划,老人住的房屋面积为54平方米,院子两边建有一栋养殖圈棚、一座卫生厕所和一个大拱棚,棚里可以种植季节菜。房屋外边装有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和卫星接收器,供家里人洗澡、做饭、看电视。”原州区移民办的工作人员海旭明告诉记者,樊世秀老人所在的鸭儿沟移民安置点,是原州区今年最大的一个集中安置点。这里将集中建房306栋,安置移民1193人。移民基本是从本市河川、寨科、彭堡、黄铎堡等4个乡镇移过来的,涉及7个自然村。除给每户统一修建一个院子及养殖圈棚、大拱棚等配套设施外,移民点内还设有幼儿园、活动场所、超市等。房屋按照“上下圈梁三七墙、九根檩条一钢梁、88根松椽构造柱、群众监督保质量”的要求进行建设。这个安置点是今年3月开工的,8月中旬移民开始搬迁入住,目前入住率已超过92%。

  “从原州区的情况看,‘十二五’期间全区计划实施搬迁移民15204户,移民对象主要是居住在地质灾害险点、地震断裂带、地震防御区及干旱山区偏远分散的贫困群众。”原州区财政局副局长马秀元说,生态移民工程是自治区党委、政府下决心、花巨资实施的战略决策,做好了这项“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可以帮助贫困地区群众一举拔掉穷根。

  据了解,今年3月财政部预算司下发文件,明确从今年起至2015年,每年补助宁夏财力资金3亿元,五年累计补助15亿元,专项用于宁夏中南部地区35万生态移民搬迁工作。王和山表示,自治区财政要全力落实中南部地区35万贫困人口生态移民攻坚计划,今年预算安排和统筹各类专项资金10亿元,集中用于生态移民工作,加上中央的补助,预计将确保20亿元左右的投资规模。

  让群众得到就近、便捷的服务

  建立乡镇民生服务中心,是宁夏财政“保民生、促发展”的又一创举。

  “2009年7月,我们向自治区政府提出在乡镇成立民生服务中心的建议,整合乡镇涉及民生的职能,统一设立乡镇民生服务中心。”宁夏回族自治区财政厅副厅长张苏安介绍说,这一建议很快被自治区政府采纳。到2009年底,全区乡镇普遍成立了民生服务中心,确定了人员编制,明确了工作职责,配备了必要的办公场地和设备,初步建立了工作和服务制度。2010年,自治区政府将乡镇民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试点列入当年10项民生计划,在全区建设50个规范、统一的民生服务中心。

  永宁县望远镇民生服务中心是宁夏首批建设的50个民生服务中心之一。走进宽敞明亮的大厅,看到的是设有财务管理、资金管理、民政服务、社会保障、社区工作等岗位标牌的服务柜台,群众进来后就知道应该到哪个柜台办事。大厅的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显示着涵盖基本民生服务的4大类16项办理事项的名称、依据、内容、办理期限和受理岗位。

  望远镇民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张俊然介绍说,目前民生服务中心有工作人员7名,实行一个机构、一套人马,并建立了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投诉登记和处理等制度,群众办理粮食直补、家电下乡等基本民生事项,只需“进一个门、问一个人”,就可以“办一揽子事”。

  “乡镇民生服务中心的建立,使群众得到就近、便捷的服务,解决了过去存在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和部门多、事项多、程序多的问题。”张苏安说,2010年由自治区统一领导、部署,财政厅牵头,在平罗、永宁、利通、中宁、西吉5个县区先行开展乡镇民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试点。自治区财政和五个试点县区财政共投入资金3480万元,为试点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

  “整体来看,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农民群众表示欢迎,社会各界给予好评。”王和山说,民生服务中心整合了乡镇涉及民生方面的主要职能,目前经办事项达到16项,为乡镇政府为民服务搭建了平台,为落实民生政策创造了良好机制。民生服务中心一个大厅对外、一条龙服务,透明化运作,方便了群众办事,提高了经办效率,乡镇从过去的“你求我办事”向“我为你服务”转变,树立了政府的新形象。他表示,今年要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区203个乡镇全面展开乡镇民生服务中心工作,争取做成全国一流,把党和政府的关怀直接体现出来,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亮点纷呈的民生工程

  在确保工资、津补贴正常发放和县乡政权正常运转后,宁夏各级政府将财力更多地投向“保民生、促发展”,全区民生工程亮点纷呈。

  在中卫市,为了优化中小学布局,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沙坡头区撤销了11个山区和偏远地区的教学点,将原来11个教学点、254名小学学生集中到中心学校,学生上学距离大大缩短。为了解决上学难问题,市财政还专门安排经费,购买了7辆26座至40座的校车,专门接送这些学生上下学。为了提高农村五保户保障水平,中卫市建立了农村五保老人养老院,实行集中供养,每人每月补助350元。重要节日,所有五保供养对象还发放节日补助……

  在原州区,小城镇建设搞得有声有色。投资5900万元建成的杨郎小城镇建设,新建农民新居100户,改造危旧房4.7万平方米,翻建公路及街道两侧旧房6.7万平方米,并利用旧塘坝建设了占地80亩的农民公园,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进步注入了新活力……在隆德县,大县城建设正在抓紧实施。路网改造提升工程构建了便捷通畅的县城道路框架,供排水管网建设工程提升了供排水综合能力,集中供热建设工程使城市更加环保靓丽。通过实施大县城建设项目,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明显得到改善……

  在自治区层面,自治区财政紧扣区域布局,促进山川城乡统筹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生态移民攻坚计划,继续加大黄河金岸建设力度,发挥转移支付的政策导向和布局调整作用。同时,紧扣改善民生,不断推进和谐宁夏建设。优先发展教育,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要坚定不移地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实施财政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强财政政策的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支持我区率先在西部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服务体系,托起大民生。”王和山表示,自治区新增财力的70%以上要用于民生,进一步加大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安居工程、公共安全等社会事业投入,推动上学难、看病贵、住房差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解决,提高全区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