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IMF:中国大型银行面临系统性风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6 16:46 来源: 上海商报

  IMF昨发布首份中国金融评估规划报告

  昨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警告称,中国的信贷,房地产,汇率和债务问题若单独来看,都还处于可承受范围,但这些问题如果一起发作,将令国内大型银行面临系统性风险。IMF同日发布首份中国金融部门评估规划报告,《中国金融体系稳定评估报告》和《中国金融部门评估报告》。

  对17家银行进行压力测试

  IMF称对17家银行进行了压力测试,这些银行在中国商业银行系统的比重占到83%。测试表明,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幅每下降1个百分点,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就至少上升1个百分点。该项测试是与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合作完成的。

  测试假设银行在严峻情况下面临多重打击,占中国银行业资产总额约20%的银行,其资本充足率会低于监管机构规定的8%低限。

  IMF称,这种严峻情况假设的前提是经济年成长4%,M2(货币供应额)增长约10%;地产价格暴跌将近26%,存贷款利率变化95个基点。但鉴于中国银行业将需同时遭遇上述冲击才会面临系统性崩溃的风险,IMF在指出该国银行业表外贷款增多的同时,对其韧性仍表示乐观。

  IMF明确表示,中国需要尽快行动,因资产泡沫危及稳定,给经济带来威胁。它指出,目前实施的金融政策造成高储蓄率,结构上的高流动性,极大的资本分配不当风险以及资产泡沫,尤其是房地产市场泡沫风险。

  它建议,为保持楼市健康发展,中国政府需要实现利率和人民币汇率自由化,发展资本市场,放松资本账户管制,通过出台基础广泛的财产税来改革财政政策。

  中国金融业取得显著进展

  在中国“金融部门评估规划”成果报告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充分肯定了我国金融体系近年来在商业化转型、增强财务稳健性、改进金融监管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报告认为,中国金融改革进展良好,金融机构实力不断增强,金融体系总体稳健,有效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金融服务和产品日益多样化,有力支持了经济发展;近年来中国在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监管和支付、结算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较好地遵守了《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证券监管目标与原则》、《保险核心原则》、《重要支付系统核心原则》和《证券结算系统建议》等金融领域国际标准与准则,在构建反洗钱和反恐融资体系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报告认为,为促进金融体系进一步发展,中国需关注金融体系融资结构不均衡、商业化程度不充分、金融产品和服务覆盖面不够广、养老保险体系需进一步完善、金融基础设施有待改善等问题。

  报告建议中国继续推进金融改革,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稳定框架,加快金融体系市场化进程,协调宏观经济和金融政策以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进一步完善金融基础设施。

  “金融部门评估规划”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于1999年5月联合推出的项目,主要目的是加强对金融脆弱性的评估与监测,减少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推动金融改革和发展。“金融部门评估规划”已成为国际广泛接受的金融稳定评估框架。2008年11月,在20国集团华盛顿峰会上,各国领导人一致承诺对本国开展“金融部门评估规划”。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