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目前已有827个小区试点垃圾分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8 15:46 来源: 上海商报

  2015年全市垃圾日无害化处置将达2.7万吨

  昨日,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推进垃圾分类和减量化工作情况的报告。记者了解到,截至11月11日,全市已有827个居住区开展了垃圾分类试点;而到2015年底,本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能力可基本满足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需求。

  千个小区年内试点分类

  去年市政府对加强生活垃圾管理工作做了全面部署,提出从2011年起,人均垃圾处理量以2010年为基数每年减少5%,到2020年要实现减量50%的目标。为了实现规划目标,今年市政府将“百万家庭低碳行,垃圾分类要先行”列为实事项目之一,并部署在全市18个区县1000个居住小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

  目前,各区县从实际出发,加快推进厨余果皮(湿垃圾)处理系统建设。如,浦东在美商生化处理厂开辟专门车间处理厨余果皮,松江、金山引进大型生化处理设备,用于集中处理居住区分出来的厨余果皮,闵行正在建设日处理能力1000吨的专业厨余果皮处置设施,青浦赵巷镇积极探索湿垃圾的综合利用。

  据市人大城建环保委提供的调研报告显示,在居民家庭实行干湿垃圾分类接受度较高。对本市居民家庭生活垃圾构成的测算分析显示,厨余垃圾(湿垃圾)占到居民家庭生活垃圾量的60%左右。“这些湿垃圾混合在各类生活垃圾中,收集运输过程中滴漏和臭气问题突出,简单填埋处理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调研组据此指出,在居民家庭实行干/湿垃圾(厨余果皮)分类,既有利减量又方便操作。

  后续利用存在较大问题

  调研报告指出,目前垃圾分类试点后,多数区县的做法是将分类出来的湿垃圾压水之后再送去填埋或者焚烧,并没有实现预想中的资源化利用。调研发现,目前各区县湿垃圾末端处置设施由于规划选址和建设周期等原因,都不同程度遇到设施建设滞后、处置能力不足的问题,进而影响全程分类物流的安排,阻碍了试点进度。

  同时,调研显示,目前湿垃圾的再生产品难以取得许可证,没有合适的去向,加上资源再生利用产品由于社会接受度和成本价格等原因,缺乏市场竞争力,“多数企业不愿涉足垃圾回收加工利用这类项目;但单靠政府以行政手段推进处理设施和垃圾资源化利用,成本高,效能低。”

  市人大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建议,一方面加快设施建设,使收集、运输、处置系统与垃圾分类试点相匹配;同时加紧研究如何通过政策扶持,解决再生资源产品的出路问题。

  2015年日处置2.7万吨

  据市绿化市容局局长马云安介绍,自今年5月15日全市17个区县100个小区率先启动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以来,截至本月11日,已有827个居住区开展了试点;而到11月底本市1000个居住小区将开展垃圾分类试点。

  马云安透露,经过试点,目前已确定了居民户内“厨余果皮(湿垃圾)”“其他垃圾(干垃圾)”分类投放,居住小区“有害垃圾”“玻璃”“废旧衣物”专项收集的“2+3”分类方式,在试点区域初步形成了日常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分类系统,为下一步深化试点,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积累了经验。

  此外,市区两级政府正大力推进生活垃圾末端处置设施建设,目前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11座,设计处置能力为1.2万吨/日;在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5座。

  按照计划,到2012年底,本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能力可提高到2万余吨/日;到2015年则可达到2.7万吨/日,基本满足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需求。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