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欧盟规范评级机构行动拉开序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0 07:27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欧盟近期终于出台规则强化对国际信誉评级机构的监管。其实,欧盟的这一愿望由来已久。目前国际信用评级市场主要被“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3家美国的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垄断,其中标准普尔和穆迪各占40%市场份额,惠誉占15%。过去3年,3大评级机构对欧元区国家的信用评级下调往往直接引发企业、银行破产,国家债务形势恶化。不久前发生的对法国国债信用“错误降级”失误,虽然很快被“标准普尔”承认并收回,但导致市场投机法国国债风险增大的结果却已无法挽回。一方面,3大信用评级机构靠“独立的”评估结果获取大量经济利益,而且不需要为评估结果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另一方面,他们的评估结果却实实在在地对普通欧洲居民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影响。因此,3大评级机构的垄断地位和无限制的自由,不仅引发了欧洲政治精英的不满,也使欧盟内部民怨沸腾。

  10月底的欧盟峰会拿出了应对“欧债危机”的基本方案,意大利和希腊的政坛波动也已告一段落。对于欧盟来说,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市场环境。但三大评级机构并没有给欧盟丝毫“喘息之机”,“穆迪”近几日来连续出击,先是连续下调德国几家州级银行的信用评级,接着又宣布将扩大对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及其子银行奥地利信贷银行的信用评级审查。11月17日“惠誉”发布的意大利公共债务报告,虽然题为“意大利新政府可能带来惊喜”,但内容却在警告意大利经济可能陷入衰退,并强调如果资本市场形势恶化,意大利将会濒临债务违约的边缘。这份报告缺少数据的支撑,引发了新一轮的恐慌,使得刚刚执政不到几个小时的意大利新政府不得不面临新一轮的市场压力。很多欧洲政治精英和学者都在质疑,“惠誉”选在这个时候发布报告不合时宜,也不负责任,至少应该等到新政府宣布了改革纲领再作出评估。

  欧盟的规范性措施很快引发了3大国际评级机构的强烈不满,纷纷表示担心欧盟的举措将会削弱全球统一的信用评级标准,伤害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和评级质量,同时还警告欧盟,限制对欧盟银行的信用评级将阻碍欧盟企业在国际金融市场融资。对此,欧盟内部的主流意见认为,欧盟的规范措施虽不应该给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戴上“口罩”,但是毫无禁忌的自由也应受到限制。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欧债危机”不可能仅仅是欧盟的地区事务,主导世界信用评级市场的3大信用评级机构对“欧债危机”走势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对于欧盟来说,一方面让3大信用评级机构成为“欧债危机”的“替罪羊”有失公允;另一方面规范信用评级机构,遏制市场投机利用信用评级引发动荡又势在必行。

  目前来看,虽然欧盟对信用评级加以监管一事已经酝酿了很久,并且终于“出手”,但欧盟与3大信用评级机构的较量只能说是刚刚拉开序幕。打破3大评级机构的垄断;评级分析方法透明化;降低投资者对评级机构的依赖度;评级机构需为不当行为担责等此次出台的举措,是目前最容易达成的共识和采取措施的切入点。但是,欧盟内部市场委员巴尼尔表示,规范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更是个政治问题。欧盟需要更多政治主权来规范评级机构”。

  值得注意的是,欧盟还有两项更加严厉的规范措施此次并未出台。其一是巴尼尔一直主张的暂时禁止评级机构对债务危机国进行信用评级的主张。他表示,这一主张还需要欧盟内部进一步讨论,不排除未来补充进入规范措施的可能。其二是建立欧盟自己独立的信用评级机构。但巴尼尔表示,这样做成本很高,大约需要5亿欧元,而且目前时机还不成熟,难以一蹴而就。欧盟目前考虑的是如何让欧盟内部中、小规模的信用评级机构合并成大型的、有国际竞争力的信用评级机构。对此,奥地利欧盟议员雷格纳的评论认为,目前的规范措施都是正确的,但关键还是要看如何尽快落实。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