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博弈之门: 上市公司反倾销贸易战升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1 04:00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张建
11月7日,澳大利亚海关和边防署公布立案决定,对我出口铝轮毂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11月3日,美国际贸易委员会经日落复审裁定,继续维持对我输美螺旋形弹簧锁垫圈产品的反倾销令,税令实施期仍为5年。
这些案例只是中国加入WTO以来的遭遇反倾销案的缩影。
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中国已连续16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也是连续5年遭遇全球反补贴最多的国家。其中仅2010年,中国所涉贸易救济调查就达66起,涉案金额71亿美元。
难以独善其身的是,十年来中国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群落也在反倾销浪潮中经历风雨飘摇。作为“中国制造”中的龙头企业,从塑料、制鞋、彩电等传统产业,到轮胎、油井管、金属硅等精细加工行业,再到目前产能掘进的光伏新能源产业,诸多反倾销案例中,它们皆首当其冲。
置身于国际市场的商业博弈,反倾销缩影宛如一面棱镜,折射企业国际化进程的种种无奈和局限。有的通过积极运作法律武器力图挽回败局,却最终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有的则索性调整市场战略,迂回而进,却无功而返;而更多的是,在突遇多重市场碰壁之后,最终止步不前。寻找新的博弈之门,无疑成为时下上市公司入市以来仍亟待解决的难题。
上市公司频陷反倾销案
2011年以来,上市公司卷入反倾销调查已成蔓延之势。
11月4日,厦门日上集团(002593.SZ)公告称,美国商务部决定对进口原产地为中国的18-24.5英寸钢制车轮征收反倾销税,适用110.58%-193.54%的反倾销临时税率。其中日上集团及其子公司厦门多富进出口有限公司生产及出口的前述产品适用125.98%的反倾销临时平均税率。
日上集团称,在美国商务部公布的调查期(2010年7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内销售收入为318.68万元,约占其2010年下半年载重钢轮产品营业收入的0.86%。
受此累及的另一家上市公司金固股份(002488.SZ)也公告称,调查期内向美国出口的直径18~24.5英寸产品销售收入为4503万元,约占公司2010年下半年营业收入的13.89%;
上市公司遭遇反倾销的案例不乏于此,10月14日,科冕木业(002354.SZ)遭遇“双反”裁定。其向美国出口的多层木地板适用3.31%的反倾销税率以及1.5%的反补贴税率。该裁定在11月22日前还将经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裁决,如获肯,其适用税率则确定为4.81%,或将造成严重业绩损伤。而该公司上半年国外营业收入达1.36亿元,已占公司营收近八成。
10月中旬,金洲管道(002443.SZ)也因出口到澳大利亚的空心结构钢管而遭遇当地官方的反倾销及反补贴调查。而与其同病相怜的次新股玉龙股份(601028.SH),则因巴西政府外贸商会对中国出口的钢管产品,被征收为期5年每吨743美元(约合人民币4748元)的反倾销关税。
不过,今年以来遭遇国外反倾销最为猛烈的当属中国玻纤(600176.SH)。该公司旗下控股子公司巨石集团,在年初先后遭遇欧盟、土耳其、印度反倾销终裁。其中,欧盟裁定相关涉案产品裁定征收13.8%的反倾销税;土耳其裁定征收为期五年的23.75%反倾销税;而印度也终裁征收反倾销税税率18.67%。
寻找博弈之门
面对国外反倾销,相关上市公司更多地被动自救。
“短期内要消除反倾销的影响一般很难,申辩期很长而且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只能被迫调整公司业务,可以通过转内销或其他市场,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规避反倾销。”一位不愿署名的相关上市公司人士对记者说。但他认为,大型企业可能凭借资本实力,在国外市场继续鏖战,但中小企业则不得不考虑转型。
为降低美国对其钢轮产品反倾销带来的风险,日上集团就表示,已通过增加越南生产基地产能的方式减少贸易摩擦对美国市场业务发展的不利影响。而金固股份也称,自接到美国商务部正式立案通知开始,已加大对国内市场及其他国际市场的销售,公司目前其他市场订单足以弥补美国市场的空缺,短期内对公司业务不会造成影响。
但对中国玻纤来说,以海外设点办厂来规避反倾销的负面影响则是更被青睐的办法。该公司已在埃及苏伊士运河经济合作区正式建设年产八万吨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
不过,对有些上市公司而言, “两反”调查或许是致命的。其中,玉龙股份(601028.SH)通过实施外销转内销的市场策略,却最终导致公司产能过剩。资料显示,2008年到2011年上半年,玉龙钢管主要产品直缝高频焊接钢管的外销收入逐年下滑,分别为41506.78万元、15114.22万元、6882.06万元和10382.08元,与此同时,公司产能利用率也在大幅下降。2009年,其产能利用率一度由2008年的76.72%降至41.60%,2010年进一步降到33.92%,2011年上半年则仅为28.05%。
国内上市公司也不乏积极应对反倾销诉讼的案例。如入世之初以四川长虹(600839.SH)为首的中国彩电反倾销案,以及2009年为市场津津乐道的美国对华轮胎特保案。
2003年5月2日,中国彩电业遭遇美国反倾销申诉,提出倾销幅度为37.53%-84.17%,其中长虹是被调查企业中倾销幅度最大的。中国彩电业积极应诉,虽然最终败诉,但倾销幅度也因应诉而大幅缩水。
2004年4月13日,对华彩电反倾销调查终裁结果公布,四家被抽中作特别调查的企业的倾销幅度分别为:厦华4.35%、康佳11.36%、TCL22.36%、长虹24.48%,另有五家应诉的中国彩电企业的倾销幅度均为21.49%。此外其他未应诉的中国彩电厂商的倾销幅度为78.45%。
2009年的美国对华轮胎特保同样也因众多企业的介入而备受关注。当年6月18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中国乘用车及轻卡车轮胎特保案做出肯定性损害裁决,并就对中国轮胎采取特保措施,提出了对乘用车、轻型货车用中国制轮胎征收3年特别关税的方案,第1年至第3年额外征收的关税分别为55%、45%、35%。
9月5日,世贸组织上诉机构就中国诉美国轮胎特保措施世贸争端案发布裁决报告,判决中国败诉,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乘用车与轻型卡车轮胎连续3年分别加征30%、30%和25%的从价特别关税。
当时对上市公司影响最大的是以轮胎制造和出口销售为主的S佳通(600182.SH),报表显示,2008年度其出口营收19.57亿元,占主营收入的69.19%。除此之外,黔轮胎A(000589.SZ)、青岛双星(000599.SZ)也因部分在美业务受到市场波及。
“积极应诉的结果可能不是很满意,但对行业及企业发展来说,利大于弊。”四川长虹某管理层人士对记者说。他认为,尽管反倾销多以败诉收官,对企业利益的挽救仍是值得的,提振公司信心的同时,也可以将损害降到最低。
值得注意的是,同样以反倾销方式反击,国内上市公司的行动仍在继续。
此前2009年,国内最大锦纶生产商美达股份(000782.SZ)等厂家代表国内锦纶6切片产业向商务部提交反倾销调查申请,自2009年4月29日起对原产于美国、欧盟、俄罗斯和台湾地区的进口锦纶6切片进行反倾销调查。最终商务部初裁定,自2009年10月20日起,对进口自上述国家和地区的该产品征收4%至36.2%不等比例保证金;而最近的2011年10月18日,商务部也发布2011年第68号《关于原产于欧盟和美国的进口己内酰胺反倾销调查的最终裁定》公告,将对未来五年欧美进口的己内酰胺,缴税税率为2.2%-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