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詹国枢:当官搞不得小圈子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2 00:02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詹国枢

  据说中组部有一写作班子(或许是几个能干的写手?),专就干部任用考察等问题,写一些有针对性因而有说服力的短小文章,以“仲祖文”为笔名,发表于《人民日报》。

  既是“仲祖文”,自然就要能够代表“中组部”之立场和水平。以老詹多年从事新闻工作之经验推断,这样的文章,并非随意而为,起码,是得经过中组部有关领导审看过的。

  于是,关注中国干部政策动向的读者和研究者们,凡有“仲祖文”在《人民日报》刊出,必是相当敏感,格外重视,一定要拿回家去,细细研读,认真推敲一番的。

  曾经看到一篇仲祖文《领导干部要远离“小兄弟”》,写得短小精悍,有棱有角。中央组织部专门为当官者要远离“小兄弟”而撰文,亦可间接证明,时下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确实是有一些领导干部交友不慎,热衷于网罗“小兄弟”而同他们打得热火朝天的。

  老詹虽是新闻记者出身,前前后后,也曾当过报社编委总编辑之类的所谓领导(严格说来,新闻界其实无“官”),还曾于上世纪90年代到地方挂职,干过一年多副市长。以我这有限之“从政”经历看,官场里有没有热衷于认“小兄弟”的领导呢?当然也有,但是不多。或者说,此一现象,并不普遍。

  为什么呢?因为,如今,在我们共产党领导下的各级政府各级组织,毕竟已经在新中国这块阳光普照的大地上为中国亿万百姓服务了六十余年,不管哪一级政府,都已形成了相对规范的制度和风气,无论在为官者还是在被服务者心目中,各级政府毕竟是堂堂正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已经不再是旧中国和旧社会那般腐朽老派的官衙门了。倘若动不动就认几个“小兄弟”,公开地在政府机关吆五喝六,称兄道弟,搞团团伙伙,岂不是一退退到旧社会,一缩缩到解放前,那就实在是太不合时宜,太不得人心了!

  倘若真有个别领导偏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认几个铁哥们“小兄弟”,那么我敢肯定,其一,要么,此人一定是政治水平太差,文化素质太低,满脑子还停留在旧社会人身依附的腐朽封建衙门阶段。其二,要么,此公一定是个独断专行、一手遮天的独裁者,权高位重而缺乏党组织对其应有的监督与制约。

   故,笔者以为,领导干部认“小兄弟”,固然应该反对,坚决反对,但是,当下更值得重视也更值得警惕的,是某些领导搞以人划线的“小圈子”。

  何谓“小圈子”?“小圈子”者,以某一领导为圆心,以关系密切程度和对其个人的忠诚度为半径,划出一个彼此利害攸关、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之利益圈子也。

  “小圈子”在当今中国政治生活中看似无形,空空如也,啥也没有,却又有形,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你要反对吧,它似乎并不是一个真实存在,你好像是无的放矢,欲开枪而找不到靶子。你要不反对吧,它又确实客观存在着,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们的政治生活。尤其一到“较劲”之时,紧要关头,“小圈子”就会发挥非常大的作用。

  相比于公开称兄道弟拉帮结伙认“小兄弟”,搞“小圈子”更加隐秘,更加高明,效果也更为显著,因而作为一介布衣,尤其退居二线之后,常听到周围朋友对此议论纷纷,颇多微辞。坊间流传的段子中,不就有“进班子不如进圈子”、“进了小圈子,不愁没位子”之说吗?

  正因此,笔者建议,中组部不妨再组织写手,来它一篇《当官搞不得“小圈子”》。我敢肯定,此文一出,必然更加精彩,更加叫座,更为广大干部群众所拍手称快,鼓掌叫好。尤其,在当今各地正热火朝天换届调整班子之时。

  詹国枢

  全国政协委员、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