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城商行应明确市场定位 把握发展与风险管控平衡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2 07:12 来源: 金融时报

  李倩

  城商行应在利率市场化大趋势下,改变目前资本消耗型、粗放型的经营模式。合理规划自身发展战略目标,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转变发展方式,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搞好网点布局和产品开发,充分发挥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经济发展的作用。

  城商行的发展步伐必须坚持发展速度与管控能力相匹配,确保规模扩张不能冲击质量底线。

  记者李倩日前王岐山副总理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地方金融工作座谈会时强调,防风险是金融业永恒的主题。金融机构自身也有亟待解决的结构性问题。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地方金融机构以及小额贷款公司要立足当地,合理布局,规范运作,避免片面求大和跨区域盲目扩张,在提高自身发展质量和效益上下更大功夫。实际上,这已不是王岐山第一次谈地方金融机构跨区域经营和风险防范问题了。

  城商行跨区域经营渐行渐快

  众所周知,作为在城市信用社基础上组建起来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城商行经过10多年的发展,总体发展十分迅速,规模日益壮大,逐渐成长为我国金融领域中一支充满活力、具有竞争力的生力军。截至今年9月末,全国城商行资产总额达8.96万亿元,不良贷款率0.79%,拨备覆盖率298.69%,平均资本充足率13.03%,流动性指标普遍较好,整体保持了良好稳健的发展态势。

  然而,随着资本金实力增强,一些城商行迫切期望突破地域限制,扩大经营规模。自2006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城商行在夯实“本土”实力的基础上,开始谋求跨区域发展。5年来,城商行跨区域发展稳步推进,并呈现出“速度加快、范围扩大”的总体态势。在北京东西二环边上的写字楼外,杭州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徽商银行等外地城商行的招牌颇为引人瞩目。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末,共有78家城商行实现了省内或省外跨区域发展,共设立异地分支机构和境外代表处286家。2010年当年,共有65家城商行跨区域设立异地分支机构103家。其中,有30家城商行跨省设立了42家异地分行。城商行跨区域发展在更广范围内展开,长期以来的经营地域限制逐步打破,城商行的服务网络得到极大拓展。

  城商行快速扩张或埋隐患

  但是,跨区域发展在提升城商行总体实力,推动城商行做大做强的同时,也给城商行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风险管控问题首当其冲,特别是2010年年末爆出的齐鲁银行票据诈骗案更促使人们对城商行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跨区域发展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王岐山曾在公开场合指出,目前我国小银行往大银行发展的势头不减,很多银行都在往大搞,有“三不”倾向,即不平衡、不持久、不匹配。

  “发生一个案子,可能将城商行十年苦心经营的利润全部吃掉,城商行要办好自己的事情。”在今年4月1日全国城商行发展论坛第十一次会议上,银监会主席助理阎庆民表示,城商行不要一味地追求资产规模扩张,“挑不起100斤的担子,不妨挑50斤的,过了会‘高处不胜寒’。”阎庆民强调,城商行的发展步伐必须坚持发展速度与管控能力相匹配,确保规模扩张不能冲击质量底线。今后将审慎推进城商行跨区域经营,把城商行内控机制作为重点检查项目,对于内控不健全的城商行的新设网点申请,将“暂停审批”。同时,银监会将认真总结一些重大个案的教训,举一反三,切实加强内部管理,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守好风险底线,把握发展与风险管控的平衡,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跨区域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城商行大都以大中城市为跨区域设立分支机构的主要目标,而这些城市本身市场竞争就很激烈。新的银行进入后,必然会加剧同业的市场竞争、产品竞争和人才竞争。

  某城商行负责人直言:“对于我们而言,问题不在于是否跨区,而是如何建立新的跨区域管理模式。”

  上海银行战略管理部张吉光指出,城商行跨区域发展出现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跨区域发展路径高度同质化,目标地区主要为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现实中部分规模不大但业务特色明显的城商行在进入上海、南京等大型城市后,特色业务不适应当地市场,原有优势无法发挥,业务发展不理想,正是最好的说明。二是集中进入发达地区和城市,加剧了我国金融资源区域分布不平衡格局,不利于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而新开设的城商行分行为迅速做大规模,必然加大业务拓展力度,从而加剧银行业竞争,甚至出现违规违法操作。三是对异地分行的管控模式缺乏,管理链条拉长后,管理流程和管理模式没能相应发生变化,跨区域发展风险加大。四是跨区域发展冲击城商行原有定位,加剧与大型银行同质化发展问题。中小企业业务是城商行的传统优势业务,也是城商行的基本市场定位。跨区域发展后,城商行异地分行在盈利压力下,需要在短时间内快速做大规模。为此必然倾向于抢大企业、做大项目。这一方面使得城商行原有定位和优势不能复制到异地分行,无法形成跨区域发展特色,影响跨区域发展的持续性。另一方面又会因做大型业务占用总行更多的资源和信贷额度,进而影响到城商行服务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加剧本已存在的城商行与大型银行同质化发展、同质化竞争问题。

  跨区经营监管趋严4月中旬,时任银监会主席的刘明康在博鳌论坛上表示,今年银监会将重新评估对于银行执照的发放,并对银行设立分行的申请进行严格的审批,执照的发放将会非常严格。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告诉记者:“在跨区域经营这块,监管思路很清晰,就是要从严。”

  随后,有城商行负责人就表示,相比开设异地分行而言,开设村镇银行不失为一种“曲线策略”。村镇银行的业务与分行业务并没有本质区别,可以先借村镇银行熟悉当地金融市场,为日后的跨区域发展“练兵”。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末,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536家,其中开业440家、筹建96家。

  不曾想,7月底,银监会对村镇银行组建核准方式进行调整,将确定主发起行和地点的权限由银监局上收到银监会,由银监会确定主发起行以及村镇银行组建数量和地点。银监会表示,此举的主要考虑是部分主发起行在全国范围内分散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地域跨度大、管理半径长,协调和管理成本过高,不利于村镇银行的可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银监会最新数据显示,9月末,全国有537家村镇银行开业,87家在筹建。

  城商行必须严守风险底线

  事实上,对于城商行的监管,银监会始终坚持:城商行发展要强化风险防控意识、科学发展意识和服务创新意识,立足地方经济,严守风险底线,改进金融服务,实现科学发展。10月底召开的2011年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工作会议上,刘明康再次强调:“城市商业银行要坚持‘立足本地、服务小微、打牢基础、形成特色、错位竞争’,进一步明确市场定位,抓紧制定和实施科学的发展战略,加快推进转型,坚定不移地走差异化、特色化、社区化发展道路。要抓好重点风险防控,持续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业内人士指出,针对城商行跨区域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应从完善准入政策、加强引导、合理规划等方面入手,堵疏结合,多措并举。监管机构需要在全面评估总结的基础上,针对城商行个体间差异较大这一发展现状,按照“分类管理,差别准入”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完善城商行跨区域发展监管政策。

  城商行也应在利率市场化大趋势下,改变目前资本消耗型、粗放型的经营模式。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规划自身发展战略目标,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转变发展方式,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搞好网点布局和产品开发,充分发挥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经济发展的作用。

  如此来看,城商行跨区域扩张步伐或将放缓,而明确市场定位,提高小微企业服务水平和防风险将是城商行工作主线,也是永恒的话题。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