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颠覆信号罪魁论 高铁板块齐活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2 10:16 来源: 上海商报

  “7·23”甬温线事故调查报告出炉

  商报记者 刘连英

  沉寂已久的高铁个股经历4个多月的调整之后终于在昨天再次活跃,其中主营铁路信号微机检测系统的辉煌科技(002296)大涨7.16%。商报记者注意到,之所以高铁板块昨天逆势而动,其主要原因是“7·23”动车追尾事故调查的结论出炉,对此前被各方认为是罪魁的“信号技术”进行了“拨乱反正”。

  确认事故为责任事故

  11月20日距离温州动车事故发生已经120天,也是动车事故调查报告递交的截止日期。温州动车事故调查专家组副组长王梦恕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透露,技术层面的动车事故调查报告已经于9月底完成并递交,调查结果颠覆了此前认为信号技术存在缺陷导致事故的说法,并提出组织和管理不善是动车事故形成的主因。

  “经过调查和实验,动车信号技术和设备可以说没有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人员和管理的问题。”、“同样的设备在别的地方也在用,都没有出现故障,他们整个管理体制和观念都有问题。”、“当时7分钟雷击了100多次,这是一个方面,但组织管理问题是主要问题。设备平时没有好好保养,在雷击之后出现了故障。”王梦恕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做出了如上表述。

  据了解,“7·23”甬温线动车事故发生后,国务院及相关部门立即成立了事故调查组。事故调查组下设技术组、管理组、综合组,同时聘请了国内权威专家组成专家组。据动车事故调查组专家组成员介绍,事故发生后,调查组立即对事故车辆残骸等有关物证、数据资料进行了封存和保护,同时调取解读分析了事故前后的录音资料以及机车综合无线通信设备等装置、仪器、设备的全部信息。

  为了能够更详尽更客观地掌握事发时的数据,调查组还通过搭建数据平台再现了7月23日甬温线设备发生故障时的状况,还在甬温线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进行了事故现场实车模拟再现试验。

  由此调查报告做出新的结论,认为事故的主要原因不是设备和技术问题,而是组织管理不善。

  据王梦恕介绍,“经过调查和实验,动车信号技术和设备可以说没有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人员和管理的问题。”王梦恕强调,当地管理部门没有将设备进行很好的管理和使用,造成设备损坏出现故障,加上故障后人工操作不当,酿成了最后的惨剧。

  王梦恕透露,由专家组负责撰写的技术层面的动车事故调查报告已经于9月底完成并递交,动车调查报告余下的责任认定问题和处罚问题均由相关部门研究后给出处理意见,国务院批复后会发布。根据国务院493号令,特别重大事故中,负责调查的人民政府在收到调查报告后30日内作出批复,特殊情况下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时间不超过30天。即国务院将最快在12月20日前对调查报告做出批复。

  高铁板块“拨乱反正”后个股一起活跃

  尽管国务院还未对事故调查报告做出最终批复,但调查报告认为与信号技术无关的说法显然令压抑已久的高铁概念股“如释重负”。

  昨天,高铁板块成为为数不多的活跃板块。辉煌科技(002296)昨天大涨了7.16%,晋西车轴(600495)、晋亿实业(601002)双双涨幅超过5%,此外,天业通联(002459)和中国南车(601766)的涨幅都超过了2%,其他个股涨幅在1%左右。

  除了甬温线事故调查报告的相关消息外,昨天也有消息称,备受质疑的铁路工程招投标正在进行改革,铁道部每年投资约8000亿元的铁路工程,已开始进入第三方北京市建设工程发包承包交易中心进行评标。今年下半年,铁道部和北京住建委就铁路工程项目进入北京中心交易开始商议,决定先把铁路工程项目的评标工作放在北京交易中心。

  证券分析师表示,高铁板块的活跃与此消息也有一定关联。但是,辉煌科技领涨整个高铁板块的事实表明,昨天该板块的活跃更多的因素来自于对事故调查结论的澄清。

  公开资料显示,辉煌科技是国内轨道交通通信信号领域首家上市公司,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家轨道交通信号领域上市的公司。公司是从事轨道交通测控、运输指挥和通信系统开发和系统集成的高科技企业、铁道部信息化建设定点单位、铁道部指定铁路通信信号及行车指挥领域标准制定、系统研制与系统集成单位。

  实际上,在“7·23”事故发生之前,特别是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高铁概念股一直都是一个反复活跃的板块。但是,因为铁道部高层动荡、京沪高铁事故频发等因素影响,高铁板块上市公司的股价开始一路下滑,而甬温动车事故无疑更是令高铁概念股雪上加霜。

  事故发生之后,高铁行业发展遭遇严重的信任危机,引发社会各界对高铁建设的进度、规划、安全性及相关系统稳定性和可控性的质疑,尤其是此次事故暴露的制动系统、运行控制系统及通信调度系统等的失效,最终导致铁路部门重新审查和检修相关环节,在一定程度上拖慢了高铁建设的进度。此时,高铁概念股也陷入了长期低迷,至少现在看来已经连续4个多月没有大的表现。昨天的活跃可谓“久违了”。

  回看当初,“7·23”动车追尾事故发生之后的周一,高铁板块集体暴跌,上述个股均以跌停报收,而周二该板块继续大面积下跌。随后,虽有小幅反弹的行情出现,但是都在大盘整体回落的大趋势下逐步探底并鲜有集体上涨的表现。

  能否“无罪释放”前景依然不明

  已经提交的报告对信号技术问题进行了“拨乱反正”,但国务院尚未对报告进行批复,究竟高铁板块能否就此“无罪释放”还不得而知。

  不过,证券分析师对此分析认为,尽管此前高铁板块整体经历了大调整,但其中不乏被错杀个股,而未来即使国务院认可了专家给出的事故调查报告,那么也并不意味着高铁板块个股都将迎来一个反弹的投资机会,“因为事故毕竟已经发生,无论是人为责任事故还是技术故障,对高铁投资放缓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势必影响到一些上市公司,以及跟高铁相关的车轴等零部件供应商方面的上市公司。”

  该分析师指出,如果排除是信号技术问题引发的事故,那么作为信号技术处理方面的上市公司,辉煌科技可能会在短期内有一个不错的表现。

  实际上,辉煌科技在“7·23”事故发生的时候,正因进行重大资产重组而宣布停牌,暂时躲过了一劫,原本承诺于7月28日前披露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或报告书。即使逾期未能披露重组计划,公司股票也将于7月28日恢复交易,并将在3个月内不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然而7月28日,辉煌科技以资产重组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的理由继续申请停牌。

  国联证券分析师何冰冰认为,从高铁板块当时的股价走势,以及市场各方对于辉煌科技澄清公告的质疑两方面考虑,辉煌科技如果按时复牌的话很可能要承受巨大的抛压,一旦股价大幅下挫,有可能会影响到重组计划。但是,在10月21日复牌之后,辉煌科技公布的重组计划果然出现变数,并不得不以四天28%的跌幅来“弥补”近3个月来市场和高铁板块的跌幅。

  此外,可能错杀的个股还包括特瑞德(300001)、佳讯飞鸿(300213)等在内的上市公司。这些公司与高铁相关,但关系并不大,从经营来说并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比如特瑞德在7月25日发布的公告中称,公司为该铁路提供的电力设备产品稳定运行,未出现任何质量问题;也未发现公司产品与该动车追尾事故相关。

  佳讯飞鸿则表示,公司为甬温线提供的是调度通信系统和应急救援指挥通信系统,在事故发生后,公司售后服务人员第一时间到达事故现场检查,相关系统运行一切正常。

  国金证券财富管理中心分析师常剑锋认为,从长期来看,随着中国城镇化的继续,城市人口的增长,快速交通运输系统的建设还是会继续。在二级市场上,铁路系统改制等因素或将成为股价的另一催化剂。

  华泰联合证券分析师王轶铭早在事故发生后不久就曾指出,此次事故不涉及高铁的核心技术问题,管理不善是主因。高铁设备板块仍具有确定成长性和盈利能力,如果板块估值继续大幅下调,将为投资者提供绝佳的低点买入机会。

  相关链接:甬温线事故大事记

  7月23日晚8点30分 在甬温线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

  截至7月29日,事故已造成40人死亡,200多人受伤。

  7月27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对“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提出,调查处理工作要公开、透明,结果向社会公布,给人民群众一个真诚负责任的交代。

  7月28日 温州动车事故国务院调查组全体会议召开。上海铁路局局长发言称,经初步调查显示,由于温州南站信号灯设备存在缺陷,遭雷击发生故障后信号系统失灵引发追尾事故。国家安监总局副局长王德学表示,调查组要争取在9月中旬向社会公布事故调查结果。

  8月初 国家安监总局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黄毅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时表示,“7·23”动车事故并非一场自然灾害,而是一起特别重大的铁路交通运输事故,凸显了铁路方面在事故当中所暴露出来的安全管理上的漏洞和问题。

  9月21日 国务院“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首次发布调查进展情况,表示已召开分析会、论证会、研讨会等各种会议200余次,调阅相关资料近1300件,形成各种专项调查报告及相关文字材料近200万字。

  11月20日 事故调查专家组副组长王梦恕首次对外透露,调查结果颠覆了此前认为信号技术存在缺陷导致事故的说法,并提出组织和管理不善是动车事故形成的主因。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