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谭浩俊: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何时能成创造大国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2 11:09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在日前召开的循环经济产业高峰论坛上,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周长益说,“中国出口的手表贸易量是全世界最多的,我们出口一块手表,平均的价格是5美元,而瑞士出口的手表,平均价格是329美元。生产一个手表的能源、资源消耗量差别不太大,但是创造的价值相差太多了。”(11月21日中国广播网)

  显然,“中国制造”在创造奇迹、创造辉煌的同时,也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越来越现实,越来越紧迫的考验。因为,从5美元到329美元的差距,不仅仅体现在数量上、质量上,更显现于观念和体制机制上。如果“中国制造”不能升级为“中国创造”,如果中国企业仍然满足于当别人的加工车间、加工工厂,如果中国的产业仍然大量集中在产品链的低端,如果在体制机制和制度政策层面不能营造一个有利于“中国创造”的环境,那么,我们就会继续在“5美元”的道路上走下去,与329美元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毫无疑问,一个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是“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最重要环节。我们注意到,无论是决策层还是管理层,都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在制度的设计方面,还缺乏统一的认识和规范,没有从宏观到微观、从眼前到长远、从局部到整体形成一个完整的思路和框架,而仅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氛围。如何从制度和政策上促使这一转变形成,是必须认真研究和思考的。

  要加快体制机制的转变,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激活企业创新的内在动力。首先,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政府切不可再用行政手段干预企业的生产与经营,也不可用行政手段保护垄断、保护国有企业,使社会资源的配置出现不公与不合理;第二,要鼓励企业创造和创新,凡是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的企业,要在税收、财政贴息等方面予以最大力度的支持,引导所有企业都把自主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第三,要加大对高耗能、高污染等行业和企业的控制和限制力度,税收从高、资源供应价格从高,迫使这些行业和企业转型。

  要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品牌意识也不容忽视。中国的产品虽然很多都成为了“世界第一”,但是,能够叫得响的品牌却凤毛麟角。就拿手表来说,出口量早就是世界第一了,但是,有几款手表能够与瑞士手表相比呢?又有几款手表能够卖出像瑞士手表那样的价格呢?要知道,瑞士手表所以能够卖出中国手表65倍的价格,靠的就是品牌,用质量和信誉创造出来的品牌。如果再不确立品牌意识,不创造出真正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自主品牌,中国在世界手表市场上的地位将会不断降低,甚至会受到越来越多的贸易制裁。其实不单手表,其它产品也是如此。

  眼下,节能减排已成为各级政府十分头疼、十分矛盾的一项工作。就可持续发展而言,不抓节能减排工作,不出成效,就等于自毁中国经济前程,自断中国发展之路。但是,抓节能减排,必然会影响眼前的经济利益,特别是地方政府的政绩。也正因为如此,很多地方在这一问题上,不仅矛盾,而且阳奉阴违,以至于节能减排的措施始终不能落到实处,不能成为政府和企业的自觉行动。最终,也把这种模糊认识传递到了企业当中,使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难以激活,观念难以转变,意识难以确立。所以说,将节能减排工作抓到实处,对“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也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要尽快缩短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缩短5美元与329美元之间的距离,我们就必须由“制造大国”变成“创造大国”,就必须有越来越多的世界品牌作支撑,就必须有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氛围,就必须从体制和机制方面为实现这种转变打下坚实的基础。(谭浩俊)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