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编辑部说事:公平显于透明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3 20:10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

  11月21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公开“三公”经费,并应纳入预算管理。

  今年早些时候,中央政府亦首次公开了去年“三公”经费情况,此后各部委公开了“三公”经费去年的决算和今年的预算,但是只有个别省按照中央政府和部门的做法进行了公开。

  此次征求意见稿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规定了“三公”经费不仅要纳入预算管理,政府各部门还要根据工作需要和机关运行经费预算,制定“三公”支出计划。

  这样一来,“三公”费用的透明度有希望得到大幅提升,老百姓高度质疑的“三公”费用的公开性将得以制度保障。但这还不足以彻底让贪腐者止步,让监督者不去协同。

  不过按照目前的预算编制方法,并没有专门的“三公”预算科目,也就是说,目前公开的“三公”经费,难以避免挪用资金甚至转移资金的风险。

  长久以来,我国的财政预算制度基本都是依据前一年的预算执行情况来确定第二年的预算编制额度,这样就为各级财政单位留下了一个财政执行的“黑洞”。年底“突击花钱”由此成为了一个公开而不透明的秘密。这就好比一幅精心绘就的工笔画在最后收笔时补上了几笔水墨写意。

  财政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财政部门不得不在余下的近两个月中确定超过3.5万亿元财政资金的去向——这相当于瑞士201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此前有财税学者提出另一种模式的“零基预算”:每年的预算都从零开始,不考虑上一年的金额。但是却遭遇到了投资带动经济增长观点的阻扰,甚至曾有人因为年底时节余了财政预算而受到批评。

  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人参与“突击花钱”呢?主要原因就是财政预算制度的不透明。在这个不透明的笼罩下,参与者的心态分别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积极的方面是为争取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所为;消极的一面则是顺从、迎合和不负责任。

  我们认为积极参与的心态最终势必指向贪欲,或集体贪欲或个人贪欲。消极参与却不仅仅是被动那么简单。普林斯顿大学的阿伦特教授曾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是:“平庸无奇的恶”。这些消极参与者为什么会卷入“突击花钱”的深渊而无法自拔,关键在于他们为了迎合这种集体使用“潜在的共同利益”而不动脑子。

  至此,为了最大程度地表示公平和展示正义,政府已经在制定不让积极参与者通过“突击花钱”予以贪墨的规则,同时更要在规则中杜绝一切潜在利益的出现。这种规则应该超越地域、阶层的认同,着眼的不是财政预算,而应是参与者本身。即如何预防和制裁“平庸无奇的恶”。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