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新基金公司首发产品缘何遭遇不信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5 00:47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谢潞锦

  “好发难做,难发好做”,一直是基金行业中的一条定律。不过,在今年市场行情低迷的背景下,上述定律似乎已不能被应验,尤其对于新基金公司来说,尽管发行人员和投研人员在基金产品发行、业绩上下足了工夫,但投资者还是对刚刚有起色的基金产品一赎了之。

  “新面孔”不受欢迎

  日前,成立不久的一家新基金公司营销负责人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无奈地表示,对比市面上的其他基金产品,他所在的新基金公司首只基金面市后业绩表现良好,在多数同行仍然在1元面值下苦苦挣扎时,该公司的首发产品已经为原始投资者赚得0.02元左右的收益。不过,在打开赎回之后,这只基金还是马上遭遇了原始认购者的赎回。面对每况愈下的基金规模,他和他所在的营销团队可谓是度日如年。

  而据记者了解,在基金今年普遍遭遇净赎回的背景下,部分新基金公司首发产品的确没有受到投资者的坚定持有。今年年初发行的一家新基金公司的首发产品二季度和三季度分别被净赎回了10.96%和5.22%。另一只成立于今年5月中旬的新基金公司首发产品三季度的净赎回率高达21.18%。

  “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市场各方不成熟所致。”上述新基金公司营销负责人表示,通常情况下,新基金公司对首只产品往往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目的就是为了不让原始认购者失望,并期望由此树立公司的品牌形象。”

  “不过,对一部分投资者来说,在遭遇不佳行情时,受‘落袋为安’策略影响,优先赎回的往往是那些优质基金产品。市场也往往会出现这样一个现象:好基金更容易遭遇赎回,而那些面市后迅速跌破1元面值的基金却因原始投资者损失过重,令投资者只能‘被动持有’。”他表示。

  内在机制作祟?

  对于上述情况,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新基金公司首发产品并无明显业绩作为支撑,因此往往不会获得投资者的热情追捧,尤其在弱市下更是如此。而且,为了获得比较好的首发数据,有关方面往往会拉来部分“友情资金”参与其中进行“托盘”,但如此营销做法也为日后打开赎回埋下了“祸根”,即当新基金产品业绩尚过得去的时候,一旦打开赎回,部分“托盘”资金便会快速赎回。

  某大型金融机构负责人表示,一般情况下,基金的机构买家考虑的是基金产品的流动性和业绩的稳定性。如果新基金产品的规模不足够大,那么当机构进行赎回时,很容易出现较高的交易成本,令机构利益受到损失。同时,“由于新基金公司没有历史业绩作为保证,因此,不会得到那些长线资金的稳定持有。”

  当然,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说到底,基金行业近年来所出现的种种现象值得深思。比如,在绝大多数老产品尚难在今年这种行情下获得正收益的情况下,新基金发行速度并未放慢,有的公司甚至只能采取“亏本赚吆喝”的策略,而投资者也越来越失去信心,并逐步远离基金市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