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5 21:28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

  ■CUBN记者 郭安丽 北京报道

  “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要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在继续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基础上,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德勤11月18日最新发布的《德勤中国制造业竞争力调查2011》显示,“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的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中国下一轮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也是中国制造产业升级的新方向。

  为何战略性新兴产业被如此寄予厚望?

  “眼下全球开始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各国纷纷把战略性新兴产业看成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与成熟经济体相比,我国新兴产业还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个名词提出伊始就被赋予了助推经济转型、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使命。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转型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面临着日趋紧迫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现有发展方式的局限性、经济结构状况以及资源环境矛盾也越来越突出。

  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生产粗钢5.68亿吨,水泥16.5亿吨,分别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3%和52%;一次能源消耗达31亿吨标准煤,是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17.5%。而同期我国的GDP只有34万亿元,约合4.7万亿美元,占世界GDP54万亿美元的比重仅8.7%。

  “我国这种传统的依靠大量消耗资源支撑发展的经济发展方式是难以为继的。”一位参与规划制定的国家发改革委人士告诉《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要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把握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加快培育发展物质资源消耗少、环境友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赵锡军表示,通过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将会发生实质性转变。未来几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链条会逐渐形成和完善,对我国经济和新产业周期的形成产生积极效应也会日益显现,助推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

  业内人士表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能有效缓解全球日趋严峻的能源、资源、粮食、环境、气候、健康等问题,也将决定一个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过程中,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更是成为各地争相培育发展目标,甚至出现了诸如“传统产业已经过时,新兴产业完全可以取而代之”的认知偏差。

  针对这种现象,赵锡军提醒,这些都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能起到振兴经济的作用。地方政府推动经济转型的积极性值得认可,但是经济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要实现平稳、可持续的发展,需要对资源做一个合理的配置。

  “合理的资源配置不能够脱离传统产业来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应该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结合起来,形成产业结构的高端化。”赵锡军表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最重要的是要因地制宜,各地政府应该客观分析自身条件和资源优势,避免因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

  扶持政策将保驾护航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当前,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财税政策引导社会投资、激励企业创新积极性的力度不够,多层次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

  上述发改委人士表示,应在充分发挥企业投入积极性的同时,切实发挥中央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国家税收政策的激励作用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支撑作用,建立健全政策体系,创新支持方式。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亦表示,为贯彻落实即将公布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发改委已牵头汇集环保部、财政部、国税总局、央行等多部委加快制定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金融、人才、市场准入等方面的配套政策。

  “配套政策总体分为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资本市场政策、人才政策等综合多方面。”张晓强表示,在具体政策上,对战略新兴产业相关企业,突出财税金融政策的扶持和引导作用。此外还会有消费端补贴、政府采购类支持政策、国家对企业研发的支持等具体支持领域。

  在财政支持政策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发挥中央财政资金引导和调动社会投资积极性的作用。重点在整合现有政策资源和利用现有资金渠道的基础上,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专项集中支持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和应用示范工程,引导创业投资发展。

  关于目前流传的所谓政府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5年投资逾10万亿”的说法,张晓强表示,“而具体支持多少,并没有准确的数字”,这不是政府资金支持规模,就像2008年的四万亿计划一样,政府支持资金也只有1.18万亿元。

  在税收激励政策方面,完善税收激励政策,尤其是重点从激励自主创新、引导消费、鼓励发展新业态等角度,针对产业的具体特征,制定流转税、所得税、消费税、营业税等支持政策,形成普惠性激励社会资源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手段。

  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施行税收减免政策,在这些企业再享受“三免三减半”政策(符合条件企业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之后,有望继续减征企业所得税。目前我国普通企业所得税率是25%,高新技术企业税率是15%,继续减半之后,有望实施7.5%的低税率。

  另外,资跨国公司的参与也将随着规划的出台得到明确。商务部牵头制定的相关国际合作问题明确,鼓励跨国公司包括其研发中心参加战略新兴产业的研发、生产制造、应用推广等,这些都会得到中国相关的政策优惠支持乃至财政资金支持。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