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论道大厂“融京”有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6 03:23 来源: 中国经营报

  作者: 本报记者李蕾整理 | 来源: 中国经营报

  编者的话/

  11月18日,以“首都经济圈国家战略与大厂城市化”为主题的大厂发展论坛在京举行,旨在研讨“首都经济圈”写入国发“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背景下,河北“京东新区”核心区域大厂回族自治县的发展机遇问题。本届论坛是2007年以来的第五届。

  过去5年,大厂回族自治县借助北京的智力资源,确立了对接北京、融入北京、服务北京的城市化战略,同时逐步找到了承接首都产业转移方面的路径。本届论坛上,来自国家发改委、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机构的专家、学者,结合“首都经济圈”未来的规划与发展,以及北京CBD东扩的现实,针对大厂的人口策略、城市规划、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以下我们刊登部分专家观点以飨读者。

  主持人:虞澜

  嘉宾: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王亚平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教授 张可云

  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长 彭真怀

  王志纲工作室北京战略策划中心总经理 任国刚

  美国博斯咨询公司中国区董事 徐沪初

  在2010年,“首都经济圈”正式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后,北京开始加速向世界城市转变,对于临近首都的大厂而言,这是难得发展的新机遇。那么,“首都经济圈”的建设将给大厂带来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大厂又该如何进一步推进城市化的发展?在第五届大厂发展论坛的“首都经济圈与大厂城市化新路径”的高峰论坛上,专家们就相关疑问进行了解析。

  “首都经济圈”对大厂是机遇也是挑战

  《中国经营报》:“首都经济圈”概念被首次写进了国家“十二五”规划,“首都经济圈”的建设将给大厂带来怎样的机遇?

  王亚平: 河北省环北京的14个县,拥有很好的先天优势,从区位条件上看,距离北京很近,交通方便,也有各自的资源,但它们的发展又是相对落后的。在整个“首都经济圈”规划的编制过程中,河北省非常积极主动。目前来看,北京的呼应还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因为北京市有自己的考虑和战略安排。

  无论“首都经济圈”战略有怎样的初衷,最终会实施到怎样的程度,我相信给大厂带来了重大的机遇,因为写进了“十二五”规划,国家和河北省政府层面都会大力推动,出台相应的政策。北京需要转移一些功能,河北就有很大的收益,尤其是环北京的14个县。

  张可云: “首都经济圈”这个概念的提出,以及未来中央政府对打造“首都经济圈”的大力支持,将会给大厂带来什么影响?我想借用大厂县委书记的几句话来概括,“不是北京,如同北京;不是北京,配套北京;不是北京,胜似北京”。第三句话里面改一个字,对未来大厂发展会产生影响,“不是北京,胜似北京”,改成“不是北京,胜过北京”。

   彭真怀:作为一个沿海省份,河北长期以来不被看成是沿海城市,河北沿海经济的发展一直较为缓慢,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河北还有难题是如何环首都发展?长期以来河北都没有大的手笔和思路。

  如果河北将这两个重大战略问题解决了,大厂的发展也就迎刃而解。河北省提出了要走在全国发展的前列,怎样走?环“首都经济圈”的发展问题不解决,河北的优势就不能真正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优势。

  任国刚:“首都经济圈”对大厂的发展是创造了机会的。在此之前,河北一直在提大北京概念,想和北京对接。现在北京主动提出来打造“首都经济圈”,不是沿用此前京津冀在内的都市圈,也表明了北京希望以北京为中心形成新的辐射圈。与以前不同的是,这是北京第一次主动提出要加强区域合作,正因为如此,可能会对大厂产生新的机会。

  徐沪初:我一直提出一个观点,未来全球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将会演变成一种以核心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竞争。

  “首都经济圈”的推进到底会对大厂带来什么机会?我认为,第一,发展的机会更多;第二,发展的速度更快;第三,资源的集聚会更多;第四,对大厂领导来讲,挑战会更大。因为这是在一个更大的空间里与不同对手进行竞争和发展,所以,对于管理能力和战略视野都将提出挑战。

  对接北京 差异化发展

  《中国经营报》:对于大厂下一步应该如何定位,大厂城市化的新路径到底该怎么走?有怎样的好建议?

  张可云:大厂发展的基本思路,就是“一个中心”,城乡一体化;“两个轮子”,工业化、城镇化;“建三个新城”,大厂新城,夏垫新城,潮白河新城;还有利用两条河流,鲍邱河、潮白河。另外,提出了“五个一体化”,即“城乡规划一体化,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一体化,城乡管理体制一体化”。

  如今,将城镇化和工业化两者相提并论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我认为,大厂不一定完全走工业化的道路,要把重点放在第三产业,建设高科技成果的孵化园区,新兴产业发展的示范区。

  为什么说工业不应该作为重点,而是要将第三产业作为重点?从大环境看,整个国家都在倡导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等第三产业。大厂的特色如拜(拜清真古寺)、吃(福华肥牛)、泡(泡温泉),与第三产业都有关系。

  政府应该首先抓大方向,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另外,千万不要和周边13个县竞争,与北京有内斗。历史证明,北京与河北出现区域冲突,最终吃亏的是河北人。此外,我认为,大厂想要真正超越北京,地方政府一定要有大范围区域的胸怀,不要总是只盯着大厂。

  任国刚:大厂的发展一定要关注几个方面,最重要的是实现三个突破。第一个突破是体制难题,这是“首都经济圈”发展突破的难点。北京有很强的愿望,河北省也有很强的意愿,关键是如何加强合作,这就要突破体制上的难题,如果在机制上实现突破,大厂就有机会。我们做规划的时候也提出来,希望在河北和北京交汇的地方,建两个推动区域发展的示范区。北京周边目前最适合建成示范区的是京东新区和首都第二机场。

  第二个突破是在交通便利性上的突破,大厂一直在说,离CBD和通州有多近,实际上我们发现,到大厂还是有些不方便。如果大厂和北京能够做到交通一体化,迅速和北京对接,才能称为一体,才有价值。

  第三个突破是手段的突破,由于前30年发展模式的限定,之前大部分地方政府已经习惯简单的招商引资、出让土地、给予优惠政策,这是绝对要摒弃的。需要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寻找新的突破点。

  大厂以城市为核心发展是对的。未来的京东新区应该是一城三区,以现代城市重新定义自己。

  未来以服务业为主的中小企业在北京生存空间有限,必须外溢出去;大企业里面核心部门肯定会继续留在北京CBD,其他辅助的部门如技术支持、呼叫中心、客户服务等相关部门可以外溢到周边区域。大厂应该注意承接这样的一些企业,我们要像支持工业一样去支持服务业的发展。

  徐沪初:要产业创新,说难也不难。关键是要怎么看大厂在整个“首都经济圈”当中的定位。一个基本的观点是,要把所有的行政概念打破,作为一个一体化区域进行考虑,这样才能看到在这个大家庭里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一点需要我们从思维方式上突破。

  具体到差异化产业上,我认为,对于大都市边上的区域,实际上没有一定量的工业支持,城市化等方面的发展都是比较难的。关键是工业怎么用新的理念来发展,如现在讲的较多的产城融合概念,就是与城市化发展相关的。

  此外,我认为如创意设计、研发等,我们姑且叫做2.5产业,是为整个制造业提供服务的环节,在大厂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中后台环节的企业,从差异化的角度看,也特别适合在大厂发展。总体来讲,大厂与北京隔河相望,在发展服务业、城市化的进程当中,可以发挥厚积薄发的优势。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