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斩断“希望杯”背后的利益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8 04:39 来源: 深圳商报

  □ 吴 江

  据媒体报道,“希望杯”数学竞赛北京赛区组委会因涉嫌敛财,受到北京市教委等部门查处。“希望杯”北京赛区组委会负责人表态,已经按照市教委的要求给学生退费。26日,“希望杯”全国组委会负责人表示,已取消北京赛区组委会2012年的赛事组织权。

  “希望杯”北京组委会收取报名费然后向学校按比例返还,并通过各种方式误导家长,称将从竞赛优胜奖获得者中选拔优秀学生,向高一级学校推荐,从而导致众多家长盲目报名考试,“希望杯”组委会违规在先,被官方查处,遭取消资格,还要向学生退款,要说也是咎由自取。至此,问题似乎算是得到了彻底解决。

  但是,如果把“希望杯”北京组委会的违规,看作是地方组委会的个别行为,显然低估了现实。仅仅对某个地方组委会进行查处,也有头痛医头之嫌。

  事实上,“希望杯”北京组委会之所以能够违规敛财,恐怕并不是因其胆大妄为,或是明知不可而暗中为之。恰恰相反,既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自然也不会有“免费的竞赛”,组织学科竞赛工作,都是有成本的,相关组委会既然不是公益组织,自然也有其利益诉求,说他违规敛财,问题在于,人家原本就没打算当什么“活雷锋”。某种程度上,“希望杯”北京组委会与其说是在违规敛财,毋宁说是一不小心暴露了学生竞赛这个行当的潜规则或原生态。

  其中,收取报名费后向学校按比例返还,不过是商业领域普遍存在的回扣式利益分成行为,至于误导家长竞赛优胜奖对于升学的好处,相信也不全是误导。现实中各类学科竞赛加分早已是明规则,“希望杯”竞赛获奖是不是就真的一点用也没有,是不是就没有学校认,还真不好妄下结论。从这个意义上说,就算“希望杯”组委会真的涉嫌敛财,那么,罪魁也是获奖加分的升学体制。在这种体制的“激励”之下,各类竞赛大多变味。

  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于“希望杯”事件,更应追根溯源,进行认真盘点。特别是对于藏身于各类学科竞赛背后,存在于教育体系内外的利益链条,则更应被彻底清理。就拿“希望杯”来说,竞赛已经违反了《关于禁止组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活动的通知》,但却仅仅是北京组委会违规被查,全国组委会却仍然合法,依然在开展业务,这岂不是怪事一桩?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希望杯”全国组委会并没有打算退出北京,而是准备继续委托教育培训机构组织考试。北京市教委规定中小学学校不准提供考场和出租教室,“希望杯”全国组委会便打算借助教育培训机构教室和一些高校教室作为考点来规避。看来,不斩断整条利益链,卷土重来的“希望杯”就会成为不死鸟。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