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泰国大米出口前景不明 国内市场波澜不惊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9 10:2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受洪灾影响,泰国稻米保护收购进程缓慢,大米出口步伐也随之放缓。泰国保护性收购政策能否长期推高全球大米价格尚需观察。

  国内市场方面,在稻谷供需基本面平衡有余、宏观经济环境不确定性较大、种植成本刚性上涨、政策引导行情突出的特征下,稻谷市场价格总体将以平稳运行为主。

  虽然今年世界大米供应继续增加,但同时全球需求仍在稳定增长,全球稻米整体供给偏紧,国际米价上涨预期强烈。

  由于全球经济令人担忧,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糙米期货市场价格自10月26日以来已经连续下跌了约16%。截至11月22日收盘,1月合约报收1445.50美分/英担;3月报收报收1475美分/英担。

  然而就在此前,泰国水灾曾一度牵动国际稻米市场神经,并推动CBOT糙米期价在十月中旬逆市上涨。

  洪灾拖缓新政泰米出口前景不明

  

  9月中旬以来的大规模洪水侵袭了亚洲大片水稻种植区,持续洪灾已造成部分稻谷产区收成受损。

  截至10月中旬,作为全球最大稻米出口国的泰国大约有100万公顷稻田已经被毁,约占总面积的10%。

  泰国政府已将本年主要稻谷预计产量从2500万吨下调到1900万吨,而此次洪灾也产生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泰国政府推迟了大米政策的可能调整日期。

  受洪灾影响,泰国稻米保护收购进程缓慢,大米出口步伐也随之放缓。

  泰国大米出口商协会表示,受洪涝灾害的影响,至少有10万吨大米船货装运耽搁。据统计,10月4日到10月25日的4周内,泰国大米出口的数量分别为15.8万吨、20.5万吨、18.0万吨和15.5万吨。今年5月份泰国大米出口量最高达到119万吨,其后受政府出台保护价收购政策影响,出口量逐月下降,到9月份时降至82.2万吨,10月份预计出口量为70万吨左右。

  考虑到提高大米收购价格以及洪灾影响,美国农业部在其10月份供需报告中初步预测2011/12年度泰国大米出口量为800万吨,同比减少250万吨。同时泰国大米出口商协会也预计,今年该国大米出口量可能下降30%至700~750万吨,因价格较高,部分买家将转向印度、越南等国寻求采购,不过那些手中存有大米的泰国农民仍有可能获得15000泰铢左右的价格。

  事实上,自英拉当选为泰国总理以来,新政府就着手制定大米收购保护价政策,以提高稻米种植户的收入,计划收购时间为2011年10月7日至2012年2月29日。按照收购资金和价格粗略测算,政府收购量将达2200~2650万吨。

  英拉此前承诺,政府将以每吨15000泰铢(约486美元)的价格从农民那里收购稻米,这是一个最终将令政府付出高昂代价的政策,因为指望将价格上涨的部分转嫁给买家明显是不现实的。

  虽然全球逾一半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而泰国是全球最大的稻米出口国,然而进口国除了购买泰国大米外并非别无选择。

  泰国大米正面临周边出口国的市场竞争。数据显示,泰国大米2011年对非洲国家出口较通常的300万吨/年下降了约70%~80%。

  印度米通常较泰国米每吨便宜150美元至170美元左右。近期,印度和巴基斯坦大米价格比泰国便宜200美元/吨左右。如果印度大米质量可以为印度尼西亚所接受,那么印度大米将永久性打开印度尼西亚的进口市场大门。印度政府9月份已经取消了大米出口禁令。截至目前,印度出口商已经签订了100多万吨大米出口合同。

  越南将2011年大米出口量预估从750万吨稍稍调降至约700万吨,而由于种植面积下降,未来几个月南美的大米出口量也将下降。

  尽管印度重返大米出口市场,但未来一年大米的潜在需求将高于供给,尤其若东南亚地区的洪灾持续时间拉长并影响到下一种植季节的话。

  这意味着一直到2012年,大米价格可能会保持在当前的高位,直至东南亚地区稻米种植恢复正常水平情况才会有所变化。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近日发布的报告称,受需求下降及泰国出口减少等因素影响,预计2012年全球大米贸易量将从此前预期的3430万吨降至3380万吨。报告还提到,由于泰国政府宣布推出大米价格保护政策,今年6~9月份FAO大米价格指数从251点涨至260点,未来数月的国际市场大米价格走向存在不确定性,尤其可能受到泰国、印度等国的出口政策影响。

  另外,考虑到今年孟加拉、中国、埃及、印度、越南等国增产,该机构将2011年全球水稻预测产量调整至7.21亿吨,比7月份公布的预测数量增加了240万吨。

  国内丰产托市收购保市稳价

  

  洪灾过后,国际市场稻米价格看涨之声四起,有市场人士预计我国稻米价格也将跟风上涨。

  不过,从我国稻米进口格局与品种结构以及今年国内稻米生产情况来看,泰国大米涨价对于国内市场影响微弱,主要体现在部分地区的高端米市场上。

  目前我国大米进口数量不大,国际市场对于国内市场影响并不明显,尤其是国内普通大米价格对于国际市场的波动并不敏感。

  我国从泰国进口大米总量不高,去年进口量约37万吨,泰国大米进入广东后一般会流入高端餐饮业。据了解洪灾过后首次在深圳市场上市的泰国新米价格已经上涨了约20%左右。

  国内方面,2011年我国稻谷产量预期稳定。

  粳稻收获期间,东北地区未出现大规模灾害,气候条件基本正常,粳稻丰收已成定局,南方中晚籼稻产量也有望持平略增,增产贡献相对小于粳稻。主要原因是局部地区旱情严重,造成部分地区减产,其中一季稻产区四川东南部、湖南西部及贵州东部和西南部尤为明显。南方晚稻生产情况正常,截止到11月中旬,晚稻收获已经过半。

  由此来看,国内稻谷供应形势持续改善,不具备大涨的条件。据农业部数据显示,今年夏粮已增产62.4亿斤,早稻已增产28.5亿斤,加上秋粮增产,预计全年粮食总产将迈上11000亿斤的新台阶,实现连续八年增产。特别是东北地区为全国今年的粮食增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东北地区的增产预计占全国粮食增产的七成以上,对保证粮食供应和价格的基本稳定会起到重要作用。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2011年我国稻谷产量可能增至2.015亿吨,这是自1997年达到2亿吨之上的历史最高水平。国内稻谷供应日益改善,预计今年我国稻谷供应总体上仍会相对宽松,因此从供求角度看,保持稻米市场稳定完全有物质基础。

  今年新稻上市前,强烈的丰收预期和清淡的需求使得大小米企不敢贸然入市。

  受上年经营亏损影响,目前观望情绪较为普遍。部分大型粮食企业仍有不少积压库存,试图通过各种途径出售。开秤之后,受需求、产量、质量等多种因素影响,粳稻价格持续走低,黑龙江省农户卖粮出现困难,企业纷纷停产观望。苏皖晚粳稻受东北粳稻影响也稳中趋弱。

  从11月中旬开始,关于国家将施行补库收购政策的传言就不绝于耳。有消息称,国家将在黑、吉、辽、苏、皖、宁六个粳稻主产省施行补库收购政策,收购等级分为国标三等,收购价因各省情况而定,价格都在1.4元/斤以上。

  据实际调查,目前黑龙江、吉林、江苏、安徽等省已经开始收购,其中,黑龙江粮库国标三等实际收购价在1.38~1.42元/斤,吉林在1.4~1.42元/斤,江苏在1.37~1.4元/斤,安徽在1.38~1.4元/斤,基本都属于顺价收购,对市场价格的影响暂未显现。

  事实上,先前的最低收购价政策已经奠定了稻谷市场的价格底部。2011年9月7日,国家公布了2011年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根据预案,国家再度提高主产区稻谷最低收购价水平,规定国标三等粳稻最低收购价为1.28元/斤,较上年度大幅提高0.23元/斤,涨幅21.9%。东北三省托市有效期为2011年11月16日至2012年3月31日。

  虽然最低收购价低于市场预期,农户心理售价较高,但这一政策的实施,为稻谷市场奠定了价格底部基础,有力地支撑稻米市场整体水平呈偏强运行。

  各地粮库开始收购原粮极大提振了粳稻米市场,受国家政策利好支撑,大小米企也由观望转为适量收购。国家选择在此时入市收购,主要目的在于掌握粮源、补充库存、保护农民种植利益,同时还要保证稻米市场平稳运行。

  据了解,国家此次收购数量保守估计在60亿斤左右,而2011年我国新季粳稻产量预计在1295亿斤左右,较去年增加近90亿斤,增幅超过7%,60亿斤的收购量并不算很大。

  另外,按照目前各地的实际收购价来看,除去扣杂扣水之后的粳稻价格和市场价基本持平,而农民对于当前的价格并不认可。尤其黑龙江地区,农民惜售心理仍较严重。不过,随着11月农户还贷期限将至,在变现压力下,惜售心理将减弱,购销僵持状态或有所松动。

  此外,种植成本不断走高也在支撑稻米价格。

  近年来,由于种植粮食的人工费用增速较快,加上农业生产资料等价格上涨,导致东北地区粳稻生产成本继续大幅增加。

  据有关部门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种子、化肥、水电油费、人工及租地成本都有不同幅度的增加,其中每亩地种子成本比去年增加5~10元,化肥每亩地比去年增加20~30元,人工成本每亩增加50~100元,租地成本每亩增加100~150元。

  整体来看,2011年人工成本与租地成本提高幅度较大,其中人工成本上涨20~30%。因此,水稻种植成本的不断增加对后期稻米价格走高将产生内在推动力。

  综上所述,长期以来国际市场以泰国大米价格作为定价中心,但是泰国保护性收购政策能否长期推高全球大米价格尚需观察。

  虽然今年世界大米供应继续增加,但同时全球需求仍在稳定增长,全球稻米整体供给偏紧,国际米价上涨预期强烈。

  对于国内市场来说,短期来看我国粳稻收购政策使粳稻市场止跌企稳,甚至略有回升,不过不能忽略的事实是我国粮食连续八年增产丰收,特别是东北地区为今年全国的粮食增产提供了有力支撑,市场供应状况将得到改善。

  在稻谷供需基本面平衡有余、宏观经济环境不确定性较大、种植成本刚性上涨、政策引导行情突出的特征下,稻谷市场价格总体将以平稳运行为主。

  (作者系首创期货研究员)

  更多精彩内容参见“中国经济网-国际频道-商务时评”

  

泰国大米出口前景不明国内市场波澜不惊

  (责任编辑:郭彩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