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这是最繁华的一场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30 01:49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12月8日,青春版《牡丹亭》将在第200场演出后“封箱”。“我很年轻的时候就感觉得到繁华之后的落寞。最后总是要曲终人散,那就花开花落,同欢同乐好了。”白先勇说

  苏娅

  12月8日,青春版《牡丹亭》的第200场演出将在国家大剧院登台。 近日,白先勇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表示:“200场演出之后,青春版《牡丹亭》应该‘封箱’了。这些年,我给昆曲当义工,一直没有专心写作,欠下很多稿债,该回到书斋写作了。”

  这是该戏第一次走出校园、面向社会型观众。作为记录昆曲表演艺术的重要形式,由摄影家许培鸿花费8年时间跟拍的青春版《牡丹亭》与新版《玉簪记》排练、演出照片,日前在国家大剧院开展。

  自2004年首演至今,近8年时间,青春版《牡丹亭》在北京大学等高校上演,吸引观众约40万人次。2006年,白先勇携《牡丹亭》出访美国,在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的四大校区献演4轮共12场,演出盛况空前,3场戏200美元1套的戏票,场场爆满。其后,青春版《牡丹亭》又出访英国和希腊,在以非华裔为主要观众群的西方世界,再度引发观众共鸣。这是自上世纪30年代梅兰芳访美以来,中国传统戏曲在西方舞台上沉寂良久之后再度引发的热潮。

  7年时间,围绕青春版《牡丹亭》演出的话题一直未有停止,作为这出戏的制作人,白先勇自是吸引媒体关注的重要原因。有评论对青春版《牡丹亭》的观众群提出质疑,认为该戏一直在校园演出,吸引的是学生观众。言下之意是,对其艺术价值的完整评价,需要社会观众群的“检验”。面对这样的评价,白先勇爽朗笑道:“这就是我的目的——吸引学生观众,因为《牡丹亭》写的正是韶华光景。我要让大学生在他们最青春年少的时候,看看爱情,看看生死。至于那些不能影响的人,我想就算了吧。”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