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印度为何终于开放零售业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30 05:20 来源: 深圳商报

  □邹 蓝

  市场经济就是交换经济,而日用品等生活物资的交易,主要由流通业和零售业来承担。因此,流通零售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同时还是劳动力密集的行业,对国民经济和国计民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法国人曾经如此说过:“谁控制了法国的商业流通业,谁就控制了法国的经济,谁就拥有了法国。”

  也因此,在美国式的超级卖场模式如沃尔玛,开始在欧洲等地登陆并扩张时,相关各国各地区都严阵以待,扶持本国版的大卖场与之抗衡,以免零售业沦陷到外国资本手里。超级大卖场,一般都有几公里的死亡半径,对这个范围内的家庭小商铺和自我就业威胁巨大。针对沃尔玛,日本人扶持了一个伊藤洋华堂;法国则对家乐福加以扶持,后来再增加扶持欧尚超市;德国则出现了麦德龙;英国的TESCO、SAINSBURY、ASDA等也受到了政府扶持。

  路透中文网11月28日消息“印度嗅到危机征兆,重归改革之路”报道说,印度总理辛格上周决定向全球超市巨头开放印度零售业,令很多批评人士大感意外。

  印度决定允许外国多品牌零售商在印度持有合资公司最高51%的股份。过去,美国沃尔玛这样的零售商在印度只能建立批发合资企业。而现在,这些公司将获准与印度伙伴一起开设超市。

  国外专业人士分析说,允许跨国企业进入印度零售市场,最终将解决部分供应瓶颈,有助于缓解通胀。印度高速增长的经济势头在放缓,印度卢比跌至历史低位,而通胀持续接近两位数。考虑到目前的处境,辛格政府可能认为对外资开放4500亿美元的零售市场所带来的好处大于政治风险。

  分析师称,印度政府开放零售业,是出于控制食品价格暴涨和抑制通胀的需要。过去一年中,食品通胀率平均达到两位数。有分析说,现在印度的食品供应一直被数千万效率低下的中间商把持。

  预计此举将促使全球零售商纷纷涌入印度,这不仅有可能改变印度零售业的现状,还有可能改变这个国家问题重重的基础设施行业。目前,印度零售行业的主导力量是几百万家夫妻店,而且严重缺乏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包括冷藏管理。因此在这个存在严重营养不良问题的国家,食品浪费现象却屡见不鲜。

  不过印度业界以及政府最担心的问题是,西方公司可能会令那些夫妻店难以为继。也是因为如此担心使得印度过去迟迟不愿意开放零售业。不过考虑到大卖场的“死亡半径”效应,印度家庭的商铺现状可能会被打破。如此的社会经济后果还有待观察。

  分析人士也认为,供应链管理的确能让印度零售业的新军在印度起到示范作用,但是不能不考虑大卖场依然受制于印度的其他限制因素。印度的电力供应短缺,在炎热的夏季没有空调,大卖场不可能营业。印度的公路运输效率低下,而且迄今还没有一条高速公路。印度的文盲率非常高而熟练劳动力缺乏等因素,都可能会让大卖场的扩张遭遇麻烦。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