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全球商业经典》:那些研究院教我的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30 17:27 来源: 《全球商业经典》杂志

  把那些天马行空的人放在研究院里,在他们一百个不靠谱的主意中,有一个靠谱的就值了。

  整理/叶雨晨

  (应受访者要求隐去姓名)

  企业之所以成立研究院,完全是人力资源性价比资源调配的问题,而不是技术的问题,跟研发产品是两回事。研究院就像盖房子之前做的模型,可以做很多个模型,产品部是最终建成一栋楼的人。研究院可以保护有特定风格的人有一个安身之处,有想法的在研究院,踏实肯干的放在产品部。

  对一个产品部门来说,他需要各种各样的工程师:设计工程师、标准工程师、测试工程师、采购工程师、售前工程师、售后工程师,这些工程师都有一个特点,他们每天的活都排得满满的,业务部门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推出一款新产品,做一线的工程师基本上要保证8小时工作是满的。

  还有一些特殊领域的专家,公司也很需要,但不需要他每天工作8个小时,出事的时候才用得着他。比如苹果的天线门事件,突然发现需要几个天线专家,没有他们会出大事。公司需要这种专家,但他们很贵,如果每个部门都招一个,对人力资源来说就是极大的浪费。

  所以一定规模的公司就可以建立一个中央研究院的机构,把这些平时不怎么用得上但必须配置的专家安放在里面,每个部门都可以利用这个专家,那么这个专家每天的工作就满了,这是建立研究院的首要目的-让专家的利用率更高。

  研究院里很多专家都是解决疑难杂症的,不是每天都需要他。考虑性价比的问题,从人力资源上来说,建立研究院是比较好调配人力资源的地方。产品工程师他有固定的工作要做,不能允许产品工程师有天马行空的想法,公司需要一些勤劳肯干的人每天去做一些重复性的事情,但又不能指着这些人同时还能产生像"苹果"这样的新东西,老黄牛产生不出新主意。

  公司需要老黄牛也需要有想象力的人,天马行空的人不适合在产品部门,有了这种人肯定会一片大乱,把这些人放在研究院里就比较好,给他一个环境让他想象一些在短时间内完全不靠谱的东西,想到一百个不靠谱的主意,其中有一个靠谱的,研究院就值了。

  但产品部要做的事情是有一个就要成功一个,不能失败,因为在研究院里胡思乱想所需要的研究经费不过占整体的5%?10%,但产品开发花的钱就海了去了。如果开发一个产品但没成功,公司是会垮台的。

  研究院还有一个功能是生产专利。专利就像地雷一样,可能这个技术不一定做,这是保护性专利,就算这个领域我现在还没有实力去做,但我现在先在附近像埋地雷一样放一堆专利,把地圈起来;还有一种是进攻性的专利,在你家的菜园里也埋上地雷,让你也种不了菜。研究院有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准备地雷,大家通过专利斗争和庞大的律师团进行划分地盘的斗争。

  这种做法对公司长期来说是有战略价值的,这种专利研究院就起了很大作用,研究院的重要功能就是产生大量专利。一线的工程师是没有能力去产生这么多专利的,研究院这么多人就每天挖空心思想专利,构成了大量的专利和专利族。一个国际专利,在国际上申请下来,20年的保护期要花100万人民币,公司完全可以通过这个办法拖垮竞争对手。

  不过,研究院绝对不是没有压力的世外桃源,它的内部竞争同样无处不在。20年前,通用电气公司的研究院和贝尔实验室一样,都是科学家天马行空地想,有些想得不错的主意就给产品部用,那时候研究院是专管专用,没有人能真管得了研究院。结果公司发现,好多年了,除了培养了几个诺贝尔奖得主,没给公司带来多少实质性的好处。

  贝尔实验室最后垮了,通用电气后来就改革了,形成了一种PK机制,产品部有一笔研究经费放在这,研究院里的每个人写产品项目书,由产品部决定这笔钱给谁。在通用电气公司你这个项目技术是怎么实现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实现了之后能给公司带来多少利润,要把商业计划说清楚,如果这个说不清楚,再好的主意也拿不到钱。

  从长期讲,你想了这么多乌七八糟的新主意,总有一两个是成功的吧,我不能在一年里考核你,但两年三年总能考核。从另一个维度看问题,所有人类的新思想,与商业化无关的思想都是从学校里出来的。学校的思想100个里面有一个到了公司的研究院里去了,研究院的思想100个里面有一个到产品部去了,产品部门有一个就成功一个。

  你看学校里老师创造知识,用论文来评价,研究院就用专利来评价,产品部门就是产品。这三个地方能牵引人拼命工作的东西是什么呢?就是钱。这个世界的推动力就是钱。研究院也是一样,研究院内部有一个专家委员会,是一群非常有经验的工程师,他来判断你这个公司在未来5?10年内能不能赚到钱。你做什么产品,就看你能不能在PK中拿到这笔钱,拿到钱了你的团队就成长了,别的团队就没了。

  研究院内部的培训基本都不讲技术,大部分培训都是为了教会我们一件事:要去争、要去抢。技术培训我觉得也不需要,如果你有这个锐气,强烈地想去战胜你的竞争对手,你自然就能把技术学好。研究院里有无数的高人,都可以跟他们请教技术,那么多书,那么多高人就在你周围,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放下心理障碍,厚着脸皮去请教,你最需要的是锐气。

  有钱才有人力、资源和设备,科学家争钱的时候就是这个套路。千万不要以为科学家有什么不同的。这种争夺其实也不止研究院,哪儿都一样,如果没有这个竞争机制人类的进步也不会那么快。通用电气有一门课叫CAP(Change Accelerate Process),告诉你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在变,唯一不变的就是这个变,我们会讲怎么去变,怎么去变得更快点。

  当然还有很多技巧,比如说话的时候,说、听、回复,这三种情况下你要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提高你的交流能力。这些培训没有一个是培养你的技术能力的,而是培养你的软实力、交流能力、怎么根据对方情绪传播的能力、用简单的话把你想说的东西说出来的能力、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去说服对方的能力。这些往往都是这些研究人员以前不擅长的,在研究院反而能学习到。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