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赵农:破除垄断关键是破除行政垄断形成机制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30 23:34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

  本报记者 李会报道

  《中国产经新闻》:一方面社会上痛恨垄断,另一方面,大家对反垄断局最近的高调反垄断表示不认可,对地方上两家药企的罚单被评为打不打老虎打虫子,对电信巨头的反垄断调查,被评为神仙打架与民无关。您怎么看这两件事?您认为出现这样评论的原因是什么?

  赵农:发改委反垄断局能够对这些企业进行调查,是在做反垄断机构应当做的事情,较之原来的无所作为这是一种进步。

  对于电信巨头垄断的限制,并不是与民无关,如果高收费行为能够得到纠正,也会惠及民众。不能简单地看作利益巨头之间的博弈,也是公众的强烈要求。反垄断局的调查应当说是顺应了民众要求,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民众之所以仍有质疑的声音,是因为目前的反垄断成效跟公众的愿望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比如,社会上对于“两桶油”、中粮等大型央企的批评更多,民众对这些企业奢华的做派、内部高福利和随意分配等非常不满,因此,对于此次反垄断局的高调反垄断不买账,认为没抓住最大的“老虎”。这体现了公众的愿望,希望反垄断当局在现在的基础上,再接再厉,向更多更严重的企业祭起反垄断大旗。

  《中国产经新闻》:您认为在我国,在现阶段,破除垄断的关键在哪里?

  赵农:目前反垄断局的调查仅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而非尽善尽美,仅仅是对垄断主体的行为进行调查。

  在我国,较之垄断主体的行为,行政性垄断的形成问题更加严重。而破除行政性垄断,从根本上讲,要从宪政建设着手,对公权力进行约束。目前我国的宪政缺陷主要表现为政府兼有营利职能、公权力得不到恰当约束、司法独立性不够。

  现在,我们仅仅是对行政垄断主体的行为做出约束,却没有试图从根本上对行政性垄断的形成机制进行改变,没有对公权力进行规范的法制约束。

  自然垄断是无法消除的,但自然垄断者不应该由指定产生,而是要由竞争产生,与此同时还要严格监管。我们现在的垄断主体则都是在政府指定或者扶持之下,通过设立制度性进入壁垒或者对某些企业给予特惠条件下形成的。

  《中国产经新闻》:我国《反垄断法》2008年就已经颁布施行,您如何看待这几年来的反垄断成效?

  赵农:《反垄断法》本身存在不足,基本默许了行政性垄断的存在。

  几年来,反垄断成效并不显著,但是通过对电信巨头的调查,反垄断局实现了突破。

  更长远来看,破除行政性垄断,需要对《反垄断法》进行严肃的修订,对行政垄断的危害进行揭示。

  《中国产经新闻》:在西方老牌市场经济国家遭遇经济危机之后,一些人开始反对完全自由化的市场竞争,提出了要走国家资本主义道路的观点,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您认为我国垄断的问题会不会在这样的思潮下加剧?

  赵农:目前西方出现的问题,从严格意义来讲,不是坚持了市场经济法制经济的结果,而恰恰是偏离了市场经济的结果。金融危机的爆发本身不是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问题,而是政府对于经济的不当干预所致。

  没有政府的不当引导,次贷危机不会产生,次贷证券化不会愈演愈烈。要解决问题,出路在于加强监管,而不是扼杀市场经济。

  正确的经济发展道路不会像经济学家的完美设计,而是发生问题然后改进的过程。

  目前,正是市场经济在运行中出现了问题,需要改进的时候。

  国家资本主义与权贵资本主义只有一步之遥。中国发展没有其他途径可循,只有更加完善市场经济。让公权力与市场隔开,国有企业从营利性领域退出来,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让市场在完善法律的条件下更加充分地发展。

  《中国产经新闻》:我们现在的市场垄断者都是国企,一些学者,如秦晓、张维迎提出将国企资产分到民众手中,您认为假如在国企利益为民众所有的情况下,那时候,该如何看待国企垄断?是否依然是要破除垄断?

  赵农:国企应该退出营利性领域。当国企资产分给公众后,就不应当再称国企了。此时,行政公权力与经济主体之间就容易脱钩,监管也就变得相对有效。因为监管部门面对实力强大的国企往往无能为力。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