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一本万利 交易所的疯狂时代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1 01:09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汪睛波

  当极不匹配的低成本与高收益的巨大落差就在眼前,大量的“野鸡”现货交易所就会如“下饺子”般集中涌现,它们甚至还打着“做市商”的旗号。

  在传统印象中,建立并运营一家交易所似乎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不仅要得到有关监管部门的同意,而且需要有大规模的启动资金,还要四处吸引会员的参与,最后在有一定规模投资者参与之后,交易所产品拥有相当的流动性和占有率,这样一个交易所才能算是初步“站稳脚跟”。此外,对于大宗商品类的交易所来说,一般还要有专门的交割库和现货厂商的参与,起到一定的“价格发现”和为企业套保的功能。然而,眼下的许多交易所和“做市商”却给人一种无人监管、无序交易的不良印象。由于现货大宗商品交易牵涉到资金第三方存管、保证金交易,并涉及很多基础工业原料或农产品,同时牵涉到银行、证监会和商务部门等多领域,因而处于纠缠不清的“三不管”地带。加之目前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对此类交易所的建立予以限制,很多名义上的交易所,或交易所性质的公司开办起来简直“随意”至极。

  没钱不是问题

  没有太多本钱没关系,有没有各地证监部门的审查也无所谓,从《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与一些现货交易所知情人士的沟通来看,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现货交易所来说,资金和合规似乎完全不是问题。

  “商品现货交易所和正规的期货交易所有本质的不同,它并不由证监会审核,主管的是商务部门,加上交易所所在地的市级政府部门的同意,就可以建立现货交易所。”一位曾在某家现货交易所供职的内部人员称。某上市公司信息平台分析师甚至表示:“相关部门对于设立现货交易所的注册资金一直没有做明确要求,很多交易所的实际注册资金的确不高,少则200万~300万元,多则不过500万~600万元。”据上述分析师介绍,除注册资金外,一般的现货交易所,其建设成本的相当部分还花在交易和行情软件开发上,目前一套普通现货商品交易软件开发的成本大约50万~60万元,其他成本包括人工和办公场地费用等。

  但千万不要以为低成本只能带来低回报,很多现货交易所的收益高的令人不可思议,甚至还能成为当地缴税大户。据了解,国内某家以贵金属为主要品种的现货交易所,仅其每年所上缴的利税就高达约1亿元,每月创税1000多万元,这“吸金”能力简直让正规的黄金交易所汗颜。又比如另一家做地下金业务的公司,其自己无法产生价格,就直接照搬国际现货金价格、引诱客户参与对赌,在两年零两个月内就发展客户超过700名。该公司在国内黄金期货还没有上市之前,就以超低的成本开设“黄金保证金交易”,累计收取客户保证金6909.7万元,通过“变相期货交易”总买入金额达人民币约119.74亿元,总卖出金额达人民币约119.52亿元。庞大的交易额背后却是大部分客户严重亏损,客户平仓费亏损约2448万元,应付仓费约493万元,合计客户亏损约2942万元。而该公司却成了最大的赢家,净收取客户保证金就达2981.3万元,还有为数不少的佣金。

  疯狂“挂靠”

  注册一个投资公司,之后妄称其是某正规品种的代理也是很多地下现货市场“致富”的手段。

  最典型的例子可参见前几年“东窗事发”的“世纪黄金案”。此案的主角张勇原本只不过做钱币生意,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上海联泰公司(非法经营黄金期货,已查封)与客户签订合同书,于是深受“启发”,并于2005年4月,在“杭州新世纪纪念币有限公司”和“中国纪念币交易网”的基础上,仅出资1000万元就注册成立了“浙江世纪黄金有限公司”。两个月后,他又创建了“世纪黄金网”,推出“世纪金条”远程交易系统,开始了“灰色交易所”性质的诈骗活动。

  虽然这个公司名义上不是交易所,只是一家黄金投资公司,其实这就是“挂羊头卖狗肉”。“世纪黄金”推出所谓的代客理财服务,其实是在自己可操纵的网络平台上自己坐庄与客户对赌。同时,该公司在全国范围一度吸引了20多家代理机构,招募工作人员246人,其中杭州总部就有116人,四处招揽散户“上钩”。在众多受害者不断报案的情况下,公安部门两次向证券监督部门提请认定其行为是否违法的情况后,才得以查处,这时其涉嫌的非法交易金额已近600亿元。“此案中,张勇始终没有点明自己开办的是个怎样的公司,还一直号称代理上海黄金交易所的产品,这不仅省了本钱,又绕开了监管,其实这就是一个‘隐形’的交易所,一个试图挂靠在正规交易所旗下的伪交易所。”上海一位黄金投资者表示。

  令人诧异的是,张勇的纪录很快被北京的“伦亚领先、凯斯顿黄金期货案”所打破。2006年8月~2008年6月间,香港人郭某先后在北京成立了伦亚领先(北京)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和上海凯斯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咨询分公司,郭某被称为是“拥有多年金融经验的投资专家”,而他也正是伦亚领先、凯斯顿黄金期货案中的关键人物。谈到该案中臭名昭著的两家公司——伦亚和凯斯顿,它们不仅连交易所的“外衣”都懒得披了,还直接号称代理“伦敦金”交易,其“启动资金”更是低得吓人。当时办案检察官审查案件时注意到,伦亚公司的注册资金竟然仅20万元,而凯斯顿公司则是借“壳”注册,未投入一分钱的注册资金。和超低的注册门槛相对应,客户的损失和以上公司的收入却异常的高。据统计,伦亚公司与凯斯顿公司在短短两年时间内非法经营额高达771亿元以上,共吸纳客户达1000多人,净收取客户保证金7900余万元,仅交易手续费和仓息就获利高达3700余万元,造成客户平仓损失高达3600余万元。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