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联合国采购基地项目身陷重庆土地纠纷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1 06:42 来源: 时代周报
2006年9月26日,由商务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上海)国际跨国采购大会在上海世贸商城开幕。  2006年9月26日,由商务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上海)国际跨国采购大会在上海世贸商城开幕。

  联合国项目运营神秘 重庆政府行政收地

  联合国采购基地身陷重庆土地纠纷

  本报记者 邓全伦 发自重庆

  近日,戚雪安待在杭州总部,每天除了等待,几乎无事可做。

  今年1月,戚雪安履新重庆工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受命到重庆负责国际工业品采购基地项目的建设。

  4年前,这个项目在重庆江北区寸滩物流园区奠基,号称是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下辖国际小水电组织及其成员国在全球唯一的工业品采购基地(以下称“联合国采购基地”)。当时预计2012年建成后可容纳上百个会员国3000家企业进驻交易,年交易额达100亿元。

  但没想到重庆工发投资发展公司却深陷土地纠纷,经过长达两年多时间的讼战后,340亩土地已被重庆市国土部门全部收回。落户在该地块上的联合国采购基地项目为此受挫—除了满地的荒草,并未如期生长出高楼,以及财富。

  “前景渺茫,现在我们只有耐着性子,等待重庆市政府的召集,谈判、敲定补偿方案。”戚雪安说。

  吊诡的是,在土地被收回的讼战中,重庆官方曾质疑重庆工发公司假冒联合国工发组织名义骗取国有土地,谋取暴利;重庆工发公司则抱怨重庆官方是“关门打狗”。

  争来“联合国项目”

  重庆市江北区海尔路与金渝大道的东北夹角处,是一大片被约两米高的围墙围住的丘陵荒地。这里就是联合国采购基地的原落户地。如今斑驳的墙面依稀可见“联合国工业品采购基地”“重庆市发改委重点项目”等字样。

  围墙阻隔了马路上的车流喧嚣,这片荒地上只有冷清,不见人影。但4年前的2007年9月4日,这里人声鼎沸—当天上午,联合国采购基地在此奠基,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总干事云盖拉等联合国高官,水利部、商务部、外交部等国家部委领导,重庆市政府主要领导悉数出席。

  联合国国际小水电组织主任童建栋发言称,采购基地是国际小水电组织及其成员国在全球唯一的工业品采购基地,“是重庆市政府和国际小水电组织共同在重庆设立的一个国际多边战略合作和竞争平台”。

  国际小水电组织成立于1994年,是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际组织和中国政府共同发起成立的国际组织,目前拥有分布于全球60多个国家的330多家会员。其宗旨是通过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国际组织三边的技术和经济合作,促进全球小水电的开发,从而为发展中国家广大的农村地区提供清洁、廉价和足量的能源。

  而在重庆设立的这个采购基地,并不限于小水电开发。童建栋当时表示,它将聚集全球小水电设备及零部件研发、制造、销售资源,同时打造可再生能源、基础装备、汽摩及相关产业全套供应链。

  基地运作模式主要借助联合国工发组织工业品采购体系,作为国际小水电组织的“后台”,联合国工发组织、国际能源总署、77国集团等国际组织将在该基地的搭建及运转中扮演重要角色。为此,重庆时任市长王鸿举发言称,“联合国采购基地落户重庆,为重庆打开了一扇推进国际多边合作、交流,特别是与国际组织友好合作的窗口。”

  采购基地规划占地340亩,投资25亿元人民币,拟建国际采购交易区、商务区和生活区(国际公寓)三大功能区,可容纳3000家采购商和制造企业进驻。当时预计至2010年粗具规模,2012年竣工投入运转,年交易额上百亿元。

  运营组织神秘难寻

  然而,让外界大跌眼镜的是,全面负责这个“联合国项目”的建设、管理和运营的,却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杭州工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称“杭州工发”)。

  这家公司称,它是受联合国工发组织委托,按照联合国倡导的“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公共私营合作制),对联合国采购基地实施设计、建造、运营;重庆市政府则为采购基地提供配套政策。

  据重庆市工商档案资料,杭州工发注册资本1000万元。其为民营企业,股东有三个:杭州人钟富苗、深圳市恒盛东方贸易有限公司、深圳市佳德投资有限公司,三个股东出资额分别为540万、540万、920万元,各占股份27%、27%、46%。

  工商档案显示,钟富苗乃杭州人,1970年4月生。但该人履历及社会背景,经时代周报记者多方查证,未能成功。深圳市恒盛东方贸易公司、深圳市佳德投资公司亦寂寂无名。

  杭州工发主要经营范围包括:实业投资、投资管理及咨询、承接会展、企业管理咨询、室内装饰设计;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化工机械及产品、五金交电、百货等的批发零售。

  这家公司成立于2006年11月29日,此前的10月18日,重庆市政府与联合国国际小水电中心在杭州签订《关于建立联合国工发组织可再生能源基地框架协议》,其中约定在重庆市建立联合国采购基地。

  在联合国采购基地奠基前一个多月的2007年7月23日,杭州工发出资2000万元,在重庆工商局注册成立重庆工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工发”)。

  重庆工发就是开发联合国采购基地的项目公司。工商档案资料显示,2008年3月11日,重庆市建委向该公司核发了房地产开发企业暂定资质证书,暂按二级资质,可承担25万平方米以下的房地产开发项目。2009年3月9日,股东杭州工发出资6500万元,对重庆工发注册资本进行了变更,增至8500万元。

  工商档案还显示,2006年7月成立至2010年2月,重庆工发先后更换了三次法定代表人,分别是车剑剑、高宁、周松祥。

  据时代周报记者调查,高宁为杭州潮汕商会会长、浙江粤商集团董事长,周松祥为绍兴老板、浙江华宇集团董事长。此二人先后参股杭州工发,但具体股份不详。高宁向时代周报表示自己现已退出杭州工发。重庆工发总经理助理戚雪安说,杭州工发目前有四大股东,其中之一周松祥是重庆工发的现任董事长、总经理。

  2008年1月22日,重庆工发通过挂牌受让位于江北区海尔路与金渝大道的东北夹角处的340亩土地,性质为商业(40年)、居住(50年)。据土地出让合同,总价42522万元,重庆工发应于同年2月15日前缴纳土地价款35828.1053万元,于出让合同签订60日内(即4月15日)缴纳其余土地价款6693.8947万元。

  但从实际缴款观察,重庆工发资金实力并不雄厚:2008年1月30日缴纳价款8468.8434万元,同年9月1日由重庆市江北区财政垫资缴纳价款29128.54万元,2009年3月17日完清尾款4924.6166万元。

  重庆政府行政收地

  戚雪安坦承,江北区财政垫资2.9亿多土地价款,事实上是给予重庆工发的优惠政策。据重庆工发公司与江北区政府的协议,重庆工发按规定建成项目后,江北区政府将优先回购3.3万平方米展场,回购价格由土地成本及建安造价两部分组成。

  这无疑让重庆工发获得巨大好处,“本应支付4.25亿元土地合同价款,而现在它实际只付了1.34亿,就获得了地块的使用权。”重庆市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说。

  重庆工发取得土地后便开始进行规划设计,拟建设规模为4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0万平方米,商务酒店8万平方米,展场30万平方米。

  然而,2009年5月,就在联合国采购基地的土石方工程已启动,规划设计即将结束时,来自重庆市国土房管局的一纸行政决定,让重庆工发措手不及。

  该行政决定表示,基于公共利益需要,收回重庆工发用于建设采购基地的340亩国有土地的使用权。

  2008年1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这是我国第一个内陆保税港区。联合国采购基地项目地块,处在保税港区8.37平方公里的规划控制范围内;保税港区是开放型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具有公益性特征。因此,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对以上地块作出了以上收地决定。

  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开发管理公司早已多次要求收回该地块。重庆工发时任总经理高宁称,经重庆市发改委积极协调,工发公司与保税港区曾达成协议:340亩土地被切分成两块,一块143亩交由保税港区使用;另外一块197亩由重庆工发开发,建采购基地项目中的酒店、展场等公共基础设施部分,其规划中的10万平方米住宅开发,则需重庆市单独置换地块。

  问题是,后来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拒绝履行以上协议。为此双方关系一度非常紧张,高宁说:“保税港区开发管理公司曾组织300多号人推倒我们的围墙,打伤保安。”

  事实上,纳入这次保税港调规范围内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回名单的,远不止重庆工发一家,还包括重庆商社集团、中海外等,但重庆工发对该行政决定尤感愤懑。“我们首先要求重庆市严格按照与联合国工发组织之间的承诺履约;其次,我们的土地是经过招拍挂取得,程序合理合法,政府怎么能背信弃义,想收回就收回?”高宁说。

  2009年7月10日,该市政府一位副秘书长召集政府部门举行专题会议,建议收回采购基地项目用地,同时为该项目另选新址,并给予业主合理补偿。此建议获得重庆市政府高层同意,并函告联合国国际小水电中心。

  随后,重庆市规划局提供地块供重庆工发选择;重庆市国土房管局亦表示如不愿置换,将就其投入的所有费用及利息、成本予以补偿,并给予6%的利润。“虽经多次谈判,重庆工发仍不予支持。”以上官员说。

  重庆工发时任总经理高宁透露,他们希望按土地的市价补偿,重庆市当然不同意,“当时买地时每亩100多万,现在已涨到400万—500万元”。

  指控重庆工发为房产商

  双方开始陷入僵局。土地证办不下来,规划方案无法向规划部门报审,基地项目被勒令停止下来。重庆工发四处危机公关,最后只得向重庆渝中区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重庆市国土局作出的收回重庆工发用于建设联合国采购基地的340亩国有土地使用权。

  以上法院作出判决,支持国土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其收地行为符合公共利益的需要,也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2010年重庆工发上诉到重庆市第五中级法院,但等来的二审判决是:维持一审判决。

  11月21日,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土地利用处苟姓工作人员以敏感为由拒绝透露340亩土地的收回细节,不过他仍向时代周报确认,这些土地目前已被收回,重庆工发当时支付的土地价款尚未退回。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开发管理公司办公室负责法律方面的人士则表示,土地还未被保税港区拿到手中,尚需经过相关程序。

  “二审判决至今都已一年了,我们还耐着性子,在等待重庆市政府召集,去谈判补偿问题。”重庆工发总经理助理戚雪安直言重庆当地政府比较强势,态度太不积极,尽管公司老板们仍想把基地项目搞下去,但前景不乐观。

  重庆市发改委曾在巴南、北碚等重庆主城区内寻找合适土地,为该项目另选新址,“可是至今新址没着落,他们说地有就是没用地指标。”

  戚雪安更感担忧的是,在长达两年多的讼战中,联合国采购基地项目本身已受到重庆相关官方机构质疑,“他们说我们是房地产公司,搞的不是公益性项目,跟联合国工发组织没关系,是假冒联合国组织圈地,并进行商业开发,从而谋取暴利。”

  一位知情者透露,2009年8月21日,重庆市政府外事侨务办曾与联合国工发组织北京代表处援建项目负责人马健电话联系,对方表明:联合国工发组织并没有和重庆市政府签订任何合作协议,本身不是该项目参与者;联合国工发组织也未就支持该项目的形式作出任何承诺。

  戚雪安坚称,联合国采购基地项目创新了融资运作模式,即由联合国工发组织旗下国际小水电组织授权民营企业杭州工发公司对项目进行开发经营管理,“我们是有授权委托书的”。但他向时代周报表示委托书原件并未在他手中,所以暂时无法出示。

  杭州工发股东们是如何开始和联合国工发组织发生关联的?其中到底有怎样的利益勾连?对此,戚雪安以及重庆工发原总经理高宁均称“不知情”。

  这个“联合国项目”至今依然陷入僵局。“除了寻求多种渠道和重庆市政府高层沟通外,我们将考虑向检察机关提起抗诉。”戚雪安颇显无奈。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