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恒敏:明年经济增长的动力何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1 22:45 来源: 经济导报经济导报评论员 兰恒敏
现在谈论这个问题似乎有点奢侈,因为2012年中国经济需不需要“保增长”,在理论界还尚存在较大的争议。譬如,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担心政策放松会催生资产泡沫,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许小年认为放松货币管制会使通胀卷土重来等。想想也是,两个月前热火朝天搞调控,两个月后就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保增长,让人情何以堪!
郭先生和许先生都是笔者钦佩的有责任心的经济学家,他们的担心完全有道理。问题在于,同样一个经济现象或一项经济政策,从一个方面看有道理,从它的反面看甚至更有道理,就看哪个问题更急迫、更起主导作用。现在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经济失速过快,而不是通货膨胀,则保增长就应该成为政策主旋律。治国不是做学问。学问需要尽善尽美,需要理论上的“周延”;政策则是“多难”中选(相对)“最优”,为了获得宝贵的增长而暂时牺牲经济关系的协调是值得的。
相比而言,这次政府的反应却异常迅速、果断、有力。多数人预测明年一季度才会正式出现调控政策的放松,但11月30日晚央行就决定从2011年12月5日起下调存准率0.5个百分点,出乎许多市场人士的预料。本栏此前判断“强劲增长将很快跃上中国经济政策的前台”(详见本报11月23日A3版《不平衡的复苏比平衡的衰退好》),但也没想到央行出手这么快。看来决策层真急眼了。
“增长”成为2012年中国经济工作主基调,大概没有什么疑问了。我们所不清楚的是,12月份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将其定义为“强劲增长”、“快速增长”、“适度增长”、“合理增长”等当中的哪一个。用词的不同将体现政策的力度。
4万亿元投资拉动和房地产、汽车两大支柱产业的发展,帮助中国顺利地应对了2008年第一波金融危机。明年中国经济靠什么“保增长”呢?4万亿元投资不可持续,房地产是抑制的对象,汽车受交通拥挤和环保的制约不能无限制地扩张,消费拉动还不成气候,出口急剧下滑……明年“保增长”的动力似乎还没有着落。
政府的推动依然是最重要的第一推动力。我们期望市场能发挥主要的调节作用,期望消费拉动,期望内生性增长,但“市场调节”“消费拉动”“内生性增长”需要一个过程,在内外经济环境十分严峻的时刻,政府的推动依然不可或缺,甚至应该暂时性发挥主导作用。大的政策方面可能采取一攻一守策略:货币政策主要取“守”势,以稳健的货币政策为主,至多在前面加一个限定词(譬如“适度稳健”等等),冲淡一下稳定的成分;财政政策则继续采取“攻”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甚至比现在还“积极”。
积极财政政策某种程度上是对市场原则的反叛,因而特别容易受到“市场爱好者”的诟病,但仔细想一想,积极财政政策为中国战胜金融危机、保持经济较好较快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最得意的有两点:一是推动了中西部的开发,二是扶持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前者属地区结构调整,使我们在东部增长渐现疲态的情况下,保持了中西部的快速增长亮点;后者是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为中国未来经济腾飞储备了充足的后劲。而这两个调整都是“共进共退”的货币政策难以做到的。
总之,明年基本稳定的货币政策防止通胀反弹,积极的财政政策定点、定向推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的调整,辅以鼓励消费、稳定外贸的诸项政策,中国经济还将是个好年头。至于哪个行业能成为“保增长”的发动机,目前还看不出来,也不一定非要找个“带头大哥”。地区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振兴是“面”不是“线”,持续用力就会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