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全球央行齐救驾商品空头急撤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2 01:11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汪睛波

  试想一位投资者在头一天做空某期货品种,之后期市全线暴跌,获得巨大的浮盈好似捡钱一般随意。然而仅一天之后,因为没有及时止盈,就连本带利地亏了回去,不仅抹平前日的盈利,甚至还倒亏。

  这种悲喜“闪电”转换的场景昨日(周四)再次上演,受到中国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六国央行“救市”的影响,刚在周三跳水的商品期货价格在周四绝地反弹。沪铜、天胶等期货品种甚至以涨停板价格开盘,至盘终,沪铜主力1202合约和天胶主力1205合约分别收于57960元/吨和25925元/吨,较前日反弹5.59%和3.78%。沪锌期货和郑州的PTA期货主力也分别上涨4.15%和3.1%,其他品种价格涨幅也各自达到1%~3%。

  空头天堂到地狱

  “可以说空头的钱瞬间转移到多头口袋里。”武汉中期一位分析师表示。诚然,除郑州的棉花和PTA外,其他主要品种暴涨之余都呈现持仓的大幅下降。沪铜期货全部合约持仓昨日锐减超过10万手,而在昨天开盘之前,该品种全部持仓也不过才48.5万手,单日减仓幅度是原来持仓的20%。沪天胶、锌、铝期货也分别减少持仓逾2.1万、1.3万和2.4万手,大连大豆、豆油、豆粕持仓分别亦下降约2.9万、7万和3.5万手,郑州的白糖期货持仓削减也超过6.3万手。且以上很多品种周三才完成空头增仓打压,周四却都是以大幅跳空高开开盘,同时持仓都在开盘就降至“冰点”,可见空头资金在开盘阶段就已慌忙砍掉了头寸,果真是“瞬间”从天堂跌回现实。

  国内存准率近三年来的首次下调是致使商品期价走势绝地反攻的直接原因。11月30日晚间,中国央行突然宣布,从2011年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本次下调后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将由21.5%的历史高位回落至21%。专家预计,央行此举将释放银行存款准备金3600亿~4000亿元。

  从去年开始,国内的货币政策几乎就是“只紧不松”,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多次加息急剧压缩了市场流动性,令内盘商品价格涨势逐渐放缓,涨幅也明显落后于外盘。一连串的紧缩让空头自今年2月开始享尽“大餐”,9月份的单边下跌“盛宴”更让空头大呼过瘾。如8月末时沪铜期价位于68000元/吨上下,该品种全部持仓还不足30万手,但到了9~10月,其持仓已迅速升至49万手,同期的沪铜价格也下跌了逾25%,至51000元/吨附近。

  商品市场

  大幅下跌时代结束?

  本周中国央行政策“变调”似乎宣布了商品市场大幅下跌时代的结束,同时,海外六家央行的“联合救市”也让人再次看到全球经济继续复苏的希望。就在中国央行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后约两小时,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等全球六大央行也宣布将采取联合行动,为全球金融系统提供流动性。

  在美国QE2政策结束后,QE3的缺席和经济减速的风险曾令外盘商品在过去9个月里一蹶不振,并拖累中国相关市场。以内外盘挂钩较紧密的商品看,国际铜价在10月最低时已经较2月最高的10190美元/吨下跌了约35%,虽然经过近两个月的震荡反弹,但铜价至今仍未突破8000美元/吨。外盘的棉花价格也彻底被打回原形,其在今年2~3月间的价格几乎是去年同期的3倍,而今却几乎回到原点的70~80美分/磅。

  如今的形势截然不同,中国和其余六国央行的政策似乎让人怀念起2009年初各主要经济体“印钞救市”的好光景,类似的“默契”和“巧合”仿佛正宣告又一场联合经济刺激的兴起。毕竟,目前的西方主要经济体饱受欧债危机侵扰,对大宗商品的需求严重不足,作为商品主要消费国之一的中国,虽然不缺消费的主体,但却一直受紧缩货币政策的限制而没有跟上国际商品价格的脚步。有业内人士表示,若此时各国一致联手救市,在多种商品处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相对低位的情况下,空头可能将被迫交出掌舵人的位置。这种放松的局面或将从中国开始,从最新公布的中国11月份PMI来看,该指数最新值仅为49.0,低于市场预期49.8,环比下降1.4%,33个月来首次低于临界值50,意味着中国经济加速放缓,长期以来压制商品市场、抑制经济过热的紧缩动机似乎已经不存在了。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