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次级债融资难以为继银行呼吁信贷资产证券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2 01:11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洪偌馨

  进入四季度,商业银行迎来又一轮次级债发行高潮。其标志性事件是,11月29日,工商银行700亿元次级债发行议案获临时股东大会通过;而在今年6月,工商银行已经发行了380亿元的次级债。

  如今,次级债已经成为上市银行融资的普遍选择。不过,业内仍希望通过金融创新工具改善银行资本水平,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曾在多个公开场合表示,随着全球银行业资本监管的加强,无休止的再融资恐将难以为继,可以考虑允许银行贷款证券化解决这一难题。

  次级债融资潮“此起彼伏”

  四季度以来,浦发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分别发行了184亿、400亿、260亿次级债。浙商银行和南京银行也完成了不同规模的次级债发行计划。

  不仅如此,二季度银行次级债曾经达到今年的最高峰,其中徽商银行、中国银行、成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兴业银行,分别发行40亿元、320亿元、24亿元、500亿元、380亿元、100亿元,共计1364亿元。

  业内人士指出,由于当前二级市场不景气,商业银行通常不会采用公开增发或配股方案。在这样的情况下,发行次级债成为了上市银行的普遍选择。

  交银国际分析师李珊珊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指出,随着年末财政存款的集中投放,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有望改善,在资金面不太紧张的情况下,发行债券的利率不会太高,对股市造成的冲击也较小,这是四季度次级债发行再度放量的重要原因。

  银行期待资产证券化

  频发次级债补充资本,银行也显得颇为无奈。

  一位银行业人士告诉本报记者,资本监管新规实施后,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1.5%,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则不得低于10.5%。尽管还有一段时间,但银行压力并不小。

  杨凯生上周在某公开场合表示,银监会的新监管标准对银行资本的质量和规模的要求越来越高;但中国上市银行的总规模太大,市场承受能力又有限,不可能无休止地通过市场融资,出路在于创新——需要创造条件让银行信贷资产流动和变现。

  他指出,证券化以后既创造了投资工具,又创造了金融产品,这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李珊珊认为,由于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等具体标准还存在不确定性,所以银行通过发次级债补充资本还是有必要的。

  “资产证券化肯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只是目前还是需要审慎推进。”她称。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