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农民专业合作社要看菜下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3 00:56 来源: 中国经营报

  赵向阳

  编者按/ 近年来,随着农产品“卖难买贵”怪现象的频频出现,“农超对接”趋势正越来越受到商务部和国内大型零售企业的重视。10月25日,商务部、农业部组织的“全国农超对接进万村”行动正式拉开帷幕,将分华东、华北、东北、华南、华中、西北6个片区开展。

  然而,作为“农超对接”环节中的重要一方,农民专业合作社却由于历史及自身原因,面临着众多的发展瓶颈。本期《创业圈》聚焦了“农超对接”链条的有关各方,以及专业人士,共同探讨农民专业合作社如何把握好当下机遇,如何跨越管理、标准化以及供应链等发展瓶颈问题,实现现代化经营,做强做大。

  焦点一:标准化困惑

  问题:在“农超对接”中,超市对农产品的采购规格有严格的标准。然而,目前我国农产品的种植、加工水平与超市的标准化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专业合作社如何通过提供标准化的产品来弥补这一差距,是他们面临的一大现实困惑。

  支招:农民专业合作社需要一改以往与经纪人或者批发商的合作模式,了解和掌握与自己合作的超市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以便在种植、采摘、包装和运输阶段,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同时,合作社也可以请大型超市或大型批发市场负责农产品采购的经理为其进行培训,改随意生产为标准化生产。

  胡定寰:所谓农产品标准化,就是“用数据说明问题”。以苹果为例,有的苹果大,有的苹果小。为了便于交易,超市采购会将苹果分为直径65mm、70mm以及95mm。而在传统的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农产品是不需要定标准的。在农产品加工出来以后,经纪人或者批发商到田间地头收购,然后拿到批发市场销售,交易双方主要是用眼睛看,用手摸,根本不需要标准。但是,超市采购就不一样了,标准化对超市采购验收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目前来看,我国各大超市对农产品制定的采购标准大不相同。同样的产品,在某家超市能够通过验收,而另外一家就不一定了。

  面对上述采购标准不统一的状况,我建议从两个方面入手解决:一方面,超市在制定农产品标准的时候要有依据,符合中国国情;有可操作性,使合作社在备货和超市采购的质检人员方便使用;明确易懂,能让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也看得懂。另一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也要一改以往与经纪人或者批发商的合作模式,要了解和掌握与自己合作的超市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以便在种植、采摘、包装和运输阶段,严格按照标准执行。

  杨青松:目前,我国的合作社数量众多,但真正统一组织生产的并不多。其实,分散化的生产并不利于标准化。而只有进行统一生产达到一定规模后,其产出的农产品才能够较好地进行标准化。

  其次,专业合作社对接终端市场时,应主动根据终端市场的需要(包括规格、品种、颜色等)进行生产,毕竟市场的需求是进行生产的最主要的标准。

  此外,还需要强化对农户的培训教育。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在种植环节中一般比较容易实现,但农民意识中普遍有一种随意性,这就需要通过强化培训,变随意生产为标准化生产,其产品自然也就会标准化。在这方面,合作社完全可以请大型超市或大型批发市场负责农产品采购的经理为其进行培训。

  谢冬华:许多超市要求供应多品种蔬菜,单一品种的蔬菜量需求较少,这与“一村一品”的专业化发展是不相称的。毕竟品质高要求,多数菜农是难以达到的。因为要生产高品质蔬菜,就要高投入,但菜农往往是无钱投资的。在解决农产品标准化方面,我们的经验是:合作社同超市签订长期供购合同,共同商签来年蔬菜种植计划。但是,我们也希望政府和超市也应在资金和技术方面大力扶助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菜农从事蔬菜的标准化生产。

  焦点二 :供应链短板

  问题:我国农业现代化基础薄弱,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缺少专业设备,同时在通往超市的路途中损耗严重,供应链一直是我国农产品流通领域的一大挑战。

  支招: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提高信息化水平,主动与零售商超的信息系统对接,并按系统要求的时间、地点、品种和数量送达,以提高效率,减少误差;同时,生鲜物流要尽量采用冷链运输,并采用超市统一的包装用具;此外,合作社还应在流通中尽可能减少环节,建立自己的固定渠道。

  杨青松:对于改进“农超对接”的供应链来讲,标准化是根本。标准化包括生产、种植、包装材料、运输方式等各个方面的标准化,这样对于提高供应链效率才有意义。其次,农民专业合作社还要提高信息化水平。信息化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效率,目前有的超市企业已与合作社建立了信息化沟通的渠道。超市通过系统下达订单,合作社则按订单组织采摘、收割,并按系统要求的时间、地点、品种和数量送达,既提高了效率,又减少了误差。

  此外,在“农超对接”过程中,还应减少流转环节。多一个环节,多一次装卸,多一遍倒手,都增加了损耗的可能。因此,流通中应尽可能减少环节,这是行业的共识。超市企业在源头采购,可以减少环节,而合作社在这方面也应主动出击,建立自己的固定渠道,比如餐饮、酒店、机关食堂等。

  于剑波:农产品在运输途中损耗严重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冷链运输问题;另一个是包装用具的标准化问题。出于从产地到销地成本的考虑,大部分农产品运输是常温运输,而常温运输途中鲜活农产品会造成比较高的损耗,尤其是长途常温运输在遭遇极端天气的情况下,损耗会更加严重。因此,生鲜物流要尽量采用冷链运输,不仅能减少损耗,而且还能保障食品口味和食品安全。

  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农业现代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低,很多农产品不像工业化产品一样有标准化的包装用具,而在运输途中又要追求满载率,否则运输成本会比较高,如果没有标准化的包装用具,运输途中商品的挤压就会形成压伤等损耗。要解决这一问题,其根本在于超市推行统一的包装用具,例如周转筐,通过科学的管理体系实现产地、运输车辆、配送中心和超市之间用具的标准化,即超市的销售道具就是产地采摘后农产品的包装用具,也是运输途中的包装用具,也是配送中心的包装用具。

  创可贴

  慎防“空壳”合作社

  山东某大型超市生鲜采购经理姜先生频频受到这样的“骚扰”:“我是××合作社的,签约农户有××家,拥有基地××亩,并且能够提供农产品增值税发票”。

  这些登门拜访,名片上印着××合作社理事长头衔的说客,无一例外地表达其合作社的规模强大,以及与超市合作的强烈意愿。

  然而,当姜先生提到“供给哪些超市”、“产品规格怎么样”等实质性问题时,这些能言善辩的说客开始变得迟疑,甚至有时候顾左右而言他。

  姜先生的困惑其实反映出了我国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状况。数据显示,2009年底,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比2008年底翻了一番左右,到2010年6月底,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合作社已达30万家,“全国平均每两个行政村就有1家合作社”。

  过低的准入门槛使合作社数量激增的同时,也出现了鱼目混珠的情况。根据《农村专业合作社法》,只要有5家以上的农户参与,到当地工商部门注册即可拿到相关的执照。因此,在这样宽泛的标准下,很多没有实际业务,打着合作社旗号招摇撞骗的皮包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80%的合作社是没有实际业务的“空壳”合作社。

  “空壳”盛行,不仅给超市的采购部门带来困惑,同时也严重破坏了当地农民合作社的品牌形象,从而给“农超对接”带来一定的影响。对合作社而言,建议还是先从以下几个方面练好内功:

  首先要加强管理,提高自身实力。目前很多合作社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合作社种植品类齐全,但规模和数量少。因此,合作社要积极协调农户集中种植,做到“一村一品”,实现规模效应。其次,合作社也要及早树立品牌意识,打造以地方特色为主导的品牌战略。一些农产品的主产地完全可以推出一两家具有良好口碑的合作社,比如新疆库尔勒的香梨、烟台的苹果、平谷的大桃等。此外,合作社还需提高对市场信息的加工和整合能力,主动出击,与超市、学校甚至社区进行直接对接。

  相关链接

     “全国农超对接进万村”行动:

  是商务部、农业部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切实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推进鲜活农产品产销衔接的重要举措。通过商务部、农业部搭台,组织全国性和区域性大型连锁超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培训、直接对接,扩大农超对接规模。以实体洽谈与在线洽谈相结合的方式,促进直供直销,进一步加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农超对接作为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实现了直供直销,减少了流通环节,代表了农产品流通的发展方向。

  农超对接的有关政策支持:

  扩大财政扶持力度,支持超市加快冷链系统、物流配送中心等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合作社建设冷藏保鲜设施、配置冷藏运输工具、检验检测设备等。

  协调各方面关系,争取税收、信贷、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优惠政策,并在资质认证、项目审批、技术指导等方面提供支持。

  ——《商务部、农业部关于全面推进农超对接工作的指导意见》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