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方:德班会议核心任务是兑现2020年前减排承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5 15:4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方:德班会议核心任务是兑现2020年前减排承诺

  在南非德班,一名菲律宾与会代表(左二)手持欧洲非政府组织青年送给他的印有《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缩写字母“KP”的T恤,并与他们合影。

   130页

  谈判合并文本出炉

  会议“长期合作行动特设工作组”的谈判合并文本已经正式出炉。如果德班气候大会能达成什么协议,这份130页的合并文本将是协议的基础。

  据悉,该文本提出了全球总减排目标,包括发达国家的减排目标和发展中国家应做出的贡献。文本强调,为应对气候变化,所有缔约方应该依据公约和议定书的目标、原则和规定,尤其是依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考虑各自能力、公平和历史责任,在长期合作行动中做出更大的贡献。所有缔约方,尤其是发达国家缔约方应该立即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该文本增加了应对因减排造成的经济和社会影响的措施。此前,发达国家拒绝将这一条款放入谈判文本草案。

  焦点一

  绿色气候基金

  在绿色气候基金问题上,除美国、沙特等“少数派”依旧对基金设计持较大意见外,77国集团加中国、小岛屿国家、欧盟等各谈判集团的主流意见是,要让基金管理机构立刻成立并运作起来。欧盟认为,可以先对基金过渡委员会草案做一个“总结论”,在表示接受的同时列出各方的意见,要求基金管理机构成立后再予以解决。欧盟的这一方案获得了较大支持。

  东道主南非代表团团长莫莱瓦认为,在德班气候大会上就应该宣布基金成立,出资等问题上的分歧可以留待明年在卡塔尔举行的《公约》第18次缔约方会议解决。

  焦点二

  《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和发达国家减排

  美国声称,除非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也接受有约束力的减排指标,否则美国不可能考虑强制减排。

  欧盟则强调,德班气候大会应该绘出“路线图”,即到2015年前缔结一个所有主要排放国(包括美国和新兴经济体)都承担减排指标的协议,并于2020年生效。在这个前提下,欧盟才接受《议定书》第二承诺期。

  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应对气候变化首席谈判代表苏伟对记者表示,尽管欧盟的要求不符合“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但中国仍愿以灵活和开放的态度就此进行磋商,也不排除在未来某个时候接受有约束力的减排指标。不过,首先应该完成发达国家在《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减排安排,“2020年以后还很遥远,当务之急是《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综合新华社

  《京都议定书》存续关系大会成败

  新一轮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正在南非德班举行,为近40个发达国家及欧洲联盟设立强制减排温室气体目标的《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第二承诺期存续备受各方关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针对这一议题分歧严重。发展中国家普遍要求保留第二承诺期。

  针对有记者问德班大会的核心任务,中国代表团团长、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表示,应对气候变化进程是分阶段的,本次德班气候变化大会的核心任务是完成巴厘路线图授权,兑现承诺,落实行动。哥本哈根协议要求所有国家确立2020年前的减排目标和行动,大多数国家都已做出了承诺,德班会议应该锁定各国2020年前的减排目标和行动,按照巴厘行动计划的要求,将各国做出的承诺确定下来。

  (责任编辑:袁志丽)

  

   目前应该锁定2020年前减排目标

  《京都议定书》是目前有关减排问题唯一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框架文件,体现了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关系到各国之间的政治互信。解振华指出,《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关系到德班气候大会的成败,必须付出很大努力来解决,使第一承诺期和第二承诺期不出现空当。

  有关国家代表提出中国应该参加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框架协议问题,解振华表示,中国认为2020年后应该有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整体性文件,而现在的问题是落实已经达成的共识。目前中国已经采取了积极的态度和行动,实现了“十一五”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确立了2015年和2020年减排目标和行动,并且这些目标和行动都已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

  2020年后约束力协议可有条件达成

  解振华指出,关于中国参加2020年后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框架协议需要通过谈判达成,要满足五项条件:一是必须有《京都议定书》和第二承诺期;二是发达国家要兑现300亿美元“快速启动资金”和2020年前每年1000亿美元的长期资金,启动绿色气候基金,建立监督和执行机制;三是落实适应、技术转让、森林、透明度、能力建设等共识,建立相应的机制;四是加快对各国兑现承诺、落实行动情况的评估,确保2015年之前完成科学评估;五是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公平、各自能力的原则,确保环境的整体性,中国将承担与自身发展阶段和水平相适应的责任和义务。解振华指出,中国气候变化谈判的立场是开放的。目前中国希望各方兑现承诺、落实行动、评估成效,我们将继续与各国一起为此做出努力。

  针对环境整体性问题,解振华认为,目前环境整体性问题不存在问题。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后,大部分国家都做出了减排承诺,根据国际机构和专家评估,从各国承诺来看,发展中国家的减排量整体上至少占了全球的57%,发达国家占43%。说明发展中国家已经在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据《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袁志丽)

  

  《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

  《京都议定书》于1997年在日本京都举行的《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通过,具有法律约束力。它为近40个发达国家及欧盟设立了强制性减排温室气体的目标,即2008年到2012年第一承诺期发达国家整体而言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

  《议定书》于2005年2月生效,具有法律约束力。美国是目前唯一游离于《议定书》之外的发达国家。

  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发达国家不仅无法达到第一承诺期的减排目标,相当一部分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反而在1990年的基础上增加不少。在这种背景下,发达国家对一期减排目标闭口不谈,还将2020年中期目标,甚至2050年的远期愿景搬了出来,以避重就轻,试图转移公众的注意力。

  “基础四国”提可行方案

  发展中国家需要获得公平的碳预算额度

  由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组成的基础四国3日在德班气候大会期间共同发布一篇题为《公平获取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报告。报告为如何分配剩余的大气空间以及如何分配发展时间及资源提供了可操作建议。

  这份报告的发布是基础四国专家组为推动气候变化谈判而作出的努力。报告的关键在于强调发展中国家需要获得公平的碳预算额度,公平地享有减缓成果,为提高其人民生活质量、摆脱贫困争取发展时间。

  报告说,针对2050年前全球升温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这个目标,假设实现该目标的概率为50%,全球碳预算仅约有1440Gt(1Gt为10亿吨)。这份报告匡算了此项预算的分配方案,提出了在现有趋势下如何进行减排行动才算公平。报告旨在提出这个严肃的问题并引发讨论,提供一个更有建设性的话题。

  基础四国的这份报告指出,《京都议定书》中的“附件一国家”(即发达国家)已经通过提前消费超额碳排放空间取得了相当的发展水平,这在公平分配碳排放空间的条件下是无法完成的,他们只给“非附件一国家”(即发展中国家)留下不多的碳排放空间,而“非附件一国家”还要发展。这种情况需要扭转:“非附件一国家”固然要落实自愿减排行动,而“附件一国家”更加要在其碳预算边界内展开工作。

  基础四国专家在报告中指出,对于地球表面平均温度的改变,发达国家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通过对各种方案的研究比较,报告指出发达国家需要进一步承诺减排并填补资金缝隙。报告对这些问题都作了量化分析。

  这份报告提出的一个创新性建议就是南南合作机制。基础四国专家就如何加强发展中大国间的合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基础四国专家组强调,这份报告是在科学研究基础上完成的,而并非完全建立在政治权力和政治意愿的基础上,报告提出的若干建议对发展和公平都有益。

  (责任编辑:袁志丽)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