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MBA海外交流:香港深圳游学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6 16:04 来源: 《长江》杂志

  我们的香港/深圳之行全团共有8人,

  包括Erge、Barry、 Scarlet、 Daniel、 Uno、 Frank、 Michael和 Mac。在香港/深圳的十天游学中,我们在享受旅行的同时,也收获了很多。尤其是在近距离接触香港金融市场,面对面地与众多金融从业人员交流后,让我们更切实地了解了不同的机构,不同的职位所涉及的工作内容,为我们制定未来职业规划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长江MBA2010级

  近距离接触香港金融市场

  5月16日和5月17日两天,全团成员参观了利丰和富士康工厂。在参观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的“无奈”。利丰和富士康都为欧美的品牌经营厂商做采购或者代购服务。这两家公司在他们各自的领域都是非常优秀的,但是在全球产业链中,挣的都是辛苦钱。

  从投资的角度来说,这样的公司不太具有投资价值。但换个角度来看,目前中国内地的制造业正在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工资和人力成本在上涨;另一方面因为产能过剩,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却在下降,制造企业并无能力将成本的上涨转稼到产品价格中去。如果中国制造领域能出现新的商业模式或者品牌,能把过剩的产能充分利用起来,将相应的产品或者服务销往中国内部市场,这其中具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间。

  参观后我们还一起分享了公司成长和投资理念。核心思想是抓住成长点,放眼中长期做价值投资。而且要逐渐发掘团队熟悉的投资领域,这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才能具有相对优势。相关负责人还建议我们要多读战略、企业成长以及市场策略方面的书籍,培养商业思维。

  5月18日,我们组织了一次和师兄的聚会,他们对我们的职业规划也给出了很好的建议。建议我们进VC/PE行业,或者是做投行的分析师,不建议毕业后到卖方做分析师。在VC/PE领域,一旦站住脚,通过项目运作,或者说合法的项目跟投,可以实现很好的个人收益,并且可以积累很多行业人脉和经验,将来可以有更多职业选择,比如做上市公司高管、自己创业等。

  5月19日,我们访问了硅谷天堂。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目前VC/PE总体来说有过热的趋势。但考虑到中国第一代创业者的实际情况,以及中国庞大的市场,将来并购与重组也会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对于VC/PE企业家而言,IPO退出虽然是最好的方式,但中国的发行审核制度决定了上市企业是有限的,随着VC/PE企业越来越多,相应的IPO机会并不会同比例增长。但收购与兼并方式退出却是完全市场化的,有着广阔的空间。硅谷天堂总裁建议我们要积累更多的行业经验,他认为目前VC/PE投资人的基本素质是要能够与企业家对话。

  5月20日,我们和行业内的三位专业人士交流。他们都非常年轻,都有很好的职业轨迹。美林和巴克莱的两位是卖方分析师,DE SHAW是买方投资经理。聊到的相关内容与之前跟长江的其他校友了解的没有太多不同。但从他们身上可以明显感觉出,在香港这个名副其实的国际市场上,分析师或者基金经理更国际化。

  当天,我们还拜访了Morgan Standley 位于九龙的国际贸易中心。Morgan Standley个人财富PWM业务经理Hammer建议,从事金融行业是同时可以与人打交道和与市场打交道的职业,他认为这些职业才能累积后续发展的机会。他还建议我们要重视人脉建设,因为在金融行里,靠熟人推荐更容易得到工作机会。

  找准职业发展方向

  整个香港/深圳之行,让我们深深体会到香港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显著地位。古话说“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欲求其上,必求上上”,长江商学院MBA必须把目标对准国际水准,这样才能在区域竞争中显著胜出。不同的目标和眼界,决定了思想的高度。这种高度需要长时间培养,但前提是先改变自己的观念。就金融行业来说,我认为把目标对准香港是一个很好的战略。香港是全球市场的重要一环,而且离我们很近,是中国经理人最容易实践国际化的市场。建立起深港两地的网络,对于长江学生寻求香港的机会是非常关键的。就算最终因为各种原因得不到到香港发展的机会,即使在北京、上海或者深圳找到工作机会,也仍然要保持与香港市场的接触,这样在这些区域市场才能更有竞争优势。我们认为,对金融行业感兴趣的学生都应该保持对香港市场的关注度和接触度。

  其次,只有确立了清晰的目标,一切资源和网络才能为这个目标服务。当所有人都相信这件事情有可能并为之付出最大努力时,高高在上的目标才可能成为现实。举例来说,如果长江MBA的定位是至少让学生有到香港市场就业的能力,可以将这个目标“物化”到听课、课堂参与、案例讨论及参加社交活动中去。反过来,如果整个项目没有这样高远的目标,最终出来的结果也就不会令人满意。

  当然,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在冲天的激情和志向面前,仍然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目标。重要的是准确定位,找到自己最适合的方向,这样才会有益于未来十年二十年的人生发展。此次对金融机构的拜访,可以让我们面对面地与不同行业的金融从业人员交流,更切实地了解不同的机构、不同的职位所涉及的工作内容,以及其未来职业发展情况。以此来结合我们自己的取向,进一步坚定某些想法。比如一行人中,Barry更坚定了要留在北京,进一步学习汉语,选择与资本市场有关的职业。Scarlet、Daniel、Michael和Frank更坚定了要进入金融行业的决心。Mac、则对跨国商业环境更感兴趣。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此行中另外一个重要收获是再一次近距离接触到香港中西方文化的交汇之美。而且我们也明显感受到现在的香港比以前更加大陆化。随着大陆自由行的开放,以及越来越多的富裕阶层到香港置业、消费,深港两地的融合越来越紧密。对于内地居民来说香港已经越来越熟悉。香港作为国际大都市,一定会随着内地经济的发展而更加具有活力。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