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之路再难也得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8 01:07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12月11日,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十年纪念日。10年前的这一天,中国宣告正式加入WTO,一举成为其第143个成员。
10年来,中国入世之路并不平坦,甚至可称之为坎坷曲折,不仅一系列贸易摩擦纷至沓来,而且近来有持续升温之势。
据商务部统计,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反补贴调查的最大目标国,全球70%以上的反补贴调查针对中国,地方政府的政策则成为调查要点。
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各国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2009年中国遭遇的贸易摩擦为历年之最,案件数目超百起、案值约120亿美元。
与此同时,昨天,国务院发表《中国的对外贸易》白皮书。白皮书数据显示,加入WTO十年,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从4.3%提高到10.4%,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
加入世贸组织的十年,是中国进出口增速最快的十年,也是同期世界上增长最快的。显然,一个持续增长和稳定发展的中国,已成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
同时,中国全面参加世贸组织所属各个机构和团体的活动,运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进行投诉和辩护,促进WTO规则和机制的透明和完善,这又是一个积极融入国际规则和维护规则公正的过程。
对内来说,加入WTO,融入全球化大潮,学会按照国际惯例办事,提供了国内政策改革的动力,以便建立和健全市场经济制度。比如承诺降低关税,减少对国有企业的补贴,打破相关领域的垄断,以及降低在农业和银行、电信等部门的生产补贴等。再比如,通过接受WTO第十五条议定书当中的“关于判定补贴或倾销的价格比较条款”,来倒逼国内企业解决长期存在的相互杀价、削价倾销、打“内战”等现象。
忐忑十年路,我们把握机遇,跨进了全球化大门,逐渐熟悉国际游戏规则,尽管有挑战,也有争执,但总体是带来了中国稳定发展的10年机遇。
10年后,未来会怎样?WTO能帮助中国继续这种外向型、以贸易为主的增长模式吗?危机后,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能维持这种进出口增长速度吗?G20的出现和新兴国家的崛起,WTO的议事规则和平台会发生改变吗?如果在WTO之外,出现了其他贸易措施的制裁手段,我们该怎么办?如果西方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与全球气候变暖的政策倡议直接挂钩,中国做好准备了吗?……
这些问题,在10年之后的今天,中国必须进行思考,这些思考,既是现实环境的逼迫,更是一个大国要稳健迈向未来、迈向世界的必然要求。
在外,国际政治环境、贸易格局发生巨大变化,WTO的局限性逐渐显现,整个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僵局,日内瓦弥漫着一种悲哀的、沮丧的气氛。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WTO准则的约束力在减小。脱离贸易规则之外的制裁手段日益更新,以汇率和碳税为主的新制约措施,正被频繁使用。
对内,以出口贸易为主的增长方式,一方面带来巨大的外储压力,另一方面也受制于国外市场,每年要维持金融危机之前30%左右的出口额,基本不太可能,加上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和资源有限性制约,靠赚取微薄的加工费,有时还得不偿失。
内外夹击下,中国贸易全球化之路,似乎越走越窄,下一步该怎么办?我们一味归因于国际贸易规则中的不公正不合理,显然也无济于事。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既不是天使,也不是妖魔。在此潮流下,我们只能学会适应,并力争参与和修订其中的规则。
首先,入世10年的迅速崛起,我们自己要做好准备,面对意外的问题,要拿出妥善的解决方案。比如,在成为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后,有没有想过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外储?面对这么好的出口形势,我们怎样加大外贸力度,来实现进出口基本平衡,以逐步减少外贸顺差?还有,经过那么多年快速发展,国家软实力的建设、国民素质的建设、企业文化的建设、文化产业的建设,远远落后于我们GDP和一些硬指标所取得的成果。如何弥补我们的短板,是接下来需要充分细致考虑的问题。
第二,考虑到国内资源禀赋的局限性,我们不能动摇立足开放经济、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基本方针取向。利用好国外市场,开拓好国外市场,依然大有作为。
第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既然经济全球化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那么,回归“闭关自守不行,开放不坚决也不行”。要坚决“按照国际惯例办事”,建设市场经济制度,在一头融入世界的过程中,推动改变国际经贸规则。在此进程中,世贸组织这个多边体系是主战场,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是分战场,而庞大的国内市场则是我们的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