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和环境所限新能源阵痛待破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8 02:34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每经记者 曹晟源 发自上海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由能源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复杂。如何在保障能源需求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如何抢占产业技术和市场制高点,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政府亟待解决的课题。
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合主办的“2011年中国新能源高峰论坛暨SJTU-MIT新能源高管研修班开班式”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指出,“未来的能源系统应该是以核电为基础、水电为调节、煤电为补充,可再生能源提供主要电力的能源系统,电力是智能分布的。”同时,他再次直视了中国新能源发展道路上的困难。
国内外能源的诸多问题
在我国确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当中,新能源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史立山强调,“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逐渐成为发展道路上的最大制约因素。”
从国际上来看,能源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消费的无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世界气候的变化不断推动能源技术的变革。因此,各国都将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放在重要位置上。
国内也面临能源发展的诸多挑战。一是绿色能源革命的挑战对于我国的影响很大;同时,传统能源的有效利用成为当下的研究课题。虽然新能源的发展是未来趋势,但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都将以常规能源为主,特别是对煤炭、石油的需求量仍然很大。目前我国常规能源的能效较低,暂没有很好的方法提高能源效率。此外,市场化的能源管理制度也存在挑战。虽然市场经济具有配置资源的作用,但这一作用在能源行业几乎没有发挥。
问题虽多,我国的新能源发展之路已经开始。目前水能、风能、光能和生物能源是我国主要的新能源。据史立山介绍,我国水能资源在全球是最丰富的,开发量也是最大的。从风能资源上来讲,我国从2003年以来做了两次风能资源调查,资源量可与水能比肩。国家风电装机从2006年以来翻番增长。“十一五”期间是中国风电发展的快速时期,结合资源的特点和市场的特点,我国提出了一系列方针,比如建设大基地。
太阳能的开发作为将来最有前途的一种技术,资源分布非常广泛,开发潜力很大。但在史立山看来,这个产业如今也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欧洲市场的萎缩使光伏产业遭遇挫折。
另外一个可再生能源就是生物质能源,然而,生物能源的潜力和利用的方式方法,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定位。
新能源发展要走自己的路
在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方面,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诸大建说,“一是为什么要发展新能源,它们到底在能源结构里面占多大比例,另外就是如何发展新能源。”
对于新能源的发展前景,新奥集团副总裁刘敏用三个时期来总结:“提速期、阵痛期、战略机遇期”,并对“阵痛期”给予重点阐述。首先是技术经济上有障碍,另外是产业环境不够好。刘敏坦言,“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讲,我们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在政策方面。”
同时,刘敏提出了破解“阵痛期”的两大要素。一是政府的推动,在规划、监管方面做工作,扫除制度障碍,扶持新产业的发展;另外就是要发挥领先企业的带动效应。
实际上,不同的企业应该有不同的发展路径,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企业发展研究院院长王方华教授表示,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只眼睛盯着全世界的发展趋势,一只眼睛盯着政府在产业政策和市场开放方面的一举一动。我们需要清晰看待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然后通过比较和学习,寻找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径。”
随着《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即将出台,以及行业内企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新能源发展也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