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106亿元财政收入从何而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8 03:01 来源: 经济日报

  上图 观音山商务中心一角。

  左图 思明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创业者的乐园。

  今年前10个月,厦门市思明区的财政收入超过106亿元,而其中4个经济数据“三升一降”更是耐人寻味。商贸业收入所占比重从2006年的20%提升到32%,住宿餐饮业收入占比从2006年的3%提升到9%以上,金融业占比从9%提升到16%,而房地产业比重由2006年的36%下降至25.81%。

  在“三升”和“一降”中,思明区变被动为主动的转变过程给人以启示。区委书记游文昌说:“中心城区的发展并不一定要依赖房地产业,但一定要以产业发展创新为导向,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下功夫。作为厦门市的中心城区和老城区,思明克服地少人多、可开发空间有限的劣势,以‘高端、新兴、特色’为产业发展主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使经济快速稳定增长。今年前10个月,思明区以约占全市5%的土地,为厦门市贡献了20%的财政收入和25%的GDP。”

  “无地”生财 “飞地”发财

  思明区是厦门市的中心城区,财政收入中土地出让和房地产开发曾占较大比重,2007年房地产业税源占比一度达到40%。思明区委、区政府较早地认识到了“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的风险,制订出“退一优二强三”的产业调整思路,主动引导和优化产业结构,重点提升第三产业的比例。

  不卖地,出路在哪里?思明区提出,不搞简单的房地产业,而是因地制宜,分别实行“以地生财、无地生财、飞地生财”的城市经营新方略,实现跨越发展。

  以地生财,摒弃以往的“卖地赚钱”思路,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建设商务中心区,合理确定销售价格,引进企业,培植长期税源,实现区域繁荣。莲前街道何厝村在厦门东部地区,既守着“黄金”海岸,又有着最大的城中村。2006年,思明区在拆迁部分何厝村时,高起点规划总部经济区和区域性金融中心。在“一拆一建”中改造旧城区,高标准建设观音山商务中心区,5年之内聚集了约400家大型企业入驻。福建、江西等地的大企业把财务运营、品牌管理、产品设计、海外销售等产业上游的高端价值链转移到思明区。这种“以地生财”的发展思路迅速激发出新的经济增长点。观音山商务中心近几年税收呈几何式递增,2008年税收5亿元、2009年8亿元、2010年9.4亿元,今年前10个月,区域企业税收超过11亿元。

  无地生财,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盘活旧楼宇,发展现代服务业。思明区拥有厦门大多数的黄金地段和秀丽景观,随着海西经济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内外大机构、大企业纷纷来此抢滩。从鹭江道到环筼筜湖再到观音山国际商务营运中心,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集聚着越来越多有实力、有影响力的大型企业。目前思明区已投入使用的商务楼宇有94幢,入驻企业达5000多家,经过认定的总部企业102家,2010年纳税额31.8亿元,占财政总收入32.12%,单位面积创税达每平方米1200元。预计到“十二五”末,全区投入使用的商务楼宇将达到150幢以上,楼宇总部经济的财税贡献占全区总量的40%以上。

  飞地生财。厦门岛寸土寸金,工业发展空间有限,城区企业运营成本增加。思明区与周边区和相邻城市合作,建设“飞地工业园”,不但解决大批工业企业外迁的安置问题,而且借助空间转换,引导发展高附加值、高效益、低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区发改局局长薛宗辉说,虽然在思明区“7+1”产业发展规划中,“7”全部是第三产业,惟一的“1”才是以光电、软件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但是由于思明区注重培植、重点突破专项高新技术,工业越做越精,企业越做越强,工业企业数量虽少,高新技术企业却占全市的四分之一。

  在光电子产业方面,思明光电基地是“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进驻基地企业相继投产,初步形成了以三安光电、华联电子、巨茂光电、光莆电子、信达光电为主体的半导体照明和光伏产业集群。其中三安光电公司拥有数百台国内外最先进的LED生产和芯片制造设备,产能规模居全国第一,占国内总产能的58%以上,已成为我国半导体照明工程的龙头企业。

  有限空间 快速发展

  今年1至10月,思明区GDP完成524亿元,同比增长14.6%,每平方公里创造GDP达6.9亿元,财政收入达1.4亿元。思明区何以突破空间资源限制,实现高基数上的高增长?

  特色发展,凸显区域优势。今年国务院批准厦门建设两岸区域性金融中心,思明区迅速对接,出台股权投资等金融业扶持措施,积极推动新项目入驻,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中宏人寿等一批金融项目落户,全区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超过70亿元,增长超过13%。目前,建发大厦、人民银行大厦、保险大厦等区域总部已经建设,国家扶持海西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两岸金融中心也在今年4月在观音山商务营运中心揭牌成立。截至目前,思明区共引进和在谈金融项目48个,总投资约55.4亿元。其中已落地、办结项目19个,在办项目12个,在谈项目17个。预计年内落地金融项目将超过50个,投资总额突破120亿元,其中股权投资基金总募集突破100亿元。

  高端发展,发挥环境优势。作为中心城区的思明在保持强劲发展势头的同时,注重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政府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日益健全的法制和有序的经济秩序,发达的金融体系和保障体系,吸引了众多的跨国公司和一批批海内外客商慕名而来,抢滩入驻。观音山、环筼筜湖片、鹭江道片构成思明区的总部经济“金三角”。连续5年成为纳税亿元楼的国际银行大厦入驻了全球知名航运企业、金融保险企业及全球4大会计事务所中的3所。厦门建设银行大厦不但服务厦门,而且其计算机中心服务全国建行。

  错位发展,发挥厦门作为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的辐射优势,大力发展内需主导的现代商贸服务业。建设海峡西岸消费购物中心和旅游集散中心,建设中山路台湾商品、莲花香墅餐饮、禾祥路精品购物、中闽百汇高铁商业等特色街,吸引著名品牌开设专店专柜,每季度举办闽南特色的购物节,吸引2000万游客来厦门旅游购物。2010年商贸营业额超过2800亿元,增加值占GDP的四分之一。磐基名品中心、马哥孛罗精品廊、巴黎春天百货、天虹商场、SM新生活广场等中高端商业网点,吸引着海峡西岸的消费者;丰富的旅游资源,众多的星级酒店,完善的配套设施,金厦小三通旅客日运量突破15万人次,思明区的旅游集散功能日益突出。

  发展新兴产业,推进新兴产业规模化。思明区瞄准电子商务、互联网、物联网、健康业等新兴产业,形成了优质软件产业集群,自2006年以来,已上市的12家企业多为软件企业。厦门软件园动漫区已集聚了东南融通、亿力科技、精通科技、中资源、精图信息等一大批思明区引进的动漫知名企业,一些主导的软件产品和互联网服务已达到国内领先技术水平。

  文化创意产业正成为思明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鼓励企业把旧厂房改造成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所有入驻企业都享受政府提供的装修补贴。“牛庄”打造成两岸时尚创意设计产业流通集散地及文化创意产品终端销售专业市场,武夷工贸园区成为建筑设计、工业设计、创意设计、服务设计、景观设计等设计类企业的集结地,外贸仓库聚集了一批音乐欣赏、古典收藏、汽车展示等产业,这里汇集了“旅游、文化、商业、办公、教育”5大功能为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

  思明区代区长黄乔生说:“老城区实现华丽转身,源于产业结构的提升,经济转型的背后是服务经济的理念转变,一是服务型政府的深入人心,二是街道经济的快速提升。”

  思明区行政部门和街道秉承诚信服务的理念,为投资企业建立绿色通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大力扶持对投资环境要求更高的银行、证券、保险、法律服务、教育培训、会展、商务、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实现产业的全面提升。今年,10个街道中有5个街道财政收入将突破10亿元。街道也建立一站式服务体系,从新企业的选址、办证到正常营运、融资担保、解决用工难、中外法律转换服务等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近3年来新设立企业17806个,累计注册资金超过100亿元。

  今年1至10月,思明区合同外资引进项目173个,投资总额8亿美元,合同外资4.9亿美元,实际到款3.4亿美元。国内招商共引进项目2685个,合同利用资金273亿元,如今思明区已成为投资兴业者青睐的福地。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