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投32万亿元建设半岛蓝色经济区 山东设300亿元蓝基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0 01:13 来源: 中国经营报张亮
如火如荼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面临着巨大的融资需求。
“到2020年,山东半岛要建成海洋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的蓝色经济区,估计固定资产投资需要超过32万亿元。”中国国家开发银行执行董事、副行长郑之杰近日表示。
在这样的背景下,山东省“蓝基金”运用而生。《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山东省将发起设立资金规模高达300亿元的蓝色经济区产业投资基金,以此引导社会资本、境外资本参与山东省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与此同时,山东省政府又适时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投融资体系先行
任何一项产业规划的推动,都离不开投融资体系的保证,山东蓝色经济区更不能例外。
2010年10月7日,山东海洋投资有限公司、山东海运股份有限公司同时在济南揭牌。前者定位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投融资平台,后者志在把海运发展成为山东的支柱产业。
山东海洋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成俊认为,该公司作为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投融资平台,核心作用应该体现在融资多、投得出、投得准、带得动,集聚社会资本、整合引领海洋产业发展。为此,该公司必须建立功能复合、相互支撑的投融资体系。
此后,山东海洋投资有限公司在短时间内发起设立了蓝色经济区产业投资基金(下称“蓝基金”)及其境外平行基金和海洋基石基金,独资设立了山东蓝色海洋经济创业投资公司(下称“蓝创投”)共四个投融资子平台。以山东海洋投资公司为主平台,形成了功能复合、相互支撑、协同作战的投融资主体架构,主、子平台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动,成为推动海洋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郭成俊告诉本报记者,“蓝基金”总规模为300亿元,首期募资不低于80亿元,存续期15年,重点投向符合基金功能定位、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力的项目,特别是重点基础设施、重点产业和重点园区项目。
“‘蓝基金’募集资金的多元化成为公司坚信能够完成任务的有力保证。”郭成俊说。“蓝基金”的募集对象主要为工商企业、投资机构、银行、社保基金、证券公司及其他投资主体。
“蓝基金”从成立之初便一直受到政府和金融机构以及部分大型企业的广泛关注,山东省委、省政府将安排一定财政资金作为政府引导资金进入基金。同时其余金融机构及企业将作为“蓝基金”的LP(有限合伙制(Limited Partnership)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的主要组织形式)。
与此同时,“蓝基金”的境外平行基金——中国海洋经济产业投资基金也将发行,规模30亿美元,以服务蓝色海洋经济为主导,重点投向国家政策允许、具有境内外上市前景的境内企业。而 “蓝创投”主要通过扶持见效快、回报高、处于成长初期的高新技术企业,着力提高山东省海洋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能力,增强海洋经济发展活力和后劲。
重点打造高端产业
在一系列金融体系的支持下,山东蓝色经济区发展空间巨大。而如何将金融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进而实现蓝色经济区的产业蓝图,考验着产业规划制定者的智慧和决心。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咨询委员会副主任郑贵斌告诉记者,《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表明,中央的意图旨在将单一的海洋水体规划延伸到海陆统筹战略,海洋与陆地不能割裂开来。在此规划下,应实行以发展高端产业为主,实行产业、资源、空间三位一体的海洋经济集成战略。
在郑贵斌看来,山东有发展海洋经济的独特优势——海洋科技力量富集,海洋药物研制保持领先,拥有3个吞吐量过亿吨大港,海洋盐业产量、海洋工程业务量、海水淡化装置数量、海水养殖和远洋渔业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但与国际海洋经济还存在很大差距——海洋经济过多的是养殖产业,除了造船、石油、码头等海洋工程之外,高端的海洋产业还没有发展起来。
据郭成俊介绍,今后“蓝基金”将重点投资于海洋运输物流业、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能源矿产业、现代海洋渔业、海洋生物工程业、海洋文化旅游业、海洋油气开发业、海洋信息服务业、海洋化工产业等海洋产业与蓝色经济区内的现代服务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