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小投资何以有大回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0 01:36 来源: 经济日报

  在影院放映27天获得近3.5亿元票房之后,影片《失恋33天》又从12月8日起开始网络播映,让这部投资只有870万元的小制作继续吸引着多方关注。它的票房成功是否可以复制?小投资影片是否从此迎来了票房的春天?

  《失恋33天》能取得如此票房佳绩,纯属意外。无论是投资人、制片方、导演、演员、影评人,还是对票房非常敏感的院线,事先的预估都在3000万元左右。之所以令人意外,是因为这部电影颠覆了近年来形成的只有大投入、大制作才能带来高票房的市场现状和思维定势。近年来,影院的主打片都是大片,领跑票房的也更是投资过亿元的大片。与此同时,在国产大片与进口大片的夹缝中艰难生存的小投资电影几乎远离了公众的视线——能进影院的本来就不多,能赚钱的更是屈指可数。

  当前大片的国内票房号召力毋庸置疑,国际市场亦然。名导演、名演员、高新技术、知名专业营销机构,这样的强强联合好处显而易见:容易得到投资方和院线的青睐,因为这些优势资源通常意味着票房保证。但也须看到,电影的高投入未必带来高产出,口碑和票房都很差的大片也屡见不鲜。一部电影要赢得大众的喜爱,必须具备打动人心的力量。要打动人心,仅有投资是不够的,创作拍摄过程中的诚意和对质量的追求同样必不可少。故事支离破碎、演员敷衍了事、植入式广告随处可见……谁会喜欢这样的电影?再者,不少大片虽然投资数额不小,但刨除明星片酬和宣传费用,真正留给电影精雕细琢的资金已然捉襟见肘,大制作就只能降格为小制作,其质量何以保证?

  虽然吸引不到大导演、大明星,筹资不易,但小投资未必等于低质量。近年来在国际、国内电影节中获奖的,大多是投资并不显眼的影片,如《观音山》、《钢的琴》等。凭借真诚的表达、精良的质量,这些影片同样赢得了上佳的口碑。其中,影片《钢的琴》投资还不到600万元。

  870万元的投资,还不及某部大片中一位大腕明星的片酬,却成就了《失恋33天》的异军突起,这也再次验证了小投资影片的市场空间。随着我国电影市场的快速发展,影片的类型化会更为丰富,市场的包容性和接受度也会更强更大,小投资影片有望获得更多的市场关注。文化产品若想在经济上获得成功,了解并贴近受众需求至为关键。在这一点上,小投资影片丝毫不弱于大片。大片为了高票房,通常会摆出男女老少通吃的架势,却往往缺少了对目标用户的深入了解和精准定位。

  解剖《失恋33天》这个样本,可以看到这样一些要素:剧本经历了从点击过千万的网络热帖到畅销书被持续关注的过程,为影片聚集了相当的人气;“80后”的小说原作者成为电影的编剧,保证了故事的延续性和时代性;融合着清新文艺情调的现代都市风格,轻喜剧的氛围,偏重个人化的叙事,平等交流的视角,熟悉的生活方式,让观众感觉亲切;切入年轻人最关注的情感话题,但故事并不复杂、观念并不不偏激、情绪并不激烈,这样的节制和拿捏更易于让广大观众接受,进而产生情感的共鸣与沟通;选择在网络创造出来的“光棍节”之际推出,通过网络和微博(http://weibo.com)的形式进行推广,不仅节省了大量的宣传资金,还保证了沟通的有效性。当这些要素汇聚到一起,就成为渴望看到属于自己的现实故事的青年男女们一道温暖可口的甜点。而这一人群,恰好就是城市观影的主流人群,有着强烈的消费意愿。

  当然,这些分析都是“马后炮”,尚不足以形成模式,后来者照本宣科也未必能复制成功。但不可否认,它将为众多小投资影片甚至大片提供有益的借鉴。

  在《失恋33天》之前,《人在囧途》、《观音山》等小投资电影也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其悄然崛起已经成为当前电影市场的亮点之一。小投资影片的票房春天是否由此开启?做出肯定的判断可能为时过早,但它们的成功至少传达出这样一个清晰的信号:小投资影片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即使只在某个细分市场精耕细作也能取得丰厚的回报;小投资影片值得投资方和电影人悉心关注。

分享更多
字体:

上一篇:钱怀璞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