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温州风暴:谁是罪魁祸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2 17:22 来源: 《中外管理》

  温州风暴:谁是罪魁祸首?

  文 / 诸葛晓岚

  在见过第四位未来可能的债主后,老牛(化名)已经彻底失望了。

  国庆前的两个月中,为了筹措10月份企业的运营资金,他已经跑了两家银行,找了两位“高老板”(温州地区对高利贷的称呼)。来自银行的答复是需要审查、核算,以及走流程,而曾经无数次热情主动上门的“高老板”们则无一例外称:“最近风紧钱紧,等等看”。

  老牛并不是惟一碰壁的温州企业家,在他四处奔走的时候,网上已经开始风传有几十位企业家在国庆节前后陆续失踪跑路,起因皆为没钱。今年以来,温州眼镜、打火机、锁具等40多家出口导向型企业利润同比下降约30%,亏损面超过1/4。大批中小型企业倒闭,这其中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缺钱”。

  曾经被誉为中国奇迹的温州企业,为何突然在一夜之间,从“大款”变成“乞丐”?

  惹不起的“高老板”

  老牛的企业以生产童装为主,近两年开始涉猎房地产行业,与一家在温州当地颇具名气的大企业合伙开发了一处地皮,兼职做起了房地产业务。

  “钱都扔在里面了”。据老牛介绍,2008、2009两年间,自己的企业营业额受金融危机影响,平均只有5000万左右,但仍有近30%的利润,投身房地产,一下被牢牢地套住了。“最初规划时,投入2000万,三年回报最少有1.6个亿,这比招几百个工人效率可高得多。”老牛的“效率”显然指的是资金回报率。但事与愿违的是,由于合作伙伴资金链断裂,房地产开发项目已经陷入停滞之中。“幸好这钱都是自己的,如果有高利贷或银行贷款,我也只能跑了。”

  在现在的温州,大多数中小企业主并没有老牛这么幸运,向来敢作敢为的温州企业家,近两年对“高老板”的依赖达到了空前的高度。随着今年以来国家控制通胀、流动性不断收紧,温州民间借贷空前活跃,借贷利息一路疯涨。据专业机构调查显示:目前温州民间借贷利率已经超过历史最高值,一般月息3~6分,有的则高达1角,甚至1角5分。年利率高达180%。仅2011年上半年,温州当地发生的民间借贷就高达485.5亿元,是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之一。

  据央行温州中心支行上半年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温州民间借贷市场规模达到1100亿元,有89%的家庭或个人、59.67%的企业参与。而来自温州官方的文件也首次证实,当地民间借贷规模占民间资本总量1/6左右,且相当于温州全市银行贷款的1/5。其资金来源主要是民营企业和普通家庭的闲置资金。这些钱当中,用于一般生产经营的仅占35%,用于房地产的占20%,停留在民间借贷市场上的资金规模高达40%。

  “高老板”果然来势汹汹。老牛做了这样一个假设:自己的服装厂10月份管理成本、原材料、员工工资、水电等基础支出需要300万维持,如果这次借到钱,按照现在的平均利息,倘若在一年内归还,则本息至少是700~800万元,压力不言而喻。“但是如果房地产那里赚了,一年有5000万。”显然,老牛仍然心存侥幸。

  如此巨大的利滚利空间,让许多企业家不堪重负。他们大多与老牛一样,在服装、小商品制造,以及手工加工行业积累多年。在以往的企业经营管理中,所面对的难题不外乎成本支出与订单获得,虽非暴利行业,但却在20余年的生产经营中逐渐具备了自有品牌与管理特色,最终形成了享誉全国的温州奇迹。但时至今日,在重压之下,曾经的奇迹正面临严重的危机。

  不管用的“银老板”

  但显然高利贷泛滥仅仅是表象,并不能成为压垮温州企业的根本原因。“资金周转困难是企业经常出现的问题,银行不给贷款,只能走高利贷,毕竟企业还要经营下去。”老牛如是说。

  中小企业从银行融资难的现象不仅仅在温州,在整个中国范围内都是目前仍然无解的问题。关于银行信贷体系的种种诟病已经是老生常谈,因防范风险而带来的“嫌贫爱富”状况,让中小企业不得已将“银老板”作为最后的选择,而且通常被认为是“不管用”的。

  “当时我账面上有几千万的时候,银行的信贷业务员几乎一星期上门好几次要贷款给我,但我现在需要钱了,所有银行几乎都众口一词地要审批、要抵押,而且流程繁琐,根本不管企业的实际状况。”老牛所说的状况几乎每一家成长中的温州企业都曾经遇到过。

  “银老板”难求,所以不得已伴上“高老板”,这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那么,隐藏在这一轮“温州风暴”背后的罪魁祸首,是银行么?

  答案是否定的。

  在没有银行贷款的情况下,像老牛一样的温州企业家,依靠一个纽扣、一件衣服创造的价值,仍然能够让企业在十余年的积累中迅速崛起,虽然遭遇2008年金融危机与新近欧美衰退的打击,但这绝不至于使温州企业出现如此大规模的破产潮——毕竟企业每个年份、每个季度的经营管理成本是小范围变动的,不应当出现如此大规模的资金短缺。

  老牛的服装厂在过去两个月中遇到的状况很能说明问题。“7、8月份由于成本上涨,加上工人工资调整,原来每月200万的成本支出,变成了300万,而由于欧洲采购商订单大幅下降,双重压力下,每件衣服的毛利润已经从20%降低到15%。”老牛对于数字的变化非常敏感。

  但显而易见的问题是,利润下降并不代表没有利润。既然有利润,企业又为何会陷入濒临破产的资金困局中?

  谁主导了资金困局?

  现今温州企业的现状是:一家资产3000万元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前后找了5家担保企业,去5家银行可各短期贷款2000万元。那么,这总额1亿元的贷款怎么用?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放高利贷,赚取利差;二、房地产投资;三、股票、股权投资;四、扩大生产规模等。

  一边是1000万一年可以变两个亿的地产、投资、高利贷,另一边是实业利润微薄、制造升级困局与产业发展瓶颈,以精明著称的温州企业几乎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前者。于是大批企业逐渐放弃实业,转向投资房地产,以及虚拟经济,从而埋下了危机的伏笔。

  一些正在发生的数据验证着温州制造的迅速衰退:2001年时温州拥有近4000余家打火机企业,占据了全球金属打火机80%的市场份额,而十年后保留下来的企业却已经不足100家。

  高峰期温州曾有超过6000家的制鞋厂,目前的数量已降至2000余家。

  CPI高企带来的成本增长,以及欧美衰退导致的订单减少,并不能成为温州企业放弃制造转型投资的借口,在资本诱惑前的迷失,也许才是这一轮温州风暴的根源所在。如果像老牛这样的企业家能够不被那三年回报超过800%的房地产利润吸引,坚守在原有的服装制造领域,根本就不必要去找“高老板”与“银老板”寻求资金周转。管理

  责任编辑:焦 晶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