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聚焦“金融改革与创新”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举办2011年金融沙龙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3 07:52 来源: 金融时报

  谢利

  记者谢利在中央召开经济工作会议之前,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于近日举办2011年金融沙龙,邀请各位委员、监管部门代表以及专家学者,围绕金融改革与创新有关内容发表观点,建言献策。与会者认为,“十二五”期间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在市场化趋向改革的顶层设计中,要把金融改革放在优先位置。

  金融创新是银行业根本性变革

  “这些年,银行业金融创新发展有波折,从2003年到2008年总体处于上升态势,2008年金融危机后,对金融创新内外部争议很大,目前处在后评估状态。”针对银行业金融创新的发展状况,银监会创新监管部副主任尹龙在发言中说。

  他认为,当前金融创新中形式化问题比较突出,“事实上,金融创新已不再是简单的金融工具、金融制度的创新,实质上是银行业的一次根本变革。”尹龙认为,要在未来几年使金融创新回归其本质,将其与传统业务、违规业务区分开来。重要的是提升整体创新质量,而不仅仅是创新数量。

  对于创新可能带来的风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承惠表示“不必过分惧怕”。她认为,只要是开放的经济就一定会有风险,关键是怎么控制风险,“如果过度惧怕风险很可能抑制金融发展”。

  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对此更有感触。他认为,放松监管、滥用金融创新概念或者创新过度可能带来风险,但停止创新、延缓创新也可能酿成系统性金融风险。

  “目前中国银行业存在最大的创新不足是贷款没有二级市场,不能转化或者说证券化”。对此,杨凯生表示,应加快推进银行资产证券化步伐。

  加快金融改革为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动力

   加快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是此次会议中各委员和专家学者发言中提到最多的话题。

  张承惠认为,当前二元金融结构越来越强化,即一方面体制内金融机构受到严格管理,创新非常困难,有效竞争不足;另一方面体制外金融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甚至在利率定价上反过来影响体制内。这一现象的形成和固化,与金融体制改革迟滞密切相关。因此,“十二五”期间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加快金融体制的顶层设计和系统推进。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理事长郑新立认为,加快金融改革既是提高金融效率的需要,也是解决小微企业和农户融资难问题的需要,同时还是适应人民币国际化的需要。“当前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着重大机遇,人民币要走出去,首先国内金融市场的改革要到位,练好内功。如果没有国内金融体制的完善、规范和发展,国际化之后会面临很多问题”。

  郑新立表示,金融改革要从七方面同步推进:一是放宽民营资本对小型金融机构的准入,以此作为金融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二是推进利率市场化;三是健全地方金融监管机构,强化地方政府对小型金融机构的监管责任;四是健全存款保险公司和贷款担保公司,用市场机制来化解金融风险;五是推动银行中长期贷款证券化试点;六是改革外汇管理使用体制,调动商业银行从事外汇贷款的积极性,支持企业走出去;七是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包括场外市场、柜台交易,扩大企业债券和私募基金的发行规模。

  “通过配套推进金融体制改革,能够为‘十二五’期间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动力。”郑新立说。

  推进利率市场化时机成熟

   近来,随着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不断显现,要求放开资金价格,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呼声越来越高。

  张承惠认为,利率市场化改革这几年迟迟没有动作,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银行业的保护。但银行体系在取得丰厚利润的同时,却也加大了实体经济的运行成本。因此,应在试点基础上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原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总裁梅兴保表示,利率不放开,市场经济存在很大缺陷。他认为,现在是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好时机,可以选择像温州、东莞这样民营资本、民间融资比较活跃的地区试行,同时优先让股份制中小金融机构先行试点。

  社科院金融所所长王国刚则表示,要做好金融改革和创新需要先解决一些基础性问题。其中,扩大公司债券规模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以及对银行贷款依赖程度,倒逼银行资金向中小企业倾斜的重要方面。而要大力发展公司债券,需要形成合理的债券利率体系,这就要求理顺存贷款利率形成机制。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