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比意连发恶性袭击 恐怖阴霾笼罩欧洲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5 00:0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12月13日,在比利时东部城市列日的圣朗贝尔广场,一名遇难者倒在袭击事件现场。

  12月13日,在意大利佛罗伦萨,遇难者的尸体躺在地上。

  2011年7月22日,在挪威奥斯陆市爆炸现场,一名受伤妇女被搀扶出遭爆炸袭击的大楼。奥斯陆市中心及郊外约40公里处的于特岛当天先后发生爆炸和枪击事件,共造成77人死亡。新华社/美联

  2011年8月11日,在爱沙尼亚首都塔林的爱沙尼亚国防部大楼外,警察站在遥控排爆车旁。爱沙尼亚国防部位于首都塔林的办公大楼当天下午发生枪击事件,枪手在被警方包围后自杀身亡,其他人员平安。新华社发

  比利时东部城市列日13日中午发生手榴弹袭击和枪击事件,包括凶手在内6人死亡,125人受伤。调查人员已初步排除恐怖袭击可能。同一天,一名意大利作家在佛罗伦萨两个市场开枪,打死两人,打伤数人,最终自杀。

  近几个月来,一向被视为“人间乐土”的欧洲枪声不断,暴力案件频发。从震惊全球的挪威惨案到爱沙尼亚国防部大楼遇袭,再到意大利、比利时连续发生恶性事件,每一声枪响都颤动人们的心弦,加重恐怖的阴霾。而世人在震惊、悲恸之余,更有深深的不解:曾经以经济发达、福利优越和社会均衡而著称的欧洲,血腥案件却一次次发生,除偶发因素外,是否也暴露出深层的矛盾和冲突?恶性事件连发,或许表明警示“黄灯”已经亮起,欧洲要从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纵深层面进行反思并予以革新。

  比利时

  嫌疑人携手榴弹和枪支广场行凶

  131人伤亡包括婴儿老妇

  比利时东部城市列日13日中午发生手榴弹袭击和枪击事件,最新数据显示,包括凶手在内6人死亡,125人受伤,部分伤者伤势严重,年龄最小的遇难者为一名17个月大的婴儿。调查人员已经核实袭击者身份,排除恐怖袭击可能。目击者回忆,嫌疑人射杀无辜者时非常平静,最后用一把左轮手枪自杀。

  向人群投手榴弹并开枪

  初步调查显示,13日中午,一位名叫诺丁·阿姆拉尼的33岁当地居民携带多枚手榴弹、一支比利时制FAL突击步枪和一把左轮手枪来到市中心圣朗贝尔广场大开杀戒。

  他独自来到市中心圣朗贝尔广场汽车站,登上一座过街天桥,对着下面的人群投掷手榴弹,随后开枪四处射击。

  袭击发生时,当地一家媒体的记者尼古拉·吉莱讷刚刚采访完一场庭审,从法庭内走出来。按照吉莱讷的说法,阿姆拉尼看起来“非常平静”,投掷一枚手榴弹后,转身拿起另外一枚,拉掉保险环投出去。“我赶快逃离……很明显,他打算杀死尽可能多的人。10多秒内,我听到4声爆炸和枪声。”当地一家电视台报道,袭击者持一支卡拉什尼科夫冲锋枪向一辆公共汽车开枪。

  遇难者包括婴儿和老妇

  袭击时间正值中午,事发现场人流密集,一度混乱。电视画面显示,不少人拎着购物袋慌不择路,一大群孩子沿马路乱跑。

  袭击发生后,多辆警车和救护车抵达现场,附近街区遭到封锁,数架警用直升机在空中盘旋。由于事发突然,警方不清楚是否有其他袭击者,对附近区域展开搜索,气氛一度非常紧张。

  袭击现场血迹斑斑,到处是碎玻璃和人们惊慌中丢弃的物品。一些受害者亲属失声痛哭,救护车呼啸着将伤者送往医院。

  当地检察官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一名15岁、一名17岁两名少年和一名75岁的妇女在袭击事件中当场身亡。一名17个月的婴儿和一名20岁男青年被送到医院后,由于伤重不治身亡。

  圣朗贝尔广场地处当地繁华商业区,是当地圣诞节主要购物场所之一,与附近的前进广场共设将近200家摊位,每年吸引大约150万顾客。圣朗贝尔广场汽车站每天经过1800班次公共汽车。

  比利时国王阿尔贝二世、王后保拉和首相埃利奥·迪吕波当天抵达列日,慰问死伤者家属,看望伤者。当晚,迪吕波发表讲话,强调这是一起“可怕的”“孤立刑事案件”,与恐怖主义无关。迪吕波说:“整个比利时感到心痛。”

  初步排除恐怖袭击可能

  调查人员在现场发现阿姆拉尼的车辆,特警随后把它引爆。阿姆拉尼死因和作案动机尚不清楚。一些目击者回忆,阿姆拉尼投掷手榴弹后用突击步枪四处扫射,最后拿出一把左轮手枪,朝自己头部开了一枪,自杀身亡。

  列日市检察官丹尼尔·赖恩德斯告诉媒体记者,阿姆拉尼死于袭击现场,不是被警方击毙,具体原因不明。执法人员检查阿姆拉尼尸体时,在他的背包内发现了数枚完好的手榴弹。

  内政部官员皮特·默滕斯说,阿姆拉尼单独行动,动机不明确,但与恐怖主义无关。警方称,已排除其患有精神疾病的可能。

  当地一些媒体报道,阿姆拉尼打算从附近法庭内抢走一名在押嫌疑人,行动失败后乱杀无辜。

  (责任编辑:彭金美)

  

  嫌疑人居所发现女尸

  比利时列日市检察部门14日说,执法人员在阿姆拉尼的住处发现一具女性尸体。

  列日市检察长锡德里克·维萨尔特·勃卡米告诉当地一家电台,女尸位于阿姆拉尼用于非法种植大麻的一个棚屋内。

  初步调查表明,死者45岁,生前是阿姆拉尼邻居家的一名清洁工。阿姆拉尼13日早上以提供一份工作为借口,将这名妇女骗进自己家中,将其杀害。

  有前科是“武器专家”

  阿姆拉尼现年33岁,劣迹斑斑,至少20次违法,去年10月刚刚获得假释。2008年,他因非法持有武器、种植大麻等罪名被判入狱5年。据列日当地媒体报道,阿姆拉尼是一名“武器专家”,精通修理各类枪支。上次入狱时,警方在其家中查抄出1支冲锋枪、1支带瞄准具的狙击步枪、1具火箭发射器、数百发枪弹和一些消音器。他拒绝向警方交代武器的来源和可能的去向。

  血案发生前,当地警察局刚刚传唤了阿姆拉尼,行凶当天,他本应赴警察局就数项指控接受调查。结果,阿姆拉尼没有去警察局,直接持武器到市中心制造了惊天血案。有分析认为,正是警方的传唤促使阿姆拉尼上演了“最后的疯狂”。

  意大利

  右翼作家冲塞内加尔小贩开枪致死两人

  一名意大利作家13日在佛罗伦萨两个市场开枪,打死两名塞内加尔人,打伤数人,最终自杀。

  驱车赴两市场行凶

  一些目击者说,一名白人男性开车到达佛罗伦萨市中心以北的皮亚扎·达尔马齐亚市场,走出汽车,表情冷静,拿着手枪朝3名小贩共开3枪,打死两人,重伤一人。开枪后,枪手驾车离开。大约两小时后,他在市中心圣洛伦佐市场开枪打伤另外两名小贩。这座市场是佛罗伦萨著名旅游景点,每天吸引数以千计游客。

  警方说,枪手逃入一处地下停车场,进入自己的汽车。警方接近时,他朝喉咙开枪,自杀身亡。

  意大利媒体报道,枪手使用一支史密斯—韦森式9毫米口径转轮手枪。

  意大利警方发言人罗卡吉洛·特里托说,第一起枪击中,那名伤者没有生命危险,但将终身瘫痪。第二起枪击中,两名伤者伤势严重,其中一人腹部中弹,另一人胸部中弹。皮亚扎·达尔马齐亚市场一名卖报人回忆:“枪手对我说:‘滚远点,不然下一个我就干掉你。’”

  枪手系右翼成员

  当局确认枪手身份:詹卢卡·卡塞里,现年50岁。卡塞里写过多部幻想小说,其中一部讲述一名巫师、一名数学家和一名炼金师的故事,颇受欢迎。他先前还在一家以幻想和恐怖为主题的杂志任编辑。

  卡塞里是一名右翼组织的成员。按法新社说法,这个组织比其他右翼组织更“有理性”。这家组织地区协调员法比奥·巴尔桑蒂描述卡塞里为人:“他有点怪,有点孤僻,但看上去不是疯狂的人。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看上去不会做这种事。我们反对任何形式暴力。我们认为塞内加尔人和我们一样。”卡塞里在皮斯托亚附近一个乡村独自居住。巴尔桑蒂说,他在当地以热衷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出名。

  佛罗伦萨全城哀悼

  枪击事件后,大约200名塞内加尔人在佛罗伦萨街头游行,呼喊“耻辱”、“种族主义者”等口号。佛罗伦萨市长马泰奥·伦齐宣布,全城13日哀悼一天,市政当局将出资把遇难者遗体送回塞内加尔。“今天,佛罗伦萨的心在哭泣,”伦齐在微博(http://weibo.com)客中写道,“生命过早逝去,所有市民与塞内加尔族群一样悲痛。”意大利国际合作部长安德烈亚·里卡尔迪定于当天在佛罗伦萨市政厅出席一个仪式。

  非洲籍小贩在意大利各主要城市街头兜售雕刻品、小商品和假冒名牌包。这类经营违法,但颇受旅游者和当地人欢迎。一名塞内加尔人告诉一家电视台记者:“塞内加尔人是好人,每天干活,从不惹事。”一名参加游行的非洲人告诉意大利安莎社记者:“别跟我们说他是疯子。如果他是疯子,他会向黑人和白人都开枪。”

  意大利一些左翼党派谴责枪击事件。前副总理、民主党议员瓦尔特·韦尔特罗尼把这一事件称作“一名右翼极端分子的恐怖袭击”,是“多年来排外氛围不断加强的产物”。总统乔治·纳波利塔诺在声明中谴责这类“残暴”行径和任何形式“种族主义暴力和排外行为”。

  (综合新华社和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易明灯报道)

  (责任编辑:彭金美)

  

   时评

  极端案件凸显

  欧洲“叠加性危机”

  意大利和比利时13日连续发生恶性事件,造成大量无辜人员伤亡。凶手的作案动机还在继续调查中,但本性一样:血腥、残酷、丧失人性。

  世人在震惊、悲恸之余,更有深深的不解:曾经以经济发达、福利优越和社会均衡而著称的欧洲,血腥烈性案件却一次次发生,除偶发因素外,是否也暴露出深层的矛盾和冲突?

  纵观近年来欧洲发生的一系列社会事件,如挪威惨剧、英国骚乱、法国青年烧车、瑞典枪击案、荷兰梵高侄孙被杀,其表层原因大多出于福利受损、竞争激烈等矛盾;从更深层看,社会融合受阻、种族宗教冲突、文化优势跌落等矛盾分歧加剧,特别在欧债危机扩大、经济低迷蔓延的情况下,各种矛盾叠加共振,增大了矛盾冲突恶化的倾向。

  耐人寻味的是,面对一次次恶性案件,欧洲国家在社会层面的讨论和争议近年来呈现出分裂性和对抗性的势头,一些政府和执法部门受制于某些社会理念和社会力量的影响,甚至无法因势利导地解决矛盾、处理分歧。

  针对这些现象,很多社会和政治学者提出,恶性事件连发,表明已经亮起“黄灯”警示,欧洲要从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纵深层面进行反思并予以革新。正如土耳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汉·帕穆克所说:欧洲不能再沉湎并空享文化与制度的优越感。世界在变,欧洲必须改革,才能跟上时代。

  新华社记者 夏文辉 吴黎明

  (责任编辑:彭金美)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