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推动中国经济有力量、有含量、有质量增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6 01:19 来源: 经济参考报

  

  “C C T 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创立至今已有12年。年年新的精彩主题背后,凝聚的是月月新的团队构建、日日新的头脑风暴。除了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哪些民营企业、新兴企业会上榜?如何协调好包括国内外经济学家、往届获奖人物等评委的不同口味?如何兼顾“新面孔”与“老面孔”、平衡“争议人物”与“完美人物”?围绕着这些社会关切的问题,《经济参考报》记者赶在颁奖晚会上演之前,对央视相关主创人员进行了专访。

  有气质的人 有品质的经济

  《经济参考报》:这两年财经官员在获奖人物中的比例下降,是否意味着评选标准是否有所变化?

  陈红兵:“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创办至今,已经是第12个年头了。12年来,我们一直秉承着一个基本的概念:领导中国经济的年度骄傲。这几年来,我们越来越聚焦在经济界人士身上,更偏重于企业家和专家等经济活动中最活跃的精英分子。当然,“创新、责任、推动力、影响力”四方面是我们恒定的评选标准,在这四个大标准下,我们每年都会提炼出新的主题,今年基本上定的是———“品质的增长和增长的品质”。

  《经济参考报》:如何解读今年评选活动主题中的“增长”与“品质”?

  陈红兵:品质,简而言之,就像附着在一个人身上的品格,我们会说某些人是“很有气质的人”。大到中国经济,我想对应的是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全球竞争的长跑中,应该是有力量的增长,也就是中国政府强调的“可持续增长”,而不能一开始猛跑,跑一程就退出。其次,应该是有含量的增长,比如创造更高的附加值。再次,应该是有质量的增长,比如主动利用环保材料和技术。这三点汇流成河,九九归一,就体现了“惠及民生的责任”,让人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经济参考报》:今年的评选处在怎样的特殊宏观经济环境之下?

  陈红兵:我们这几年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国内外经济形势越复杂的时候,这个奖越好评。作为“年度经济人物”,他必须在危难时刻能够亮出真功夫。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纵观近三年的定调,2009年是“复杂多变”,2010年是“更加复杂多变”,到今年是“极其复杂多变”。今年我们眼看着全球经济快到底部、快要复苏了,结果一个大家想都没想到的欧债危机出现了。

  老牌的发达国家已经走过了旺盛的经济增长阶段,不太可能有出人意料大表现,基本上都在维持原有的底子。在全球化进程的时间节点上,我们中国可谓是一枝独秀,但正因为中国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可能火力饱满、冲得靠前,我们在这“极其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就受到很多的冲击。中国当前的出路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如何梳理出中国经济的年度骄傲?怎么给今年的中国经济“盖一个戳”,有什么样的价值需要我们去弘扬,有什么样的人物需要我们用荣誉去激励。我想,我们的核心价值就是“有品质的增长”,或者更看重“增长的品质”。

  格外关注中小企业

  《经济参考报》:此前曾有媒体提出,“C C T 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虽然初衷并非“以国有企业为主”,但评选结果往往仍然还是体量大的企业居上,“国企一大堆”。您怎么看?

  陈红兵:我们今年关注“增长的品质”,就是想在标准上下工夫,避免评选结果里只有国有企业。我们历年的评选标准从来没有以体量计算的,从未对候选人设定一个利润总额、总产值的门槛。不过,在现阶段,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中所占份额确实仍然比较大。我担任央视财经频道《对话》栏目制片人的时候,有时为某个民营做一期节目,观众会掂量半天,“为什么要选这个人”,国企则不然。这说明国有企业在人们心目中的影响力还是挺有惯性的。

  《经济参考报》: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怎样才能进入本次评选活动的“法眼”?

  陈红兵:过去10年间,有一大批民营企业和“央视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这个品牌一起成长,比如柳传志、刘永好、李书福;每年也有一大批很亮丽的民营企业家登上我们的榜单,比如去年入围候选人的浙江通领科技集团总裁陈伍胜,他的企业虽然不大,但在与美国电器业巨头莱伏顿公司的专利纠纷中艰难胜诉,受到瞩目。

  在小型企业、微型企业方面,据我所知,我国现有的经营单位大约4000多万家,其中有将近2800多万家的个体户,小(型)微(型)企业中不包括个体户的部分,大概是1000万家左右。

  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环境来说,如果国有企业(包括央企)、大的民营企业是大树,那么小微企业就是小草。一个森林里如果没有草,全是树,这个生态系统是不健康的,抗风险能力是比较弱的。

  韩青:比如,浙江温州一直是央视财经频道的报道重点,我们到浙江调研次数特别多,因为浙江经济发展很活跃。今年的“年度人物”评选,我们会对小微企业进行特别关注。

  有评审组的专家提出,可以设立一个与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服务有关的公益类奖项,专门奖励、鼓励那些涉及中小企业成长的部门,比如银行、社会中介组织、N G O (民间组织)。我们基本采纳了这个意见。

  多轮评审确保获奖者“不出问题”

  《经济参考报》:每到年底,各个媒体、商业机构的评选活动特别多,从评选体系而言,央视如何确保此次评选成为行业标杆之一?

  韩青:今年的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会将对全球的100位商业领袖进行调查,汇集他们的智慧形成商业精神调查白皮书。本次调查的结果将在12月12日的评选颁奖典礼上公布。

  我们还有几个分论坛,包括探讨中国金融政策的金融论坛,探讨区域经济建设的区域论坛,探讨跨国并购、国内并购的并购论坛,还可能与全国政协合作举办农村金融。

  《经济参考报》:历年来评选出来的“年度人物”中,难免有些近年来成为争议性人物。今年央视怎么确保获奖人物不会出问题?

  韩青:我们在评选过程中,会对企业家的未来发展、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作出预测,这些都纳入我们的考评项目。

  鄢闻余:本届评选不单单依靠网络投票,我们有一个固定的“评委池”。我们的评委构成决定了选拔的严谨性,我们在确定评委名单上相当慎重。

  过去11年间,我们共评选出100多位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的领军人物,他们也被纳入今年的评委名单。本届评委还包括国内外经济学家。我们还会向媒体总编征集意见。之后,评选委员会对名单进行衡量,随后发起第一轮选票,再选、再投票,再评出前20名的“年度人物候选人”。每一轮评选,“评委池”都有部分评委要更换,力求公平公正。

  《经济参考报》:历年来,央视评出的“年度人物”,有一些人选是多次获奖的,我们怎样寻找更多的新鲜面孔?

  韩青:我们每年选出的“新人”占绝对优势,相对来说,“老人”占的比例还是很少的。除非是“十年的商业经典”一类的策划,我们会关注10年来对中国经济做出贡献的人士,那时候“老人”就比较多。

  举个例子,比如今年跨国并购的案例比较突出,但有些人物去年已经获奖了。我们不能说谁做得再好,就只是因为去年获奖了,今年就坚决不评奖给他,这对他也不公平。我们每年完全按照“对本年度中国经济贡献度比较高”的标准进行评选,但在其中也会力推最新鲜的人物、最新兴的领域。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