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权评级绑架世界:评级机构被指评级结果滞后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6 03:45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范璟(微博) 万涛
无论是2008年金融危机,或今年的欧债危机,无论是主权债务还是各大银行,都随着评级机构每一次评级的调整而战栗。
12月12日,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中的惠誉和穆迪再次发表声明,认为欧盟峰会未提出对欧债危机全面性的解决方案,因此仍有可能调低欧盟国家主权评级,而另一家主要评级机构标准普尔早前也表示,要对整个欧盟的主权信用评级重新评估。
当日欧元盘中重挫200点。此外,欧洲股市Euro Stoxx 50大幅下挫3.12%。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标普和纳斯达克(微博)指数分别下跌1.34%、1.31%和1.49%。NYMEX原油期货下跌1.64美元,收至97.77美元/桶,跌幅1.7%,创11月25日以来最低结算价。
究竟是谁赋予了评级公司如此的权威?主权评级准则如何?世界又为何如此侧目?
寡头垄断的评级市场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穆迪、标普、惠誉三家评级机构已经确立了国际评级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据中国信息协会信用信息服务专业委员会的不完全统计,目前三家机构已经在全世界兼有80多个分支机构,通过直接投资、收购、控股等方式主导各国的评级话语权。2007年是全球评级市场总规模最高的一年,约44.5亿美元,而这三家机构的收入之和超过43亿美元,市场份额达96%。
穆迪、标普、惠誉的垄断地位与美国经济的发展和美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以及相关的监管法律直接相关。
创立于1860年的普尔出版公司,后在1941年与标准统计公司合并成立标准普尔公司。而穆迪和惠誉分别成立于1900年和1913年。三家公司均成立于美国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市场希望通过评级机构使得交易更加透明高效,而三家公司也迅速确立了自己的地位:穆迪于1909年首创对铁路债券的信用评级,继而开始对公用事业和工业债券评级,1918年后扩大到对外国政府在美国发行政府债券的评估;标普则创立了反映全球股市表现的标准普尔全球1200等指数。
此后美国政府的两次政策加速了评级机构垄断市场的形成。一次是在20世纪30年代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要求银行必须根据评级机构的评级确定投资等级。另一次是1975年,美国证交会(SEC)将“全国认可的统计评级机构”(NRSRO)的评级纳入对机构投资者实施风险监管的依据,信用评级被进一步用于对证券、银行、养老金、保险以及房地产的监管。而NRSRO认证制度下美国认可的信用评级机构只有穆迪、标普、惠誉三家,形成事实上政府支持的寡头垄断。
三大评级机构兴起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美国成为国际资本流动中心和世界第一大债权国。
此外,由于美国在国际金融服务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和经济全球化,三家机构对国际法规的制定和国际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
国际清算银行(BIS)、国际证券机构技术委员会等有关国际组织均要求本单位对评级规则进行推广和使用。而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报告,世界上所有参与信用评级的银行和公司中,穆迪覆盖了80%的银行和78%的公司,标普覆盖了37%的银行和66%的公司。
换言之,评级机构实际上成为国际资本市场的监管者,但却缺乏足够监督。
主权评级“公式”
在各种评级中,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的当属主权评级。
国家主权信用评级(Sovereign rating)指评级机构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主权机构(通常是主权国家)的政治、经济和信用等级进行评定,并用一定的符号来表示评级结果。信用评级机构进行的国家主权信用评级实质是对中央政府作为债务人履行偿债责任的信用意愿与信用能力的一种判断。
有话说,“国家不会破产,因为他们拥有的比欠的多。”惠誉介绍,美国曾发生过密西西比州和1982年开始的主权债务危机,而且有人认为,每隔40-50年的周期就将发生一次借款信用风险。
为了防范主权债务危机,各家评级机构都制定了一些评级标准。
以标普为例,在对主权债务违约历史的分析基础之上,标普通过对五个关键因素分析进行主权评级。五个因素分别是:政治、经济、对外、财政、货币,具体包括:制度影响和政治风险、经济结构和增长前景、对外清偿能力和国际投资头寸、财政的灵活性和表现,以及货币灵活性。
每个领域首先按照6分制分别进行打分,1分最好,6分最差,然后将5项得分综合,另外形成主权的“政治和经济概况”和“灵活性和表现概况”两个维度的得分。而通过一个表格,两个维度的得分会自动生成一个国家的主权评级。
“政治和经济概况是政治得分和经济得分的平均,反映出该国经济的恢复能力、政府体系的力度和稳定性,以及政策制定的效果。灵活性和表现概况根据该国的对外偿付头寸,以及政府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灵活性评分获得,反映出一国政府的财政平衡和负债。”标普称。
而每一项的评分又会细化成许多小项,且评分标准明确。例如评价一个国家的债务负担,根据国家负债占GDP的比重,和债务利息支出占国家利润的比重两个因素。横轴为国家负债占GDP比重,分为30%以下、30%-60%、60%-80%、80%-100%和100%以上五个维度;纵轴为债务利息支出占国家利润的比重,分为小于5%、5%-10%、10%-15%和15%以上四个维度。两个维度相交叉,产生20种情况下的得分,每一个国家都可以对号入座。
但无论怎么定量,评级依然有主观性。标普表示,“我们希望我们的主权评级能够根据与其相似情况的主权状况,给予恰当的评级水平。例如,对于一个拥有‘适度强大’的政治和经济概况以及‘非常强大’的灵活性和表现的主权,我们最可能给予‘AA-’的评级。”
标普发言人曾表示,一些国家的主权债务评级收费,而有些国家不收费,对于免费的主权债务评级,标普一般根据公开信息做出分析。
世界被绑架?
世界已经被评级机构所绑架。
2009年12月,以全球三大评级机构先后下调希腊主权债务评级为标志的“欧债危机”肇始。评级机构的威力也渐渐凸显。时至今年六月,希腊主权信用评级更是被降至接近“违约”的一级,导致希腊10年期国债收益率逼近欧元时代新高。
而此前2008年的金融危机,也正是评级机构扳动了开关。三大评级机构你追我赶,不断调低评级,让许多债券变得一文不值,众多金融机构沦入破产边缘。
这一幕再次上演。
9月19日,标准普尔首先将意大利长期债务信用评级由A+降至A。10月4日,穆迪将意大利长期债务信用评级一次性下调三级。10月7日,惠誉降低意大利长期债务信用评级和西班牙评级。10月18日,穆迪将西班牙评级下调两级。
类似地,在10月7日穆迪一口气下调了12家英国金融机构评级后不久,11月29日,标准普尔也下调了对包括美国银行和巴克莱在内的15家大型跨国银行的信用评级。
评级下调带来了明显影响。
11月初,标准普尔调降法国的AAA信用评级,紧随其后的11月10日,法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应声攀升至3.46%。同时,借贷成本超过德国的水平,升至168个基点的欧元时代最高纪录。而此次评级从A被降至A-的美国银行此前曾表示,信用评级下调一级,就需多付出51亿美元为交易提供担保。
有市场人士认为,评级机构不期而至的“落井下石”是导致金融市场剧烈动荡的推手之一,评级机构轮番下调欧美大型银行的评级只会给原本脆弱的金融市场雪上加霜。
评级机构不期而至的“落井下石”是否引发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引起了广泛争议。但评级机构轮番下调欧美大型银行的评级,亦使原本脆弱的金融市场风上加霜。
一位资深的国内评级公司人士表示,实际上,对于专业的投资机构而言,评级机构调整评级的结果已经是非常滞后。